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深圳第26届国际夏季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我发现有两点与以前不同:一是不请明星,所有参加演出的演员都是大学生;二是没有放焰火,体现了节能环保的意识。两个小时的开幕式紧凑而富于时代气息和改革开放气息,处处体现了“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的核心理念。应该说,开幕式是成功的。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不请明星”、“不放焰火”,好像本届深圳大运会是“首创”,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笔者为深圳的这一做法叫好,希望以后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也能够像深圳学习,“不请明星”,“不放焰火”。如果是城市运动会,让城市的业余文艺爱好者或者专业文艺工作者(包括像西单女孩、旭日阳刚那样的街边、地下通道表演的人)、社区、机关、单位的业余文艺团体参加演出;如果是工人运动会,可以让工厂的工人、农民工中的业余文艺爱好者参加演出;如果是农民运动会,可以让农村的专业或业余文艺工作者参加演出。如果是民族运动会,可让各民族的专业或业余文艺工作者参加演出......国家应该出台规定,凡是需要用财政开支(也就是花纳税人的钱)的大型活动,一律禁止请明星。道理很简单:此类活动属于政府组织和政府“埋单”的。至于各地举办的商业演出,不花纳税人的钱,由主办的企业或者个人出钱而举办的活动,无论请国内明星还是国际巨星,无论出场费多少,可以不加干涉,明星们也不容易,他们也需要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现在有的地方,一个市、县的政府组织举办的这“会”那“节”,动辄要花巨资请大牌明星“捧场”,一请就是几位甚至更多,反正花的是国家的钱、人民的钱,决策者不用掏一分钱,还要坐最好的位置看演出。中央有关部门对此有该出手管一管了,此风不可长。
希望深圳的做法成为以后的“样板”,也希望各地各种大型体育赛事或者其他大型活动,包括这次深圳第26届国际大运会,科学办会、节俭办会。这次大运会有一点不值得效仿,即前两个月派专机将“圣火”从北京运到深圳,不管是谁决定的,都是不对的。其理由,我在当时发表了《大运会圣火非专机不坐?》的博文,网友如有兴趣可打开看看。以后办“会”办“节”,千万不要像去年的广州亚运会一样,花钱日流水,像个“无底洞”,从申办时表态的20亿,而最终实际花了1200亿,超支的部分既不经过人大常委会讨论,也不经过中央批准,更不执行经过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财政预算。希望广州亚运会发生的事情不要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