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富厚堂:不可不读的曾国藩
发布时间:2012-02-23   来源:微博  作者:

    提起曾国藩,你我的看法可能各不相同.主席早年曾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晚年还认为他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而他的对手蒋介石,偏偏也对曾推崇倍至,蒋经国苏俄留学十二年归来,他要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关起门来通读曾国藩全集,并告诉儿子,里面的家书就是要对他说的话.在梁启超那里曾就是之立德、立言、立功三并而不朽人.可在章太炎、范文澜等另一类学者那里,曾又成了军阀、汉奸、卖国贼.在民间,也是既有曾圣人,又有"曾剃头"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 

    解读这些困惑,当然离不开阅读----目前,<曾国藩全集>已出到了三十集之多,摞起来比人还高,研究其思想文章的书刊,也有数百本,啃读起来绝非易事.你问还有没有更直接、更简便的方法?有.那就去曾国藩的家乡吧。

     
[明基参赛}富厚堂:不可不读的曾国藩

    曾国藩的故里,是在湖南省正中央,双峰县的荷叶镇.此地,由南岳过来不过四十公里,从主席的故居韶山行车,也只要一个半小时左右.

    富厚堂算不算曾国藩的故居?我们不知道.但在曾氏兄弟所建的十堂之中,它是保存最完整的,也是目前唯一对外全面开放的.

    [明基参赛}富厚堂:不可不读的曾国藩

    就地势来说,它坐落在涓水河畔,背依着的鳌鱼山,象个怀抱一样,从东南西三面将其环绕,形同一把围椅,北面就是一个很大的荷塘,形同聚宝盆,这,就是民间所说的风水宝地了.

    这把"椅子"始建于1865年,即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后的第二年,由其弟曾国荃和其子曾纪泽主持修建.曾国藩的本意,是想解甲退隐后,回乡养老住的.

   [明基参赛}富厚堂:不可不读的曾国藩

    传言曾国荃部攻入天京(南京)后,席卷了太平军的金银珠宝和众多美女,由亲兵率领舰队溯长江,转湘江,至涓水运回了荷叶老家.当时,朝廷曾一日内连下三诏,两诏奖赏.另一诏严令将所有财宝,全部上交国库.可彼时湘军势力强大,财宝不交,清政府也奈何不得.

     用这些钱,曾国藩在家里精建了五堂.当然.那只用了其中很少的部分,其余大部分的巨资,也从此不见了,至今,还是个未解之迷.

    [明基参赛}富厚堂:不可不读的曾国藩

    说是"精建",整个富厚堂虽具侯府规模,却并不张扬,虽有雕梁画栋,却不显富丽堂皇,土石砖木结构,回廊式的风格看上去古朴大方.整个院子占地四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不到四分之一.由门前的半月塘、门楼、八本堂主楼、三座藏书楼、荷花池、后山的鸟鹤楼、棋亭、存朴亭,以及此前曾国藩为父守孝时,亲手营建的思云馆等构成.基本上符合其"屋宇不肖华美,却须多种竹柏,多留菜园,即占去四亩,亦自无妨"的旨意.1866年秋,主楼竣工后,曾国藩夫人,子女和儿媳就马上迁了过来,从黄金堂那边.

    嘉庆16年(18110),曾国藩生于白玉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没有任何依附的他,却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24岁进了岳麓书院深造,28岁中进士入翰林院,并先后任过礼、兵、工、刑、吏部侍郎.1850年,洪秀全在广西起事,一路披荆斩棘,1853年曾国藩奉旨回乡办团练(民兵组织),后扩编为湘军,以替代国家正规军对抗太平军.期间,为报效清廷曾可谓呕心沥血,两个亲弟弟死于军中,自己也几次差点"殉国" ,但他硬是凭着"打脱门牙和血吞"的顽勇和谋略,屡败屡战,终在1864年灭了太平天国,成了全国43个团练大臣中,唯一功成名就的.

    攻破天京后,曾国藩本可统帅湘军,直取北京取代清廷.当时,放眼全国,能与之抗衡的力量实在稀渺,那些绿营和八旗子弟,被太平军折腾得,早已是昨日黄花.可这时他却主动自解了兵权,自削羽翼,称臣于西太后、同治脚下,直到1872年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 

    [明基参赛}富厚堂:不可不读的曾国藩

    或许,就是这份忠心吧,使曾国藩出将入相,做到了汉人能做到的最大的官.先是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授太子保衔,后又被授武英殿大学士,在四大学士中为首辅.大门上方挂的"毅勇侯第"匾,就是那时曾纪泽的手笔."第"就是"府",根据清朝规制,"三藩"之外,汉人不能封王.故曾也只能到"侯"了.

    一入"侯"门,眼前有一座一字排开的建筑,分前、后两进,有三扇大门,这,就是富厚堂的正宅住房,称为"八本堂".

    前厅神龛上的"八本堂"匾,就是曾国藩的亲笔,所谓八本,是指曾的"八本家训":

    读书以训诂为本     作诗文已声调为本

    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养生以少烦恼为本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     居家以不晏起为本

    居官以不要钱为本     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除了这八本,花厅还记载曾国藩的治家八字诀_____"书、蔬、鱼、猪、早、扫、孝、宝",八个字的意思分别是: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起、扫地、孝敬和睦邻.

