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陈天华出生年份考辨
发布时间:2018-04-16   来源: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作者:李志和

9.jpg

去年,我们编写了《此复神州第一功——辛亥革命中的娄底人》一书,由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搜集史料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些与陈天华出生于1875年通行之说有异的史料。兹将其先录之如下,再作出考辨。

苏仲湘先生《关于陈天华出生年之质疑》的来函

德湘兄:

承示陈天华烈士新发现的佚诗及方鼎英先生的文章,故得一开眼界,十分宝贵。我顺便想到,先祖为天华烈士写的传记中言烈士逝世时26岁,兄编《新化文征》时附注言:“当为29岁之误。”目前,大家公认(包括其族间)的烈士生年为1875年,唯有先祖的传文为异说,当作1880年。这一点是否还有继续推敲的余地呢?会不会有烈士当年为了游学方便或其他种种原因增加自己年岁的作法呢?我把这点当作一个问题试提出来,不过,当时如果烈士是1875年生,则年龄显得偏大,有点奇怪,那样,在殉国时就年近而立。从当时来说已算是中年了,与他当时同学、同志的情况来说,一般都只有20来岁。我祖父苏鹏是1880,宋教仁、蔡锷以及罗元鲲,都是1882,死难的刘道一是1884,乃至焦达峰、陈作新等人就到了1885、1886,简直相差十岁了。当然也有年岁较长的,如黄兴是1874。兄所示天华与苏鹏、罗元鲲等一起在崇阳岭凭高赋诗,想来他们应当也是年岁相若的,如果天华与罗元鲲相差七岁,就有点像一个大学生和初中生并肩论文了。当然这也并不是不可能,但总似乎有点古怪。此或是妄谈,恐怕也已无从取证了。(烈士当年一愤而赴海,也较接近于二十五六岁的少年气慨,如年近中年,似乎就当更慎重些)

苏仲湘

二○○六年正月初三日

苏仲湘先生来函提到的“先祖”即苏鹏。苏鹏,又名先翥,字凤初,自号柳溪遁叟,生于1880年,今冷水江市毛易镇人。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活动家。苏鹏与陈天华是新化实学堂的同学,为莫逆之交。陈天华在1905年12月8日在日本蹈海殉国之后,1906年初,受湖南学界委托,苏鹏赴日迎接陈天华灵柩回湘,并参与组织公葬陈天华于岳麓山。晚年辑有诗文集《海沤剩渖》,并主编《新化县志》一部,惜散失未存。1953年1月病逝于新化。苏鹏撰写的《陈烈士天华略传》全文如下:

陈烈士天华,字星台,湖南新化人也。性聪颖诚笃,不喜与群儿伍。少失恃,随其父宝卿茂才,侍读资江书院。贫甚,其父尝令贩卖糖果,博蝇头利以佐日食。烈士则手《东周列国》或《三国演义》一卷,糖果被群儿取食,不知计值也。父计其无可获利,乃专课之读,对史学深感兴趣,寝馈与俱。不数月,即将《资治通鉴》阅毕。

丁酉、戊戌间,清廷言变法,兴办学堂,新化晏谷如、邹价人等创办实学堂,与长沙之时务学堂,并峙为两。烈士考入,肄业,主讲者为罗师仪陆,以经世济用之学为教,乃与群英研究历代兴衰之故、方舆夷险之道与典章制度之原。烈士下笔数千万言,辄冠其曹。

戊戌政变,停办学堂,烈士走长沙,肄业城南、岳麓书院,藉月课膏火之奖以资其生。旋以监照应秋闱,领荐不捷。省当道检取荐卷,拔优资送日本游学。烈士备取,送入弘文学院。见国势日非,列强协以谋我,乃悲愤膺胸,著《猛回头》《警世钟》等通俗之书,痛陈国族之颠危、国际风潮之险恶,唤醒国魂,纸贵洛阳,不胫而走。清廷严加禁革,而国内外青年,私相翻印抄写,转转送阅,哄动一时,对清政府之种族革命,播散广众之种子。

时日俄交战于我满蒙之野,留学界同人组织义勇队冀效命疆场,以挫俄人而谢日人之口,烈士与黄君兴等主之。每星期日,赴体育馆,各自备资,实弹演击。日清两政府合谋解散之,改而为秘密结社。本部设东京,由蔡孑民、吴稚晖等设分部于上海爱国女校,以后吴樾之在天津刺出洋五大臣、徐锡麟之刺恩抚,皆此团体之举动也。

