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傅胜龙:大汉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时间:2011-04-29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徐韬 李庆钢
 

人物简介

傅胜龙 男,1962年10月出生,汉族,湖南邵阳市人。毕业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研究生学历,1981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创立大汉,涉足钢材贸易,1998年进军房地产业。现任大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湖南省第九届党代表、湖南省工商联副会长、湖南省工商界“三会”副会长、长沙市邵阳商会执行会长、湖南省企业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湖南现代物流置业教育集团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双峰巨龙家园。双峰“一路一城一园”的小城镇开发轨迹是大汉模式的精髓。

 

   他是媒体人眼中具有传奇色彩的隐形富翁,他是朋友眼中从不沾花惹草的亿万富翁,他是员工眼中只会工作不懂享受的“傻老板”,他是经济学家眼中社会责任和商业利益完美结合的典范,他是竞争对手眼中那个敢于与规则叫板的“怪才”。而在研究商道的学者看来,他身上兼具“湘商”、“晋商”、“徽商”的特质——晋商的特点是“诚信”,徽商的特点是“儒雅”,湘商的最大特点则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

    他就是傅胜龙,大汉集团董事长,大汉模式缔造者。因敢于挑战自己而超越他人,也因心怀天下而成就自己。

    ■记者 徐韬 李庆钢

    商业智慧

    金钱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有没有驾驭金钱的能力。金钱在无德的人手中是“魔鬼”,在无才的人手中可能成为“烫手的山芋”,只有视金钱积累为责任积累的人,才能将金钱转化为社会共享的成果,才是企业的精英、社会的精英。

    企业管理制度不应是挂在墙上的“尚方宝剑”,而是很细小的、操作方便很有杀伤力的“匕首”。制度的改革,也就是把制度从“尚方宝剑”变成“小匕首”。

    “隔行如隔山”是前人站在山脚下讲的话。企业的管理工作如果做到一定的高度,我们就会眼界开阔,气韵贯通,“一览众山小”了。

    诚信有三:一是说话算数,二是予人大利取己小利,三是胸怀博大感恩报德。

    学开车时,师傅总会告诉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办企业也是这样,如果我们只盯着眼前,就会心怀忐忑,说不定还会误入歧途,那么,把眼光始终投向远方吧,我们不仅会获得坚定的信念,还一定不会错过观赏风景的美丽心情。

    学者点评

    双峰县城在短短八年的时间内,城区扩大了一倍,人口增加了两倍,而这一切是由一家民营企业和政府合力推动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著名经济学家王东京

    大汉模式在县级以下行政区划,通过商业步行街、建材城等大型市场的开发,能够不断提升当地居民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另外,在这些地方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当地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的一些举措,也大大促进了各个地方住房商品化这个基本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形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侯云春

    傅胜龙一手推动的大汉模式,已经成为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的一面旗帜,而对于这种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探索,傅胜龙自己却低调地表示,“我只是一个实践者”。在他眼里,抬头看天总是要回到低头走路的,“天行健”,他不要做无关生命痛痒的过客,他要做留下世间足迹的行者。

    A

    行者无疆

    ——傅胜龙的人生哲学

    态度决定高度

    “商机未现,则静若处子;商机一现,则动若脱兔。”变幻莫测的生意场上,风险与机遇总是同在,风险越大,蕴含的机遇往往也越大,一名优秀的企业家除了有智慧、有谋略,更得有胆识、有执行力。傅胜龙并不是天生的商人,但他决胜商场的气质在从商之前便已显现。

    傅胜龙在某军工厂任团委书记时,一次,上面委派人带队组织青年突击队去包炸药,这是一个风险极大的工作,一不小心就可能被炸伤甚至丧命,大家都找各种借口推诿,此时,常人眼中文质彬彬的傅胜龙挺身而出,接下了这个任务,并亲自上一线带头包炸药。

    风起于青萍之末。傅胜龙年轻时的敢于担当,成为后来大汉文化的一块基石。也正是这种责任在身的人生态度,将他的事业不断推向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了解傅胜龙的人都知道,他很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他曾多次跟员工提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资本=责任”。“大汉人视资本的积累为企业责任的积累,资本越大,主动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大。”他甚至把回报社会定调为企业的“孝道”,也是终极目标。

