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明德之后 必有达人 ——宋希濂将军家世探秘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作者:李志和

  曾文正说过:吾不愿子孙代代为官,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进德之阶梯也。确实如此,自文正之父至今书香十余代。无独有偶,吾邑宋希濂将军家世亦有十余代书香。

  先看一段史料。明代文坛领袖王世贞在其《科试考》中记载:

  万历五年丁丑,赐沈懋学、张嗣修、曾朝节及第(即状元、榜眼、探花)。是岁,读卷官初拟宋希尧为第一,而嗣修在第二甲第二。上拆卷得之,擢置嗣修第二,且谓居正曰:“朕无以报先生功,当看顾先生子孙。”后始知慈寿及大珰冯保意也。宋希尧遂二甲第一。

  从以上记载及其他史料可知:明神宗万历年间的首辅(宰相)张居正权倾朝野,他又是帝王之师。万历五年(1577)科举考试时,他与明神宗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即慈寿)和大太监(即大珰)冯保关说,请他们向皇上为其子讨人情,于是将其次子张嗣修录取为榜眼,为了遮人耳目,将其子之师友、当时名士沈懋学录取为状元。而将主考官定为一甲第一的宋希尧抑至二甲第一(又称传胪,总排名第四)。

  还有一段插曲:当时的临川才子汤显祖也被张居正网罗陪宰相之子读书,但汤傲骨铮铮拒之,故是年汤即名落孙山。三年之后的万历八年科考,张居正更是用其权势将其三子张懋修取为状元;又将在万历二年落选的长子张嗣文改名敬修再试,录取为二甲第十三名。

  张居正科考舞弊,公道全坏,引起群臣非议,世人也强烈不满,有人将大字报贴到了宫门旁:“状元榜眼俱姓张,未必文星照楚邦(张居正是湖北江陵人)。”天道好还,万历十年张居正刚死,宋神宗即兴师问罪,其子俱被废去功名,被削为民,落得了或自杀、或被发配至烟瘴之地的悲惨下场。

  书归正传。上文中由状元被抑为传胪的宋希尧,即是宋希濂的十一代先祖。

  宋希尧,字叔中,生卒不详。江西袁州府分宜县人。他在中进士之后,初授刑部主事,又历工部主事。后授外官,任直隶(今河北省)顺德府平乡县知县。配谢氏,敕授正七品孺人,生子名一桢。一桢,邑庠生,年未三十早卒。配蔡氏,生子志凤。志凤即为湘乡慕冲宋氏迁湘始祖(第一代),传至第九代“忠”字班,即宋希濂兄弟。慕冲宋氏前十代班序为:志大之经(常)国,文武萃忠良。

  宋志凤,字均玉,明崇祯十年(1637)丁丑生。原籍江西袁州府分宜县清源门四方厢传家巷小江边。其父去世时,他尚在怀抱,时值明末兵乱,赋重差繁,其母蔡氏义难两全,在为夫守孝服满之后,遵姑谢氏之命改适夏侯氏,志凤随母就养。稍长归宋,随祖母谢孺人是依,幼业儒,博学有才,应童试未售。年十九(即1656年),祖母去世,孤身一人,遂携祖母金冠一顶往福建谋生。清顺治初迁居湖南湘乡县谷水。至二十七八岁时移居安化之蓝田,与黄惟生、刘国瑞义结兄弟同时贸易,不啻同胞。黄与郭宪卿为中表兄弟,乃介绍郭之女嫁宋志凤,其时宋已四十矣,岁在康熙十五年丙辰(1676)。随后因贸易致富,置田二顷(200亩)于湘乡县珍琏十七都,地名杉树、慕冲。其后肯堂肯构,家业扩大,育子大魁(驭书)、大瑞(采书)。宋志凤以商起家,而其戴仁抱义,儒行是凛,仍不失祖父规模。故自入湘以来,都人士之杰出者无不爱之重之,乐与之联婚姻焉。殁于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97),寿六十一岁。后来举人邓鸿龄、补用训导陈光烈、举人陈兆蓉均为其作像赞。陈兆蓉又撰有《处士宋公均玉传》。志凤去世时,二子尚幼,其妻郭氏以未亡人之身,柏舟是矢,肩立家之任,持躬以俭,处己以勤,嫁女婚男,固以母而兼父职,内外家政,权衡不爽。郭氏五十寿辰时,湘潭进士黄中理撰有寿序,对其懿德高度的赞扬。雍正己酉季秋月郭氏七十大寿时,举博学鸿词、曾任岳麓书院山长的易宗涒为之作骈文寿序。湘乡知县陈哲、进士彭士衡、闻政傅大观等邑内名公巨卿均来祝寿。郭氏终年七十一岁。