    小时侯家境贫寒,曾国藩是这样做到的.现在显赫了,他更警惕子孙后代摆谱.他要求家中的女眷每年要出多少绣品,做几双布鞋,对儿孙,更是严到每天要临帖多少,读多久的书的地步.

    [明基参赛}富厚堂:不可不读的曾国藩

    也正是靠着自己潜心研究出的,一系列的治家处世,立身修德的行为准则,曾氏大家族的家风家教,一直是旧时期各士子的楷模和效仿.荷叶有个女杰叫葛健豪,她潜心研究曾国藩的家书,促使自己的儿女婿媳走向了革命道路,为国家培养了蔡和森、向警予、蔡畅、李富春四个中央委员.

    [明基参赛}富厚堂:不可不读的曾国藩

    而这个家族的后裔,自曾国藩兄弟以下至今第七代,也真的是人才辈出,仅是大学教授就达76人,算上高官、工程师等那更是多达一百多位,这里且举出几例:

    正二品的兵部侍郎曾纪泽,外交大臣曾广钟、曾广铨,全国妇联副主席,叶帅的夫人曾宪植,教育部副部长曾昭抡,农业部办公厅主任曾宪朴,南京博物院院长,考古学家曾昭橘,台湾中山大学校长,教育学家曾宝荪,医学专家曾宝菡,翻译家曾宝施,历史学家曾宪楷,数学家曾纪鸿,画家曾厚熙、曾昭杭.........总之,曾氏后裔没有闲人,没有废人,更没有一个纨绔子弟,他们遍布海内外,建树各领域,灿若星晨。

    [明基参赛}富厚堂:不可不读的曾国藩

    后厅的神龛上,还挂这两块匾.一块"勋高柱石",是曾国藩60大寿时,同治帝的御赐.另一块"肃雍和鸣",语出<诗经>,意思是只有恭敬而温和的声音,祖先才愿意听.此匾是曾的亲笔,面向神龛.

    [明基参赛}富厚堂:不可不读的曾国藩

    乡间侯府接待客人的地方,叫无慢室."无慢"一词,语出<论语>,大致是讲常人之情是恭敬"众大",而怠慢"寡小",君子则不能以"寡小"而怠慢对方,有安泰而无骄横之美德.道光22年(1842年)某天,曾在日记中写道:"岱云(曾的儿女亲家)言余第一要戒"慢"字,谓我无处不着怠慢之气,真切中膏盲也."此后,他就力戒怠慢,弄出了"无慢"一词挂在客厅里.

    写到这不免要多说几句,曾国藩的坚忍持恒是世所公认的,生前,他留下了数量多达1600万字的著作,即使是行军打仗,他也坚持每日写字.仅家书就留下了28卷,日记更是达到34卷,30大本的<曾国藩全集>,到现在还要增补.

    [明基参赛}富厚堂:不可不读的曾国藩                 

    接下来的重点是藏书楼,富厚堂的藏书楼由三座组成.他们分别是:求阙斋,后人称为"公记书楼",里面10万卷经、史、子、集和地方志,是曾国藩的收藏。求阙是“求自有缺陷不满之处”的意思,显示了曾强大的自省意识。此楼 长42米,宽9米,一楼以花岗石为柱,以防白蚁,二楼四周有外走廊,为了晒书,三楼设5间书室,四周花格窗可轻便开启,充分考虑到了采光和通风防潮的需要。

    二是归朴斋,又称“朴记书楼”。它的结构与求阙斋一样,只是规模较小。该楼是其子曾纪泽的收藏,也有10万卷之多,类别方面则多了很多介绍西方政治、教育、医学等方面的外文书籍,是他出使英法等国时购买的。归朴是还原本真、本性的意思。

    第三座则是曾国藩次子曾纪鸿夫妇的芳艺馆,也叫“芳记书楼”,同样有10万卷藏书,但侧重于算术和医、卜、星、相等方面。主人后来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取名芳艺,意为表达自己的读书态度,即弃其糟粕,扬其精华,绝不食古不化。

    三座藏书楼各自独立,而又门廊相通,藏书多达30多万卷。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来说,都是近代四大藏书楼之最----可是,眼前只有楼没有书,那么多的书哪里去了?