    他收购的潇湘职业学院,开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启动“孝道文化工程”。公司目前共有1500多名员工,其中就有25名从大中型国营企业和政府机关里出来的团委书记,占到企业高层的70%以上,现在有15名还分别当上了集团子公司的总经理。他对这种“团委书记现象”的解释是:“这些人社会责任心强。”在他的生命里,无论是贫穷时的独善其身,还是发达后的兼济天下,都因这“责任”二字,而无需再做更多注解。

    性格决定命运

    所谓时也命也,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特点中那些与当时环境契合的部分,总会被时代所放大。

    傅胜龙读中学的时候,寄宿在校,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带米由学校统一蒸熟,当时家里太穷,米不够,傅胜龙就经常在米上蒸个红薯,但由于去得晚,红薯经常不翼而飞,傅胜龙很大度,从不计较,所以经常吃不饱。

    在那个物资缺乏的时代,当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尚未得到满足之时,当时才十几岁的傅胜龙就已体现出难得的大度与胸怀。他常跟人说:“心中装得下一个人,就做一个人的事,装得下一家人,就干一家人的事,装得下天下,方能以天下为己任。”

    如果当时一心只计较那几个红薯,也许,现在的傅胜龙,每天都需要为几个红薯而计较。你如何应对世界,其实就是这世界将你塑造成什么样一个人的过程。

    思路决定出路

    “静极思动,逸久生变”。傅胜龙的字典里,没有“安逸”这个词,倒是一个“变”字贯穿始终。

    1993年,傅胜龙“下海”,涉足钢材贸易市场。当时,家庭与社会压力很大,大家都笑话他,一个堂堂大学生竟然好好的铁饭碗不要,来跑市场。且当时涟钢周围至少已有上千家钢材贸易公司,傅胜龙是一个毫无社会背景与优势的后来者。

    如果说从铁饭碗变到泥饭碗已经苦其心志,而要变劣势为优势,则免不了劳其筋骨。在那个商品稀缺的年代,大家都是坐在家里等客户找上门,傅胜龙是第一个自己出去找客户的。他骑着一辆摩托车,一个县辗转另一个县,一个市场辗转另一个市场,满地找客户,终于后发制人,在利润很低的条件下,赚得盆满钵满。傅胜龙曾笑着跟人说,自己也是多年以后才从有关营销的书籍上知道,他当时的变革,是变“坐销”为“行销”。

    为什么敢于求变?为什么善于应变?“变则通,通则久嘛”,傅胜龙很清楚,要想公司基业长青,管理者的思想就应做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他的成功,在别人看来是“天赋其才”,但他自己却认为是“天道酬勤”,第一桶金赚得并不容易。在那个商品资源稀缺的年代,鲜有人提及“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傅胜龙却在创业之初就很重视服务品质的打造。别人只需花费三分力气就能挣钱的时候,他却硬要傻傻地付出十分的力气去做同样的事,正如易经所云,“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但上天总是公平的,在这种主动求变的过程中付出得越多,得到的自然也越多。先天下之变而变的结果,是先天下之乐而乐。到2010年的时候,傅胜龙已经坐拥数十亿资产,曾经渴望的辉煌,已经从理想变为现实。

    眼界决定境界

    从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提出新乡村建设运动,不久便铩羽而退。“熙熙攘攘,利来利往”,在投资人看来,无利而起早,便是逆流而动,费老焉得不败?

    时光转到2007年,斥资1.2亿元的高崇山太美广场动工。傅胜龙决心以此为起点,建设生态新农村。“让家乡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正是这种反哺之情与感恩之心,才让傅胜龙勇于逆流而上。

    虽然,逆流就意味着阻力,但傅胜龙拍案而起,“什么叫中流砥柱?就是敢于顶住阻力,不随大流。”傅胜龙的这种思想不独体现在对外进取中,也体现在对内的管理上。创业期间,创业队伍中曾出现过很多不良习气,如部分员工利用公司的平台拿回扣,这其实属于业内潜规则,很多企业家都知道自己公司有此弊病,但都不愿深究。傅胜龙偏不信这个邪,在公司设了三条“高压线”,员工必须遵守“三不”:不贪污、不赌博、不嫖娼,否则将严惩。

