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急诊PCI术 为患者打开“生命之门”
发布时间:2016-04-2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嘉

1.jpg

彭描宇主任深夜为患者行“急诊PCI”手术

  华声在线娄底讯(通讯员 刘嘉)2016年4月6日凌晨1:00,一名62岁的男性病人因持续剧烈胸痛,全身出汗,呻吟不止被送到娄星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心血管内科。经检查,诊断为“急性下壁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心率慢、血压低,病情危重,药物溶栓效果差,但经验丰富的值班医生感觉到,患者发病时间不超过1小时,且胸痛症状明显,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幅度大,具有急诊PCI指征,于是值班医生向心血管内科彭描宇主任汇报,彭主任及时到达现场,了解病情后决定行急诊PCI术,经过1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病人症状明显减轻,随后患者逐渐脱离危险,目前患者在康复治疗中。

  这是娄星区人民医院又一次独立成功完成急诊PCI,意义重大。该例手术的成功实施,也代表着娄星区人民医院介入治疗已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何谓急诊PCI

  急诊PCI术,是指在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后12小时内进行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患者首先在心脏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找出冠状动脉“罪犯”血管及其病变部位,对病变部位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植入支架,使闭塞的血管得以再通,梗死相关心肌得以及早的再灌注和功能恢复。可以说,急诊PCI术为挽救急性心梗垂危的生命在最短的时间内构建了一条绿色的通道,提高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急诊PCI,大大降低死亡率

  据心血管内科彭描宇主任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的主要危重症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发病率日益增高,然而,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早期采用保守疗法:即镇痛、扩张血管及对症处理,其导致的死亡率、致残率很高。且住院时间长,患者及家属在人力、精神上均承受着极大的负担。据统计,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内科治疗的死亡率达到30%。后来随着溶栓治疗的实施,死亡率降至13%左右,但缺点是溶栓后血管的再通几率仅60%左右,而且再通后仍常有心绞痛发作,甚至发生再梗。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已成为三级医院的常规治疗手段,通过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降至5%以下,且术后恢复快,患者生活质量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已是指南推荐的首选的治疗手段。

  彭描宇说,去年医院开展急诊介入治疗共5例,所有手术均取得成功,没有出现并发症。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发现病变直观、疗效确切等特点。技术的开展也充分体现了一个医院整体技术水平。

  一支高素质的团队

  很多人知道,急性心肌梗塞在早期具有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如果能早期及时开通血管将对患者非常有利,对整个病情发展及患者预后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急诊PCI具有高风险,医院要有完整相关设备外,对术者的心里素质和要求非常高,强调团队合作。

  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心血管内科主任彭描宇,作为该院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他一肩挑起了学科带头人的重任,通过为期两年的筹备,他带领大家成立了心血管内科。目前该科可以熟练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支架置入术、心脏起搏器植入、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等高难度心脏介入手术,对心血管内科常见危重病的抢救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彭描宇说,我们所有的成员均很尽力、很敬业,去年开展的5例急诊介入治疗,团队中没有一个因为出夜班或其他的事情而使手术受到影响。这充分体现了团队的协作精神。

  彭描宇说:“急诊PCI在国内外已开展了近20年,算不上最先进的,国内外对于急性心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成功率,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提高进门到球囊开通血管的时间等方面。然而,对于娄星区人民医院来说,从未开展到开展,从没有到有,其本身就是一个突破,就是一个质的飞跃。”

  他说,今后,介入团队将不断加强学习,外出进修,通过对复杂病例的攻关,发展其它的介入项目,更好地造福娄底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