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新华日报:“市长效应”凸显机关作风之弊
发布时间:2014-03-31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


    政府部门相互推诿“打太极”,习惯成顽疾。本报日前报道了苏北某区一条干道年久失修,辖区相关部门都声称“不归我管”,最终还是从当地政府“一把手”口中得知,该路早已被列为城建重点工程,4月底5月初就可开工修建。当地市长将此事归咎于“公告和沟通”不够,其实,机关部门习惯性推诿才是问题的关键。

    面对百姓投诉或询问的一些难题,明明知道却说不知道,明明能出手解决却一脚踢走,这样的场景,过去在政府部门常常发生,现在依然存在。而往往媒体监督后,问题反映到市长那里,所谓“难题”才迎刃而解。找到市长才能解决问题,市长出面就能解决问题——如此“市长效应”,在眼下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好好反思了。

    本报前不久曾回访去年“政风热线”中那些投诉到“一把手”面前的“老大难”问题,结果显示,无论是群众“多次举报”的违建问题,还是“协调难度很大”的烂尾路、烂尾桥问题,市长出面后,都办理得不错。必须肯定,市长出面解决问题是好事,说明领导重视,且作风扎实。但市长出面为什么能解决难题?一则是相关部门不敢再对市长推诿;二则是市长能动用最强力量协调各部门联动。因此,市长作用,与其说是沟通协调的结果,不如说是职位的强大威慑。市长效应,某种程度上更凸显基层机关作风之弊,以及监督机制的空缺。

    群众千万双监督的眼睛,抵不过市长一对怒目。原因其实很简单,市长能影响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晋升去留。而群众监督,则对其无足轻重,即使很多部门都已建立所谓群众评价机制,大多也只是做个形式摆摆样子,绝不会像淘宝网购物中“买家评价”那样管用。因此,要让相关部门对群众投诉反映的难题不再互相推诿“踢皮球”,必须将群众监督与干部评价体系真正关联起来,让群众的点赞成为机关人员称职与否乃至升迁变动的重要砝码。如此,则无论是各机构部门为民服务的意识,还是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机制,都将不再是问题。

    当然,群众遇到难题,“一把手”也并非不能“惊动”,“市长出面”也可形成工作机制。但倘若机关部门推诿之风不变,市长即使三头六臂,恐也满足不了群众需求。政府各部门机关推诿“踢皮球”成积习痼疾,与为民服务意识不够有关,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机关长期形成的“多干事多冒责任风险、不干事倒平安无事”的处世哲学。遇到难题能踢就踢,遇到麻烦能躲就躲,遇到事情能不做就不做,成了很多深谙“机关之道”者的普遍心态。要根治这种“机关病”,除外部的监督机制外,内部还必须改革奖惩机制,通过科学的制度建设,切实对主动做事者进行褒奖,对其因非主观原因造成的失误给予宽容鼓励;对遇事躲避看似无责任者,也要设立红线进行惩戒。如此,才能给“机关之道”注入时代所需的正能量。(耿联)


[责任编辑:朱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