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湖南精神 久而愈昌
发布时间:2012-02-03   来源: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  作者:张英
    
    有人曾归纳出世界上最倔强的三大种群,分别是德国的普鲁士人、英国的爱尔兰人、中国的湖南人。湖南人的倔强,在这里并非肤浅的性格概述,而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提炼。这种倔强的内涵,恰如孔子所言之“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由倔强而衍生出的多种特征,以及因这种精神而获得的瞩目成就,令湖南人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股澎湃之流。从构建并影响湖湘精神传统的屈原开始,湘人以独特的精神及姿态勾勒出自身的历史、文化轮廓,并赋予丰富的精神内涵。爱国主义、忧患意识、自强不息、开放精神,这些鲜明的精神特质,令湘人用生命和热血进行着“日新日日新”的理想守望与坚持,也因此有了蔡伦发明造纸术,有了宋室南渡后最为重要的学派——湖湘学派,有了“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也才有了毛泽东。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半由湘人来写就。湘人出现在这段历史上的密集程度及影响深度,罕有与其匹。而湘人更是社会变革中震幅的烈度标志。蔡元培曾在《论湖南的人才》一文中写道:“湖南人性质沉毅,守旧固然守得很凶,趋新也趋得很急。湖南人敢负责任。”维新派中的郭嵩焘、唐才常、谭嗣同,以及紧接着出现的革命志士黄兴、蔡锷、宋教仁等,均以血溅轩辕之志行于社会前沿,践行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信条。史书中常称湖南人的性格“劲悍决裂”,实际上,这种流渊于义与气的性格,便是湘人一直以来所秉持的价值观念。劲,是因其有厚积之本;悍,是因其有勃发之态;决裂,则是因其有果敢之质。

    地域与性格,二者历来相互影响。也因此,我们不难探析出湖南精神的生成原因。地处内陆的湖南,并非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与优势,气候潮湿、环境闭塞、资源匮乏和风俗蒙昧,作为一个长期在蛮荒地带拓展生存空间的内陆种群,湖南人从一开始就必须胼手胝足、筚路蓝缕,以有限的资源生发出无限的发展空间,以不屈的精神创造出无穷的发展可能。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在“举世以谈洋务为耻”的现实环境中编撰《海国图志》,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这种开放思想如同湘水流远,为湖南后来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来源与意志秉承。

    人们总结湖南人“蛮、辣、勇、智”,这四个字的具体含义如今当可表述为“艰辛任事,锐意进取,顺应潮流,通权达变”。从屈原、贾谊,到周敦颐、王夫之,再到曾国藩、毛泽东,无论是文化还是思想,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意志为先驱,行动为中心的精神特质为湖南人赢取了机遇与胜利。而这些特质,在湖南人的代代传承中,被烩于一炉、调于一鼎,成就了湘人的独特气质。当一种精神力量以恒久不懈之态扩张开来,那么这种力量必将势成滔滔,如雷贯耳的“湘军”美名,伴着湖南精神随历史之脉绵延至今,作为一种精神象征,扩散渗透至文学、体育、经济等多个领域。

    湖南精神发展到如今,又已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唯其不变的,是坚韧、果敢、求变的底色。这样一种精神,必将以其守质抱朴却又变化求新的魅力,久而愈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