    在傅胜龙眼中,“一个人一旦染上了这些坏毛病,就从精神上开始走向堕落,这是一个思想观念的问题。”有同行提醒他,跟潜规则叫板,这是犯了商家大忌,会引起大动荡的,但他却认为,企业要想长期发展,核心是诚信与服务,企业经营者更不能破坏这些坚持。他常跟属下灌输的思想:与人有利,取己之利。共赢,生意方能长久。

    眼睛只是一扇窗口,眼里有佛是因为心中有佛,是因为内心深处早已修成大自在。所以,在傅胜龙看来,无论这世界如何沧海桑田,总有一些底线,值得我们坚守;总有一些美好,需要共同创造。   

    细节决定成败

    “行大事者不拘小节”,在许多人看来,傅胜龙这样的成功的领导者只需要制定蓝图就万事OK了,不可能事必躬亲。而在傅胜龙眼里,一个真正成大事的人,应该是“大事能做,小事愿做”。凡事只有做与不做之分,大事都是一件件小事构成。想,就要想得更细;做,就要做到最好。

    2006年,傅胜龙应邀参加溆浦城市规划设计研讨会,经过一番仔细的实地考察后,他大胆提出将一条规划中的干道拐一个弯,绕过城市中心。这出人意料的设想竟然达到一箭三雕的效果:缓解了主干道的拥挤状况;延伸了中心商业带;获得了土地出让金让规划中的路变为现实。这条路建成后,被县委书记誉为“神奇一拐”。

    “只有踏踏实实做事,才能认认真真做人。”在傅胜龙朴素的人生观里,从不问路在何方。他坚信只要每一步都踩实,路终会越走越宽。

    布局决定格局

    起源上古的围棋,体现着中国人的传统智慧。“金角银边草肚皮”,先远远地落子,等站稳脚跟了,最后才有实力逐鹿中原。湖南人毛泽东的战略曾经因此而胜利,湖南人王填的商业曾也因此而大行其道,同为湖南人的傅胜龙,在这点上从小就不遑多让,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小时候,傅胜龙与很多小孩一样,喜欢摸鱼。但大多数人都是在鱼塘里捞鱼,结果大家总是抢成一团,真正抓到鱼的不多,他却反其道行之,跑到别人都不去的小溪小河区去下网,结果,他的收获总是比别人丰富,而且捞得悠然自得。

    有舍才有得。避锋芒,取实利。从大处着眼布局,棋盘上才会形成自己的大格局。

    2009年,正是全国上下房地产市场热火朝天之际,大家都争先抢占城市这个“大鱼塘”,傅胜龙却把开发中心放在偏僻的小城镇,充分发挥了大汉在小城镇开发的优势,别人打得头破血流之时,他却不急不慢地占据了广大城镇市场。

    傅胜龙敢于打破常规,在不具备任何优势的情况下,打造自己的优势,当别人意识到他的赶超时,已远远地走在前头。

    这种逆势而动的操作模式也正好迎合了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当别人恐惧时,我开始贪婪,当别人贪婪时,我开始恐惧。“我不赚看得见的钱,大家都能看得到的商机,就不是顶好的商机,甚至谈不上商机。”他赚钱的特点就是独辟蹊径,做别人不做的事,但这蹊径却不是临时拍脑袋所得,而是早早谋篇布局。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从不断超越到保持卓越,傅胜龙在落子之前已经成竹在胸。

    B

    山前有路

    —— 大汉集团的发展模式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遍袭全球。危机爆发已逾两年,世界经济未能重回正常轨道。外贸依存度一度高达70%的中国经济也频频告急:欧美针对中国的贸易战愈演愈烈,中国的内需自然生长力却明显不足。

    在中央层面意欲以城镇化进行经济突围的关键时刻,在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湖湘大地,却有一个民营企业——大汉集团,已经在城镇化建设领域进行了十多年的探索,在湖湘大地列出了三个等式,并实践出一套中小城镇建设的综合开发、运营模式。

    模式=钥匙

    “百城战略”开创“大汉模式”