    [明基参赛}富厚堂:不可不读的曾国藩

    富厚堂的这些书籍,曾家一直有专人管理,一直到解放前夕,曾宝荪、曾约农去台湾,将曾国藩、曾国荃、曾纪泽的大部分书信、日记、奏疏手稿以及少量珍贵的书籍等带走了五大箱,现存于台湾故宫博物馆。剩余的所有藏书,则在1950年冬由湖南省文管会清点封存,四年后又运到长沙,整整200多担。如今,它们大部分留在省图书馆内,小部分则存于省博物馆。

    30年后,一个叫唐浩明的人,走进了这些积满灰尘的故纸堆,在里面泅游了八年,厚积薄发,写出了3卷本的长篇小说<曾国藩>.该书至今已24次再版,发售近百万套,九十年代,在全国引发了持续十年之久的历史小说热。

    也是这部小说,把人们的目光,又牵引到了这个中兴大臣的身上。随着他文集的出版,人们重新认识到了一个须眉清晰的曾国藩。

    [明基参赛}富厚堂:不可不读的曾国藩

    抛开政治上的扭曲不论,晚清政府的命运,的确是靠曾国藩和他的湘军,才苟延了50年.曾国藩救了满清,但满清却不能救中国.可是,如果让洪秀全之流取代了满清,人民就不会"水深火热"了吗?了解太平天国所作所为的人就会知道,如果中国真让这班装神弄鬼的人统治了,历史,"只会倒退到更黑暗的时期"(冯友兰语),因为"他们全部的使命就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抗停滞腐朽","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老统治者更加厉害".(马克思语)

   
[明基参赛}富厚堂:不可不读的曾国藩

     如果说洪秀全是农民起义,那曾国藩湘军里的那些兵勇,哪一个原又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如果曾国藩是残暴的元凶,那岳飞当年镇压钟相、杨幺农民起义,又该如何评价?尊重历史的说法,其实曾的湘军和岳飞所创建的岳家军,性质是一样的,那就是奉朝廷之命,对内平乱,对外抗击侵略。更何况,曾视儒家理学为正宗,一脑子的忠君报国。

    “忠君”是共识,“报国”?只怕有人会不以为然。那就请看以下事实:是曾国藩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军工厂——安庆军械所,召集全国最优秀的机械师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以此为动力的木壳船,也是他和李鸿章一起在上海办起了江南机器制造局,译书局,并在全国选拔了120名幼童去美国留学。如果你说这些还不够,那么他在湘军完成其历史使命后,顾及大义,自奏请辞节制浙、苏、皖、赣四省军务,毅然遣散湘军大部,并举荐淮军统领李鸿章,重用满人塔齐布、蒙古人多隆阿、四川人鲍超、广东人褚汝航等人,又是为何?为了传承湖湘文化,曾国藩甘冒风险,甘费巨资,且亲自搜访、校稿,选定工匠和书板,出版了王船山的全部著作——《船山遗书》凡322卷。

    稍后有左宗棠、刘锦棠率老湘军抗击沙俄,收复新疆150万平方公里国土,彭玉麟率军抗击法寇,杨岳斌率湘军水师出援台湾抗击侵略军,王德榜、苏元春浴血奋战,获谅山大捷,魏光焘、曾国荃、李光久率军于山海关、辽东抗击日寇,曾纪泽在谈判桌上虎口夺食......这些将帅,有的是曾国藩的后人,嫡亲,有的是其门生,部属,跟李自成、洪秀全等只求享乐,贪婪腐化之类货色,根本就不能同日而语。

    [明基参赛}富厚堂:不可不读的曾国藩

    评议各抒己见,暂时说到这里.最后我们来看看,这座乡间侯府内唯一的一栋完全独立的,也是曾国藩在家守孝期间,亲自营建,也是常住过的建筑---思云馆.

    [明基参赛}富厚堂:不可不读的曾国藩

    曾国藩的父亲叫曾麟书,是一个乡间塾师,他对曾氏五兄弟要求很严,自小便督责儿子读四书五经,晨夕讲解,而且还须开田种菜,半耕半读.1857年曾国藩闻父亲去世后,立刻就带弟弟曾国华、曾国荃回家奔丧,并一再要求“终制”,清廷不允许,一再勉励他“护忠即为全孝”,但他立志守礼,也只好将就他。直到一年四个月后,前方战事紧急,才急忙强起他出山带兵。

    馆名“思云”,是因为望云思亲----就是怀念父母的意思。大门上的对联:

    不怨不尤,但返身争个一壁静;

    勿忘勿助,看平地长的万丈高。

    曾国藩喜好作联、题匾。此联的大意是一个人不要老是怨天尤人,指责别人的过错,对失败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要拔苗助长,平地万丈高,非一朝一夕之功,做人要顺其自然。

    居丧期间,曾国藩不断的读书和思考,当时,他在江西战场上屡屡兵败,难免有些灰心,但经过反省,曾最终还是选择了以国事为重。复出经过长沙时,还特意拜会了左宗棠。左也是曾国藩荐拔的,但左性格比较梗直,常骂曾伪道学,两人有些隔阂,这次见面畅谈后,两人又冰释前嫌,交欢如初。此后,曾国藩在政治、军事上极为顺利,终于功成名就。

    [明基参赛}富厚堂:不可不读的曾国藩

    有诗书,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萁裘本祖泽;

    无官守,无言责,时事不闻不问,只将艰巨付儿曹。

    此联是曾国藩的父亲在晚年时所作的,命曾国藩书写后悬于厅堂。尽管,对曾国藩的功过毁誉至今还有争论,但做为一代“中兴名臣”,湖湘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他担当了自己的历史责任,他来过,做了他该做的,他的人格修养和道德学问更在延绵福泽,启迪世人。

    这,已经够了

    [明基参赛}富厚堂:不可不读的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