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矿工陈援华矿井写作25年
发布时间:2011-04-29   来源: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作者:木子

    湘煤集团金竹山公司塘冲煤矿矿工陈援华,他耐得清贫寂寞、安苦乐道,长期在采掘一线工作环境艰苦的岗位上笔耕不辍,迄今在全国各地报刊发各类作品约60万字,出版发行诗集《时代遗落的音符》和散文集《人生苦旅》。这两部书集结了他多年的成果,也是他人生道路上镂刻的二记足印。毋须以雕龙之章、高华之句来作要求,耐人寻味的是他的朴实无华,有如巍巍峻岭一泓清泉在崖壁间奔流,“一路生活,一路思考,一路奔走,一路呼号”,让我们可以倾听到煤海深处波澜壮阔的呐喊。

    1986年陈援华从新化县一个边远穷山村,经人介绍来到了金竹山公司托山煤矿做了一名农民轮工。他每天匐伏在地层深处,亲身体验、偿试了矿山的艰辛,他感觉一颗煤就是一滴汗,凝聚了矿工多少心血和希望,然而,他们的苦难,他们的心思又有谁为其考量?又有谁为其歌唱?从那一天开始,他立志要做矿工的歌者,把矿工不畏艰难,不怕流血、流汗的大无畏气概,记录下来,撒播到每一个角落,让更多的人知道煤矿工人,记住煤矿工人!从此,他的生活成了两点一线,上班挖煤——下班读书写作。为了准确用诗歌表述自己的情感,矿工的思想动态,他借阅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熟记了上下册《古诗文监赏辞典》;还浏览许多中外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与黑》、《三国演义》、《红楼梦》………每年从干瘪的腰包里剂出200-300元钱在北京诗刊和广州星星诗词社订了《诗集》、《诗词报》。这些书籍和现代大家的诗文丰富了他写作的知识和视野,彰显他独特的诗词构架,挖出来是煤,吐出来的是诗。2002年10月,陈援华因工作需要从生产班调任放顶工,这项工作技术性高、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大,在工作中稍有大意就会酿成大祸,每天心中绷紧着一根弦,写作的欲火在心中滚滚燃烧,诗词《放顶工》在笔下呼之欲出:四季的雷霆  滚过心中/你敏锐的神经/一刻也没有冬眠/时时把颗心/悬在喉咙……毕竟是伸手可触的天空/太矮的天空  冥晦的天空呀/这里不是你坚守的阵地/你要把一边丢给黑暗/把一边推向光明!2004年6月,他所在的塘冲煤矿采煤四队工作面突遇地质构造变化,工作面“煤层变薄,空间逼仄,矿工只能在上下两块石头间匐伏作业,这样艰难的工作环境,他脑子灵光一闪,形象生动写出了《深层耕耘》:弯腰的农夫  躬耕的蚯/谁的辛劳/覆盖了无边的荒芜和/大地旷古的贫穷/而谁的犁耙  耕种阳光/把历史的深巷/璀璨照明……——只有矿工/把一部生活的典藉/读得如此深刻……在不毛之地上/耕种火/耕种光/耕种热/耕种力……正如他的诗中所言:下井,我用力发掘煤炭;升井,我用心构思诗歌 ,煤,堆成了山;诗,淌成了河。20多年来,他用血肉与躯体在矿山写成诗歌300多首,小说、散文等文艺作品100多篇。2005年到2009年他付梓出版了诗集《时代遗落的音符》、散文集《人生苦旅》,《时代遗落的音符》引起了文学界的高度关注,2007年此书应邀参加湖南文艺作品成果展览会,会上,感动了每一个观展的文人学者,得到众多文学巨子首肯,赞誉他是现代用躯体写作第一人,破格吸收他为国家三级作家。

    人生的道路悠远而漫长,每一个人的机缘和经历却互不相同。毋论是坦畅与坎坷,重要的是不坠青云之志。有人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陈援华在地层深处,繁重的体力劳动,25年如一日,一边劳动,一边思考,不懈地探索文学新路,足可见立志不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