    靠钢材贸易完成资本积累的大汉集团是在2000年介入房地产行业的。

    通过修路提升当地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并因此推动土地资源的升值,通过建市场激活当地居民消费热情,通过修住宅提升当地居民居住水平,并通过这一套完整的循环体系促进县城开发,激活县域经济。傅胜龙的雄心是,要开发100个这样的项目,他称之为“百城战略”。

    傅胜龙的这一套体系,被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王东京教授总结为中国中小城镇开发的“大汉模式”,王东京教授指出,这一模式对解决城乡二元结构断层的深刻社会问题,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

    在“大汉模式”的指引下,大汉集团先后参与了娄底、双峰、株洲等地城镇开发,总投资已超过100亿元。作为县域经济、小城镇开发的先行者,大汉集团也从中获益匪浅。特别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在大量房地产公司苦苦等待他人并购和拯救的时候,大汉集团处在曾经被忽视的县城中的多个房地产项目早已销售罄尽。

    2009年以来,已有70多个县的县委书记造访大汉,与傅胜龙一起寻找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解决方案。

    傅胜龙的百城战略,基于他的一种情怀和一个判断。

    “一种情怀”指的是傅胜龙的责任情怀。生长在农村的傅胜龙总觉得应该对农民兄弟做一些什么事情。

    “一个判断”更多的是指傅胜龙的智慧,他认为,中国的中小城镇开发有着比大城市开发更久远的生命力。

    正是基于傅胜龙的这种情怀和判断,他抓住了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一把“金钥匙”。

    发展=动力

    县城是发动内需的“引爆点”

    “我们大汉集团可以说已经发现了这样一把解开经济转型、提升内需的金钥匙。”傅胜龙认为,县城就是发动内需的“引爆点”。

    “如今县城中的需求不过是被当地较低的收入水平所禁锢。只要打开这道枷锁,那喷薄而出的需求就能为企业带来无尽财富,困扰中国经济多年的内需不足问题也将迎刃而解。”谈到这里,傅胜龙笑道,“我们总结出一条大汉规律,农民走出去,一定先到县城,20年后回来,还是到县城。”

    傅胜龙通过多年经验总结发现,“县城中60%-70%的房子都是卖给打工返乡的人。所以我们利用商品房把农民留在县城,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和消费层次,从而发展县域经济。”

    傅胜龙笑道,“如果没有商品房,汽车如何下乡,家电如何下乡?”

    大汉集团的“百城战略”,通过开发建设小城镇,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激活内需,将人和钱都留在当地。王东京高度评价“大汉模式”,他认为这种发展模式一方面解决县城自身积累不足,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难题,一方面启动了内需,为中国经济再次踏上高速发展轨道寻找到新的“火车头”。

    资本=责任

    在县城中再造“原生型”中华文明

    傅胜龙认为,县城是中国最后待开发的区域,要把县城的规划建设看得比北京、上海的建设还重要,因为未来中国人将主要居住在县城之中。

    “必须通过开发建设小城镇,让县城成为宜居之地。这样才能够避免以往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过程中,城市急剧膨胀带来的贫民窟现象与农村空洞化现象。”

    而要开发建设好县城,“必须借助县城的后发优势,导入最优秀的文化,重塑县城。”傅胜龙认为,要把县城中最亮的本土文明做成品牌,“比如最近大汉集团在永顺开发就以当地800年的土司文化为依托,在澧县的开发中,就以当地城头山的城邦文化为依托,形成一个个有鲜明特色,同时又是自发生长出来的小城镇,从而以一个一个本土的、原生的县城,再造‘原生型’中华文明。”

    在大汉集团办公楼大堂的墙上,写着一句“资本等于责任,业绩等于财富”的标语。在访谈中,傅胜龙反复强调的也是责任,“《蜘蛛侠》中有一句话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同样在社会中,企业的资本越大责任也越大。大汉集团注重的是社会责任,我希望在‘百城战略’的引导下,大汉集团将继续在小城镇开发建设领域中精耕细作,以100个城镇的升级,带动大汉集团的升级。”

    一位农行的高层领导曾跟傅胜龙打趣道:“等你的公司实现‘百城战略’,我将会被授予一枚金质奖章——诺贝尔和平奖!”

    这话说得轻松,也说得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