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国民阅读率里的傲慢与偏见
发布时间:2014-04-23   来源: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  作者:晏扬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日读书时间不足14分钟,上网时间超过50分钟;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0.38本;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2.9%;报纸阅读率和期刊阅读率较2012年分别下降5.5%和6.9%;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的接触率为50.1%,较2012年上升9.8%。(4月22日《人民日报》)

    每年这个时候,面对国民图书阅读率偏低、人均图书阅读量较少的尴尬数据,舆论总是充满了焦虑和担忧,批评声、叹息声此起彼伏。我觉得,担忧虽是出于好意,但不必过于担忧,只要抛开傲慢与偏见,就会发现国民阅读现状并没有那么糟糕,反而有可喜的变化。

    若说国人越来越不喜欢啃大部头著作,这是事实;但若说国人不喜欢阅读、阅读率低下,则未必与事实相符。阅读并不一定是捧着经典著作细嚼慢咽,“浅阅读”也是一种阅读;阅读并不一定是阅读纸质图书,网络阅读、手机阅读、PDA阅读、光盘阅读同样是阅读。在这个网络兴盛、新媒介兴起的时代,仍将阅读定义为阅读纸质图书、经典著作,恐怕是一种夹杂着傲慢的偏见。

    那些时常感叹中国人阅读率低下的专家学者,不妨去看看韩寒的博客,他的博客访问量达到近6亿次,一篇博文阅读量几十万、上百万次属于常态;也不妨去看看李承鹏的博客,他把小说《李可乐抗拆记》发布在博客上供网友免费阅读,40多万个读者在线看了这部小说;还不妨去看看备受争议的百度文库,有多少人在那里尽情享受着免费盛宴……如果再算上人们阅读网络新闻、论坛热帖,以及无数人夜以继日地发表、评论、转发微博,可以说,中国民众的阅读与创作热情从来没有这样高涨。

    “没人逛街,不等于没人购物”——这是淘宝商城的广告语,它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网络时代人们消费方式的变化。同理,时代在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买书的人不多,不等于读书的人不多,图书市场不景气,不等于人们的阅读率低下。

    有专家学者会说,这些“浅阅读”浮躁而且有害。这种说法同样令人怀疑。把书捧在手上读就一定比在网上读更深刻吗?显然只是阅读习惯不同罢了。书籍就一定比网文更有价值、更有营养吗?不一定,很多网文甚至包含着书籍无法“包容”的独到见解与思想价值。有一个事实我们应当正视:“浅阅读”盛行了好多年,一些专家学者忧心忡忡了好多年,然而这么多年来,中国民众的思想不是变得简单愚钝了,而是变得活跃深刻了。这充分说明,人们通过大量“浅阅读”丰富了自己,新的阅读方式给了人们更多知识的力量和思想的源泉。

    别再以图书销量、经典著作的遭遇来判断中国人的阅读率,别再固执地认为传统阅读才是阅读,别再以传统甚至傲慢的眼光看待“浅阅读”和数字阅读。时代在变,媒介在变,人们的兴趣和选择在变,一定要把人们拉回到传统阅读时代,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晏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