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被违规出租,以及廉租房小区豪车云集现象自被央视曝光以来,在网上也引起了热议,这些被保障房申报条例明令禁止的情况为何出现,成为一个沉沉的问号?拷问着有关部门。
据调查央视报道的出租房现象位于限价房小区,限价房与经适房和廉租房不同,是带有商品房属性的政策房,从法律上讲并没有严格规定一律不许出租。建委表示,对于将限价房出租家庭,将重新调查其是否符合限价房的申请资格。(摘自人民网)
而石家庄建华小区出现豪车现象,有关部门调查后称查出两户人家名下分别登记有一般家用小车,因为办理车辆登记和申报房屋的时候分别用新旧两代身份证而没被审查出来,所谓大奔、宝马、皇冠家庭却突然消失不见,原因不得而知。(摘自中新网)
这些现象的出现暴露出相关部门审查把关不严,执行政策不严,履行程序不严已成不争的事实。然而经过调查,豪车家庭突然一夜消失,不知何故,使网民们对调查纠正工作充满质疑,所谓调查工作是否也沦为形式?成为网民们最担心的问题。
住房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公租房、廉租房作为国家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一项重要措施,数量大,涉及范围广,如果因为有些人的违规操作,使这些措施落不到实处,必然引起较大社会危害。
诚如媒体评论,这种现象的出现,暴露了我们部分公民道德水平严重缺失,也反射出我们保障房申报程序存在漏洞和监管不力,让相关人员有机可乘。目前,大多数地方的保障房申报都是实行本人申请,街道初审,房管部门会同民政等相关部门审核,然后公示的程序。在整个程序中,笔者认为落实入户调查核实的部门和具体责任人,以及在合适的范围内公示,接受了解情况的群众监督是最重要的环节。但是有些地方入户调查核实这一环节没有被明确或者是没有被具体落实,造成责任不明,为弄虚作假提供了空间。亦没有在合适的地方进行公示,造成了解实际情况的群众没有看到,看到了的又不了解情况,使群众监督失去意义。
骗租廉租房现象不仅伤害了困难群众合法利益,也扰乱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秩序。针对这种现象,相关部门一是要加强查处力度,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保障房申报程序,三是要明确对违规获取保障房者的处罚措施,多层面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