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改革开放40周年 | 宜居娄底日新月异
发布时间:2018-11-27   来源: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作者:周俊 马翔 邹娜妮

  新湖南客户端11月27日讯(记者 周俊 见习记者 马翔 邹娜妮)11月27日,“奋进改革路 建功新时代”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娄底城建工作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娄底市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黄大生发布了改革开放40年来娄底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微信图片_20181127120822.jpg

  40年栉风沐雨,40年砥砺奋进,娄底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978年的6平方公里扩大到60平方公里,增长了10倍,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口由8万增加到53.8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0%提高到47.31%。城市道路总里程达到1048公里;供水管网达到1453公里,用水普及率100%;污水管网总长963公里,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2%;天然气储气能力达48万立方米,用气人口达到132.48万;城市绿化面积4839.96公顷,建成各类公园绿地、广场34个;建筑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占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3.5%增长到2017年6.0%。

2016年万豪.jpg

  四十年来,娄底统筹城乡发展,城市更有魅力,乡村更加秀美。

  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快融城步伐,城市基础配套日益完善。实施环线工程,城市道路骨架快速扩张;完善路网建设,甘桂路、娄星南路、小科街、春檀路、贤童街等“断头路”全面拉通;娄底二大桥、三大桥、孙水河大桥相继建成;城市供水能力大幅增强,全市累计建成运行城市供水厂7座;城区居民全部用上天然气;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从无到有,全市建成污水处理厂6座、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6座;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同时,娄底还实施了“两河治理”工程、改造城中村、修建小游园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石马公园现状-2014年.jpg

  如今,娄底涌现出了杨市、青树坪、三塘铺等一批全国重点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省级中心镇,荷叶镇、禾青镇先后列入中国特色小镇名单,正龙村等6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会星、万乐、南阳等11个村正式授牌“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娄星区万宝镇石塘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首批生态文化村”,杉山镇万乐村荣获“湖南省改革开放40周年十佳美丽乡村”,冷水江市铎山镇金星村荣获“2016年度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称号,新化县天门乡土坪村被评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

娄星广场-现状-2016年.jpg

  四十年来,娄底坚持民生保障,住房建设卓有成效,实现了从“蜗居”到“宜居”的历史性转变。

  住房条件大幅改善。全市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从1978年的21.5㎡提高到2017年的45.1㎡。中心城区共有32万套房屋,小区、院落560个左右,物业覆盖率达到4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1978年的34.7㎡提高到2017年的72.1㎡。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截止2018年10月,全市11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大力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竣工项目42个,今年获评能耗双控目标责任考核及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工作良好城市。住房保障体系日趋健全,一大批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实现了“安居梦”,娄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在历年的全省综合评比中均名列前茅。

春园步行街现状-2015年.JPG

  四十年来,娄底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建筑业蓬勃发展。

  娄底坚持高质量发展,积极引导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外拓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到2017年,全市具备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423家,比1990年的85家增加5倍,全市建筑业从业人员达到12万人,比1990年的4.8万人增长2.5倍。

中心医院全景.jpg

  长期以来,娄底建筑企业在广西、云南、贵州、湖北等地占有相当可观的市场份额,外拓产值占到年度建筑业总产值的45%以上。2016、2017年,娄底建筑业增加值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第一。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纳入市“1+5”千百亿产业发展集群,全力打造一条上百亿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目前,三一集团、远大集团、卓达集团、正铭筑工、华宁轻钢等众多知名企业落地发展。建设工程质量稳步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平稳可控,累计65项工程荣获省优质工程,20项工程荣获“芙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