  大魁在其《(驭书公)八十寿诗自序》中云:其母郭氏常嘱兄弟俩曰,尔父虽栖身于商市,但家本簪缨,尔等努力一经,不坠书香,儿其各自振拔,无废先人。于是大魁兄弟穷经研史,昼夜不遑,取友亲师,冀以身跻儒林,奋兴南楚,名标艺苑,接踵西吴,报严君于地下,慰慈母于生前。本来大魁先期应童子试已中,因未落籍本地被人排挤,不能录取,既得复失。于是入籍后先考中为武庠生,再试又中文庠生。惜文章憎命,尽管大魁其文名与姻亲彭士衡、谢太元相齐,其文见赏于郡伯邑侯,考试多次名居前列,但最终仍未能中举,名落孙山。而彭、谢二友,一捷南宫(进士),一登乡榜(举人)。故大魁也只好自嘲:岂天赐我以寿而吝我以名欤?后彭士衡任广东仁化知县时,延致幕府,以其文经武纬有干济之才,被彭进士所器重。晚年家居,排难解纷,乡里咸称长厚。

  大魁名天麟,字驭书,号旋斗,又号浩溪老人,邑庠生,生于清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寿88岁。乾隆二十八年,他于颐养山房作八十寿诗云:

  得际三朝作幸民,髦来无以报双亲。

  留心孔孟辜严望,寓意孙吴怆母神。

  夺锦名堂愧继武,浩溪墅老叹迷津。

  微辰八十蒙称祝,讳丑何如自写真。

  其时,为大魁祝暇者不乏邑中名人:新田训导谢天锦(乾隆元年贡生,邑志两经手纂,主讲东皋书院,寿96,著述颇多,县志有传)、武举龙虎臣、邑庠曹名标、邑庠刘际隆、举人尹洛、武举刘际泰、贡生黄宗崑、主簿傅大规、副榜谢再诏、儒生谢再绅、举人谢振闾、邑庠谢振阊、拔贡易祚昆、儒生彭顺藩、拔贡谢振闱、岁贡陈常、国子生陈显亲、侄之鑰等均作寿诗,后编成一帙,美不胜收。其寿诗序为谢天锦先生所撰。

  大魁诗文多散佚,除八十自寿诗外,今存诗两首,录之于次:

  彭士衡先生心鉴过访

  山路崎岖石磴斜,马蹄蹀躞到君家。

  村无悍吏惊鸡犬,宅有闲园种菽麻。

  新笋摘来味特爽,旧醅泲尽欲堆花。

  残春烟雨催归志,别后相思兴转赊。

  六秩岳游归舟吟

  朝罢归来上小舟,致偏潇洒体偏幽。

  愿天假我十年寿,瓣炷名香又再游。

  大魁殁于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其内侄邑庠李世铎,邑庠生、补用训导陈光烈均撰有《驭书公像赞》,陈光烈还撰有《文学宋公驭书传》。大魁生八子,三子之锦,字绣馥,纂修墨谱。

  大魁之弟大瑞,字采书。太学生,与兄二难竞爽。读书晓大义,童试不售,奉广西例纳粟充国学监生,七入乡闱,两膺鹗荐,以额满见遗。事亲孝,为人精明浑厚。理家政,兄弟刚柔相济。兄驭书性豪迈,间负气与人两不相下,采书阴为调剂,化争竞而矜平躁释宽厚有如此者。喜施与,凡邑中大事、修桥补路,均急公好义,慷慨解囊。训子孙勤耕读,去浮华,家范肃然,其启后而培植之功至矣。邑庠生、候补儒学训导陈光烈撰《太学宋公采书传》。

