滚动资讯:

“择校费”屡禁不止,以钱择校滋生教育腐败!
发布时间:2011-08-30   来源:娄底社区  作者:时尚白领
 

 


    离开学上课只有几天的时间,如今仍有一些学生家长为小孩上学的问题心烦不已。面对相对强势的学校,对于学校要求交纳的相关费用,家长只得言听计从,否则,想上学,门都没有。

    教育公平意味着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贫富悬殊,也无论身份差别,从而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换言之,即便家长有钱有权,如果不在片区之内,或者说分数达不到,就不能通过其他渠道入读相关学校,因为,教育不能搞“赢者通吃”。解决择校难题,关键就在于让教育公平落到实处。首先,教育行政部门不能插手学生学位分配,更不能允许个别干部将教育资源当做“人情工具”。教育是不折不扣的公共品,任何权力都不应凌驾于教育公平之上;其次,教育公平不光是一种教育理念,更牵涉到千千万万孩子的发展前途,这是教育良心,不能随意丢弃。

    关于“择校费”的新闻、热帖随处可见,家长们的心态也不一,有钱人认为只有能进优质学校,花一点钱不算什么;中产阶级认为就是省吃省用,也要让子女进优质学校,破费在所不惜;低收入者,只能望优质学校兴叹,怪囊中羞涩,把怨气撒给政府。

     择校难,择校费高昂为何挡不住家长义无反顾的脚步?“优质学校教师水平高,教育质量好”(54.3%),“优质学校学风好,避免孩子学坏”(31.4%)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此外,还有近一成家长坚持“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9.7%)。

 

     “占坑班”是“头号天敌”花费可达10万元
   
    在五花八门的“小升初”渠道中,最主要的有“占坑班” 、“点招”、推优、特长、电脑派位、共建、“条子生”。在调查中,接受访谈的90%以上的家长认为“占坑班”是北京市“小升初”的“头号天敌”。 


    所谓“占坑班”,是指公办名校自办或与社会机构合办、面向小学生的学科培训机构,可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升入本校初中。

    “占坑班”已经形成庞大市场,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很多家长花费高昂费用,牺牲了大量时间却未能“购买”到名校的录取通知书。这些“占坑班”被家长们分成“金坑”、“银坑”、“土坑”和“粪坑”等不同类型。“占坑班”的课程也远远超纲,奥数是所有“占坑班”教学的重点,此外是英语。

    “占坑班”费用高昂。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占坑班”一年费用在8000元以上,多数占坑的学生都会选择2~3个“坑”。而“占坑班”费用仅是“小升初”花费中较小的一部分。

    为了保证在“占坑班”顺利晋级,这些学生还要上高思、学而思、巨人等民办培训机构的课程。从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进入坑班算起,至六年级面临“小升初”,一些家长4年的实际花费可达10万元甚至十几万元。 

    特殊社会结构造就“共建”


    “共建”是具有北京特色的“小升初”政策,国家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与名校通过“合作共建”,满足本部门职工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实际操作中,共建单位有时利用公共资源给名校额外支持,有的是职工自付费用,以“共建”名义统一交给学校。


 由于“共建”的隐秘性很强,信息完全不透明。例如海淀区、西城区、东城区和朝阳区在“小升初”规定中均明确有“共建生”政策,但是招生比例从未对外公布过。


   定择校生人情是关键?


     如今很多家长都希望小孩能够到名校就读,希望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很多名校就成了家长们追逐的香饽饽。然而毕竟学校容量有限,难以满足众多想读名校的家长要求,“于是很多学校尽量压缩地段生报名,腾出更多的指标招收择校生,一来可以给学校创收,二来可以增加学校领导手中权力。”家长们说。

    “择校费”流向哪里?

    在众多投诉的学生家长中,“择校费”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读者陈先生质疑,南昌市每年那么多择校生,这么一大笔钱到底流向了哪里?

    有读者称,有关部门年年在开学初在学生择校方面三令五申,但结果是禁令措辞再严厉,充其量不过是增添家长择校的难度和代价,这种拿不上台面的“择校费”问题似乎越禁越多。

    以钱择校滋生教育腐败

    研究人员发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目前在我国各大城市虽具有共性,但情况仍有很大差别。21世纪教育研究院近几年每年对我国35个主要城市公众教育满意度进行调查。从2010年的结果来看,关于中小学择校热的状况,公众认为“非常严重”、“比较严重”超过八成的城市,包括西安、武汉、沈阳、北京、南京、郑州、南昌、石家庄、银川、太原等。关于“小升初”教育机会平等状况的评价,北京市列倒数第二,在直辖市中,不仅远远低于上海,也低于天津和重庆。

 公开的以钱权择校不仅违背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而且助长学校热衷创收、唯利是图的行为。择校费、共建费管理存在较大漏洞,有些学校在将共建单位和学生数量报送区教委时,采取高收低报的方式,截留费用,单独设账,用于学校的额外开支,使得名校的教育腐败案件频发。

    如何消除义务教育“择校费”

    一是要加大教育的资金投入。

    二是要加快推进教育均衡化建设步伐。

    三是要彻底消除应试教育全面实行素质教育。

    四要强化教育资源、行业的监管力。

    五是消除群众对传统教育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