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下午,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在图书馆第一会议室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精神师生座谈会。校党委书记郭军,党委副书记刘铁铭,党委委员、副校长周发明,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谢柳,教务处、学工处、研究生教育教学部、农生院、2011协同创新中心、商学院、信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师生代表5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刘铁铭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伊始,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相关新闻联播,深入领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畅谈学习体会。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向国红率先发言,作为一名坚守教学科研一线25年的老教师和油菜科研人员,他表示,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把油菜品种选育好、把农业生产推广好,为油料作物自给自足率提高到40%做出自己的贡献;要把总书记的回信精神落实到教学一线,构建校内校外协同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让农林教育走下“黑板”,走出教室、走进山水林田湖草,补齐农林教育实践短板。
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人才支撑,在农业人才培育方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康林峰表示,在加强对学生专业理论传授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提升学生在农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科研创造的能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要树立战略思维,加强多学科协同合作。”商学院院长朱强从宏观经济层面回顾了我国农业发展历程,对于现代农业发展,他表示,要充分发挥商学院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在服务“三农”上的优势,积极推动与涉农学科的有效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要融合打造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各涉农专业特色,制定好2019级人才培养方案。”在新农科建设上,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刘泽发有自己的思考,他说,要认真贯彻学校《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建设方案》,学习和推进“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精心建设涉农一流专业,打造若干一流特色课程,发展建设一流实践基地,全身心投入到培养更多知农、爱农应用型人才的事业中去。
在学校涉农学科发展定位上,教务处处长羊四清表示,要发挥学校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特色和优势,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科技服务社会的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倡导老师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将论文写在大地,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2011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兼副院长金晨钟表示,要利用现有平台资源,促进农业与信息、管理等调查学科的综合发展,以扩大社会影响,推动新农科发展壮大。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师代表胡军和表示,可以建立农业高校、学生、农村的新三角关系,作为农业教育科研人员,要将在三尺讲台耕耘一生的传统理念转变为到更广阔的新农村建功立业的情怀,聚焦“三农”发展,让立德树人、强农兴农的价值观落地生根。
来自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学生代表也踊跃发言,他们表示,作为新时代农业专业的学生,总书记的回信让他们对自身所学专业更有信心,也将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多的科研成果,做到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农业事业,在学农、爱农的道路上,为祖国“三农”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副校长周发明回顾了学校涉农学科专业发展的历史成绩,展望未来,他表示,一要牢记使命,牢牢把握新时代赋予高校农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农学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等方面大有可为;二要坚定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仅要培养有扎实基础专业知识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三农”情怀深厚、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能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的新型人才;三要明确任务,大力推进新农科建设。通过加强建设、深化改革,提升涉农学科专业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加强“金专”、“金课”、“高地”三大建设,以植保特色学科的重点建设为引领推进涉农学科建设,着力培养农业现代化的领跑者、乡村振兴的引领者、美丽中国的建设者。
党委书记郭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高瞻远瞩、内涵丰富,为涉农高校新时代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农村是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发挥才能、实现作为的广阔天地,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亟待广大人才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农学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传统优势学科,多年来,学校在农业人才培养、科技服务三农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肯定与赞誉。
郭军表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面向农业农村现代化主战场,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不辜负新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和嘱托。一是要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支撑农业现代化的新型人才。加强对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怀等多方面的培养,使之成为“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高素质农业人才。二是要打造特色、突出实践、补齐短板,探索符合学校实情的新农科发展之路,把符合时代发展的内容融入到课程体系改革中去。三是要担当起强农兴农的责任,产出推进农业现代化高水平技术成果,并运用到实践中去。要利用好我校协同创新中心、农科所、三农工作室等平台,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三农”的水平和能力。(奉先焱 彭正华 彭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