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评论:善义互动,被“关我屁事”撕裂了
发布时间:2012-07-06   来源:中新网   作者:佘宗明

  
    “以怨报德”,是道丑陋的留痕。善行若换来的不是温情铺展,而是冷漠横行,那道德势必在人心冷却中低徊。7月3日17时,在长沙娄底,一家三口在孙水公园河中溺水,河边遛狗的小伙邓锦杰闻讯下水救人。事后一家三口获救,邓锦杰却不幸身亡。这一家人上岸后迅速离开,被群众拦住后,竟称“关我屁事”。

    小伙邓锦杰的凛然一跃,划出绮丽的道德弧线,却是以葬送生命为代价;而获救者,吝于言谢,就转身离开,“知恩拒报”之举,让这起事出不意的悲剧,画上黯淡的结尾。时下我们的道德地貌,是参差不齐的。在好心人与冷漠者并存的生态中,多些道义储存,才会消解冷漠的张力。

    获救而转身离去,这非首例。前不久,天津两名女孩溺水,后被路过的男子救起,获救后也是跑开,连谢都没说一句。感恩话语的吝啬,招致舆论挞伐。毕竟,人们乐于看到“好人”与“好报”的切实关联;而“知恩图报”,也是道义往来的基本外延。它构成社会的公序良俗,形塑着你我的道德认知。就像网友说的:不求你反哺,别人救了你,说声谢谢,又不掉肉,真的很难?

    获救却无意言谢,确实有碍观瞻,与公众“善举联动”的想象差之甚远。“投桃报李”,是人们默认的价值次序。尽管这样,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时候,报恩取决于良知持守,关乎道德自觉,而非法定义务。苛求他人“感恩回馈”,或许是种道德绑架。获救不言谢,是人格的污痕,却无涉法律。

    但不肯言谢,终究是掉进了自利的泥沼中。哪怕你理由再铿锵――担心承担不起赔偿,抑或想免于人情纠结,都当遭道德谴责。义举总是稀缺的,需要用心呵护;舍不得道谢,只会刺痛行善热情。

    在娄底这起溺水事件里,获救的一家三口还爆脏口:“关我屁事”。纵然是与己无关的生命凋谢,都应激起人们的同情;更何况,别人是为你而溺亡。就算获救者不必背上良心枷锁,起码的悲悯心总该有吧?一句“关我屁事”,尽显倨傲。这种恶腔调,想不激起民愤都难。

    双向的道德践履,往往比单向度的“伸出援手”更可观。道德暖流,也会穿过“助人”和“感恩”的渠道。而获救后的转身离去,只会隔断“善义互动”的链条,抽空道德的内质。佘宗明 湖北 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