阅期年,日本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颁布,留学界大愤,开会决议,全体归国,以相抵制。中有一部分怀升官发财者,则破坏此议不归。烈士愤人心之不齐,草遗书数千言告国人,当团结救国,自投日本大森海而死,时年才二十有六也。事发觉,国内外人心大恸。湖南学界开会,公推鹏赴日本运其遗榇归国。其愤日本取缔归国之学生,在沪组立中国公学。益阳姚烈士宏业因办中国公学者之意见参差,亦愤投海死。陈柩过沪,由鹏将姚柩一同运湘。双柩归来,万人空巷,留学界乃开追悼大会于天心阁,议决葬两烈士遗骸于岳麓山。旧绅耸湘抚阻之,群情愤极,会葬岳麓山,执绋者万余人,举其事者,由禹之谟、谭心休、覃振、陈家鼎及鹏等。湘抚奏闻于朝,大兴党狱,缉捕首要,禹之谟执充靖州,阴杀之。余皆逃窜,停闭湘学多校,卒迁两烈士墓于麓北荒草中。

烈士未聘娶,邑人为择抚族子远祥嗣焉。

在收到苏仲湘先生的信之后,杨德湘先生的复信如次:

仲湘兄:

来函恭诵。吾兄提出天华烈士蹈海时年龄问题,确有真知灼见。据弟所知,尚有几事可资佐证;

第一,弟曾于1996年参纂《新化县志》,发现送评稿《陈天华传》中,把生年定为“1880年”。弟据社会上一般书刊,迳改为“1875年”。而县志人物传,乃前辈陈立群老所起草,陈立群乃陈氏族人,所写初稿定有所本。

第二,实学堂经史教习罗永绍(仪陆)公的《一粟草》后,附有两篇“八股文”。罗序云:“老学生罗元鲲促予公之于世。”则在罗永绍公眼中,罗元鲲为“老学生”;如天华的年龄比罗元鲲还大七岁。那就不能视罗元鲲为老学生了。

第三,杨源濬撰有《陈君天华行状》,称天华为君,而杨源濬为1878年生,则天华亦当与杨年龄相近,故而称君。

第四,令先祖苏鹏公,与天华最相契好。天华蹈海后,是苏鹏公从日本把天华烈士遗体运回长沙,为葬天华,而受满清政府悬赏缉捕。是以其《陈天华略传》所记为26岁,自属实际。且苏鹏公《海沤剩渖》出版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亲自校稿,绝不会于挚友的卒岁那么粗心。弟在主编《新化文征》中,疑为29岁者,盖出于随世俗之见也。今特表歉意,撰此刊登《陈天华百周年祭》文选之末,待后之君子进一步考证而更改之。

弟:德湘

二○○六年三月六日

苏仲湘(1923-2009),湖南大学理学士,曾任新华通讯社总社国际资料编辑部主任、高级编辑、研究员。著有《栽花插柳堂杂草》和续集,曾任《二十世纪名家词》编审。其为人有乃祖之风,刚毅耿直,热爱家乡。杨德湘,《新化县志》副总纂,文史专家,著述繁富。陈立群,《新化县志》副总纂,著作家,方志学者,1999年去世,寿83岁,其父陈海澜系光绪二十八年举人。

正是基于苏鹏与陈天华这样非同一般的关系,所以苏仲湘和杨德湘俩先生的通信中才旧事重提,认为通常所认定的陈天华出生年份尚有考辨的必要。

那么,认为陈天华出生于1875的说法的最早出处是来自哪里呢?翻阅史料,似应出自宋教仁的《应士陈星台小传》。宋教仁在传中称“烈士死时年三十一”,这里应该是指的虚岁。这篇小传原载于《民报》第二号(1906年1月22日出版发行),当时无署名,根据林述庆《陈家鼎革命大事记》和汤公介《同盟感旧录》的记载,推断应为宋教仁所撰。后来的许多陈天华传记就都援引宋教仁的说法,定为1875年出生。那么为什么宋教仁会记载陈天华是三十一岁去世呢?可能是与陈天华的一则故事有关。据说陈天华因读书成绩优异,文章更是有名,有一位地方官员很器重他的博学多才,想将爱女许配给他。但陈天华以身许国,尽管年纪已不小了,却不以儿女私情为意而拒之。故此事一传开,就变成了陈天华而立之年都未娶。其实在那时,二十岁就可成家了,三十岁不娶已经是相当的不可思议了。

笔者查阅《陈氏族谱·克诚公房谱》(修于2000年),陈氏族谱八修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九修于民国廿四年(1935),可见陈天华生存期间没有修谱,则陈天华出生年份的记载可能即是依据宋教仁的传记而来,因其影响较大,已成为主流之说。相反,对于苏鹏的二十六岁(也是虚岁)之说,世人大多没有引起注意,到了1996年修《新化县志》时,陈立群先生在撰写陈天华传记时采用了苏鹏的说法。当然,也不排除陈立群先生可能还有别的依据,惜无从面询矣!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苏鹏先生的记载绝不是空穴来风,似更可靠些。而苏仲湘和杨德湘两先生的说法言之成理,可成一家之言。当然,孤证不立,陈天华究竟是生于1875年还是1880年,尚待有识者作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