  采书公之后耕读传家,一经教子,书馨相继。共生四子,三子之鑰,字金门,继承书香。之鑰生子常显,字炆谟,徙居二十都溪口,赋性刚介,博学有才略,遇事敢言,人皆敬惮之。一生苦读不见售,于是教授乡里,立翁门墙成就者众。常显之三子国杰,字世林,为人寓精明于浑厚,戒争讼,尚谦和,敦实行,不务浮华,勤俭持家,积资颇饶裕,以自己读书未成为憾,力督其子文征(蟾桂)读书,蟾桂通书史能文章,终于光大门楣。

  宋文征,一名芬,字蟾桂。读书于涟滨书院,刻苦奋励,文名远播,但困于科考。同治初,楚军西征,投笔从戎,提三尺剑,作万里行,以一介书生赞九边军政。运筹沙漠,武乡侯羽扇纶巾;决胜疆场,羊叔子轻裘缓带。雕虫篆刻,壮夫所不屑为;极地盘天,英雄固当如是。由县丞进叙知县,留甘肃补用。因有干济之才,深得左宗棠赏识。清诰授奉政大夫,赏戴花翎,历任甘肃省岷州、隆德、平远各县事,大计卓异,特任直隶州知州,署理抚彝抚民府事。光绪十九年58岁时,进士、同知衔、特授甘肃高台县知县陈昌作骈文寿序。曾主修族谱,功莫大焉。清道光十六年生,光绪二十四年殁,寿62岁。清癸卯科经魁、拣选知县王希曾为之作传。抚兄文懋(蟾菁)第四子武扬为嗣。武扬,名士湘,字光卿,读书过目成诵,十余龄即有文名。惜屡困场屋,未展其志。在家教读,后主都政,办警务,保卫桑梓。曾任分省补用巡检,清授奉政大夫。子三:萃华(樾山),即宋希谦之父。次萃芰(荷生)。次萃芳(正笙),卒业湖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历任武冈、安仁、衡阳、桂阳等县县长。

  宋萃华,字樾山,生于光绪三年,天资明敏,笃学能文,惜屡困场屋,志不得展。于是隐居溪口,与兄弟辈以读书为乐。义方垂训,督四子问学四方,为经世之用,诸子颀然玉立,声誉鹊起。曾厕身政界,担任都总,乡族义举,如兴教育、利交通、修家乘、建祠宇,敬恭桑梓。民国二十五年,宋樾山先生六十大寿时,其友成道鎣所撰寿序云:“昔清代某公有豪语云:让老子婆娑岁月,看儿曹整顿乾坤,方之于君,殆无逊色。”隐然将樾山先生比之为曾文正之父竹亭公也。其友易楚藩寿诗云:

  地临衡岳并湖湘,偏产英贤萃一堂。

  季子勋名推李范,冢君政绩拟龚黄。

  达人毕竟嗣明德,家训原来有义方。

  笑看莱衣竞舞罢,花开丹桂满庭芳。

  樾山诸子“英贤萃一堂”:长子宋仁楚,毕业于广东讲武堂和黄埔军校第五期,历任莆田、福清、武冈等县县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少将高参。次子宋尚鲁,陆军第八十八师军需处长,重庆军事委员会任抚恤委员会少将处长。三子宋宜珊(山),入读黄埔军校,国民党中央政治大学第一期毕业,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历任国民党中央党部人事局长、国民政府国大代表、立法委员。四子宋希濂,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陆军中将,是闻名世界的抗日名将。

  吾邑自清咸(丰)同(治)间,曾(国藩)罗(泽南)诸公相与修道立教,尤以笃于内行是箴颓习为务,邑人承其流风,率尚法度。至民国年间,宋氏子姓,奋于学行,隐然系一邑起衰振敝之望,此岂无因而致然哉!盖谓明德之后必有达人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