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用心用情办群众满意教育
发布时间:2022-11-03   来源: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作者:周俊 曹曙初 段晓鸿 廖美新

用心用情办群众满意教育

——新化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纪实

周俊 曹曙初 段晓鸿 廖美新

有一种精神,叫愚公移山;

有一种信念,叫众志成城;

有一种使命,叫培根铸魂。

十年磨一剑,今朝绽芳华。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化这方古老神奇、人文鼎盛的红色热土上,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150多万勤劳勇敢的新化人民,以“砸锅卖铁也要办好教育”的雄心,奏响全民兴教大合唱,奋力摘取湖南省“教育强县”和“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金字招牌,创造了“穷县也能办强教育”的蝶变奇迹。

如今,一幢幢现代化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有效缓解了城区紧张的学位;乡村学校生活设施提升工程让乡村学校脱胎换骨、面貌一新;政策护航,加强教育人才培养,打造优秀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激发教育活力。

教育先行,全民兴教,一幅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幸福画卷在梅山大地铺陈开来。

扩容提质,城乡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2月10日,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的新化县槎溪镇实验学校竣工交付使用,18个班850名学生再也不用到他校寄读了。

新化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2020年脱贫摘帽,教育基础条件较为薄弱。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2012年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重教治贫”战略,把“办教育”摆在各项民生实事的第一顺位,大思路谋划、大手笔投入、大项目推进,城里乡下,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一间间现代化的功能室投入使用,一块块标准的运动场地熠熠生辉。高标准、高颜值、高品质成了当下城乡学校的代名词。

十年来,全县共统筹投入资金30多亿元,新建学校10所,改扩建学校400多所,完成教师周转房2000多套,新增校园面积76万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积65.53万平方米,新建体育场馆面积42万平方米,新增实验室278间,新增计算机12643台,新增图书200多万册;新增学位5.2万个,其中城区新增学位2万余个,特别是北塔学校、芙蓉学校、白沙洲、新商学校四所学校的新建,铁牛中学、新化实验小学等校的扩建,有效的化解了城区大班额。也一定程度的解决了城镇化发展而带来的学位需求。“四改三化”“白变黑”行动力促校园环境全面提质,有线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校园安全“三防”系统全面配备。

“求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让每个孩子脸上有笑容,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新化县全面落实国家扶贫资助政策,构建涵盖各类教育的完整资助体系,实现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学生教育补贴全覆盖,织牢各类学生公平受教育保障网的坚定承诺。2012年以来,全县共统筹整合资金6.53亿元,对91万多人次贫困学生进行了助学补助;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所有农村学校,受益学生110多万人次。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三类群体”无一失学辍学。

立德树人,尊师重教氛围日益浓厚

9月23日,娄底市首家乡镇教育基金会——新化县华美栋才教育基金会正式成立,将着力帮助贫困山区和贫困学子解决就学问题,助力全县教育事业发展。

近年来,新化县委、县政府将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大力倡导教育慈善理念,让“商以助教为善、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让全民助教、八方兴教的氛围更加浓厚。

从县委、县政府坚持勒紧裤带过紧日子也要重点保障教育投入,到各乡镇村组自发筹建奖教助学基金;从党员领导干部、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带头“一日捐”,到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慷慨解囊、踊跃捐赠,支持教育、兴办教育的热情,由涓涓细流汇成了磅礴江海,且涛声不断、激越动听。据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以来的五年,全县募捐到的各类捐资兴教资金就达4亿多元。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尊师重教氛围日益浓厚,迎来了全县教育整体形象和社会美誉度全面提升。以新化一中为龙头的普高教育,考取清华、北大等世界双一流名校人数持续突破,本科上线人数、学考合格率优秀率全面开花,稳居娄底市前列,跨入全省第一方阵;以“四校联创”活动为抓手,“三育”“三进”特色活动为载体的义务教育,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华丽转变;以普惠性为主体,公、民办良性发展的学前教育,一大批省、市级示范性幼儿园不断涌现,“入园难”“入园贵”难题全力破解;从职业中专改扩建到楚怡工业学校崭露头角、屡创佳绩,全县职业教育不断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战略,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

培师育德,师资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7月6日,在新化县教师进修学校,一场以“讲述身边师德故事,展示新化教师风范”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掌声不断。来自全县各学校的47位老师,结合身边优秀教师的师德故事、先进集体的典型事迹,展现了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良好风范。

十年来,全县大力实施“招才引智、素质提升、正向激励”三大工程,全面建立公开招考、公费培养、特岗招聘、人才引进、异地教师调入等长效机制,加速实施“万、千、百、十”工程和“四名工程”,教师补充人数创纪录,年龄、学历结构全优化,省、市、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大批量成长。

新化建立公开招考、公费培养、特岗招聘、人才引进等长效机制,畅通异地教师调入绿色通道,解决教师补充问题。健全国家、省、市、县、校五级培训体系,持续推进“名师工程”,不断强化名优教师培养。为激励边远乡村教师安心从教,在全面保障教师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五险一金”等待遇落实的基础上,持续实施武陵山片区农村中小学教师人才津贴和乡镇工作补贴,并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向农村学校倾斜。

名校长、名教师来了,优秀高校毕业生来了,本土异地教师回来了!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到2022年,全县教师总数从8795人增加到12118人,增长率为37.78%;教师本科学历数从4182人增加到8751人,增长率为109.25%;教师平均年龄从44.5岁降低到34.6岁,下降率为22.25%。全县涌现出以“全国模范教师”、“湖南教书育人新楷模”陈腊梅、“全国优秀教师”王云真、“湖南省优秀乡村教师”王赛华等为代表的一批师德师风典型。

如今的新化教育,正以后发赶超、提速发展的坚定和执着,站在了跨越发展的时代新起点。以“四讲四增”绩效提升行动为抓手,新化着力推动从人口资源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跨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24321476357c32014d541e631d979d1.png

原载《湖南日报》(2022年11月3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