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娄底市2017年前三季度娄底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01   来源: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作者:石峰 秦金莲 易丽花 肖泉

  前三季度,娄底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系列部署要求,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项目建设大比拼”、“七个三年行动计划”为总抓手,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全市经济延续去年以来稳定向好运行态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民本民生持续改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加速转型,奋力赶超”取得新进展。

  一、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指标运行势头向好

  前三季度,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较好,GDP、工业、投资、消费等大部分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怀化、益阳等同方阵兄弟市州,增幅排位持续保持全省前列。初步核算,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12.29亿元,同比增长8.2%,高于上年同期0.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高于益阳和怀化0.5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3位,比上年同期前移9个位次;第一产业增加值137.38亿元,同比增长3.4%,增幅居全省第1位;第二产业增加值466.95亿元,同比增长7.9%,增幅居全省第1位,比上年同期前移9个位次;第三产业增加值407.96亿元,同比增长10.3%,增幅居全省第4位,比上年同期前移3个位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高于上年同期2.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位,比上年同期前移5个位次;建筑业增加值40.28亿元,同比增长5.9%,增幅居全省第1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46亿元,同比增长14.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2位,比上年同期前移4个位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73亿元,同比增长10.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3位;完成财政总收入85.37亿元,同比增长9.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9位; 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00元,同比增长8.4%,增幅居全省第9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14元,同比增长10.8%,增幅居全省第4位。

  (二)产业发展稳中有进

  前三季度,全市实体经济稳步扩张,三次产业发展呈现出许多积极变化。一是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前三季度,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4%,比上半年加快了0.2个百分点;全市出栏生猪380.93万头,同比增长0.9%,增幅由负转正,扭转了近两年生猪出栏持续负增长的局面;全市中稻及一季晚稻种植面积为22.29千公顷,同比增长1.0 %;全市春夏收粮食总产量2.94万吨,同比增长5.9%;全市种植蔬菜面积39.19千公顷,同比增长3.1%,蔬菜总产量130.66万吨,同比增长5.7%。二是工业经济持续高位。前三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8%,虽然持续呈回落态势,但仍居全省第1位。钢铁行业贡献突出,全市钢材产量898.98万吨,同比较快增长17.4%,带动黑色金属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4.2%;农副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和非产能过剩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32.9%、30.1%、20.3%和51.9%,这4个行业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4.2%;园区集聚程度继续提升,全市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长2.4个百分点,园区工业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65.9%,同比提高5.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有所回升。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比上半年前移5个位次。第三产业增长的回升主要得益于交通运输业和营业性服务业的有效拉动。全市公路货运周转量76.7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1.8%,比上半年加快4.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带动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55.62亿元,同比增长10.3%;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24.39亿元,同比增长28%,居全省第4位,带动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1.97亿元,同比增长16.9%。

  (三)结构调整成效初显

  前三季度,全市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和新兴产业成长壮大并行,产业转型步伐明显加快。一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同期的14.5:46.7:38.8的调整为13.6:46.7:40.3,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5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9%,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引领全市经济增长,全市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二是工业经济向中高端迈进。前三季度,全市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两高”产业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33.0%,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8.3%;而同期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3.4%,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为37.3%,六大高耗能行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4.7%,全市工业经济对传统产业的依赖性继续下降,工业经济的稳定性、协调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三是投资结构重点突出。前三季度,全市制造业完成投资257.17亿元,同比增长15.5%,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到32.1%,而同期采矿业投资同比下降17.5%,投资重点流向实体经济,将进一步助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全市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19.75亿元和49.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4%和34.3%,均高于全市投资平均增速。四是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前三季度,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中,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金银珠宝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等消费升级型消费分别完成零售额45.95亿元、17.68亿元、1.95亿元和6.64亿元,分别实现了16.7%、9.7%、15.4%和18.0%的较快增长。

  (四)运行效益稳步提升

  前三季度,全市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居民收入三大效益均保持稳定增长,节能降耗扎实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一是财政收入质量提高。前三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9.4%,高于年度目标0.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29.64亿元,同比增长20.1%,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55.5%,比上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二是企业效益较快增长。1-8月,全市74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1.54亿元,同比增长67.6%,其中亏损企业37家,同比减少7家,亏损企业亏损额4.36亿元,同比减亏53.4%;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0.3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居全省第8位。三是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前三季度,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4%和10.8%,农民收入增幅快于城镇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71,比上年同期缩小0.06;全市居民住户存款余额为1182.71亿元,同比增长13.0%,增幅居全省第4位。四是节能降耗稳步推进。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744.06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92 %,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2.15 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0.77 %。

  (五)新兴动能加快成长

  前三季度,全市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把创新开放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 “新产业、新业态、新的商业模式”加快培育成长,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一是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前三季度,全市旅游总人数2706.2万人次,同比增长20.4%,实现旅游总收入188.67亿元,同比增长21.6%,尤其是“国庆、中秋双节”,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再创历史新高,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新化三联峒、紫鹊界旅游火爆的新闻,全市旅游知名度明显提升。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新机遇。9月份,省政府正式批准将涟源高新区更名为湖南娄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我市经省政府批复同意建设的首家省级高新区。前三季度,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1.67亿元,同比增长15.9%。三是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拟打造娄底国家级区块链研究和应用示范区,集聚一批优质网络企业落户娄底,创造网络园区,为娄底经济创造产业云;陌陌科技落户娄底,将打造属于娄底本土的直播平台;双峰、冷江等县市区电子商务发展各具特色,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企业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5.28亿元,同比增长48.3%。四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提速。铁路口岸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全市将逐步打造体系完备、功能强大、服务一流的口岸开放平台体系,推动娄底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前三季度,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57.2亿元,同比增长29.9%,全市实际到位外资3.22亿美元,同比增长15.4%。五是会展经济势头较好。以“智能制造 湘品出湘”为主题,成功举办第八届“湘博会”,共签订投资项目65个,总投资476.7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1个,投资额达404.49亿元;签订贸易合同167个,贸易总金额38.94亿元。

  (六)民生改善持续向好

  前三季度,全市坚持民生优先,继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千方百计促就业、增收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发展成果惠及民本民生。一是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0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5.1%。二是物价水平温和平稳。9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八大类商品“七升一降”,除医疗保健类上涨较快以外,其它大类均比较平稳。前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4%。三是民生投入力度加大。前三季度,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民生支出144.2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63.8%;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民生工程投资73.33亿元,增长59.8%,快于全市投资平均增速45.5个百分点。四是精准扶贫扎实推进。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863户,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46310人,特困移民解困避险搬迁安置1293人。

  二、当前全市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当前全市各项指标运行处于近年来最好的位置,但也要看到全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娄底正处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还在释放,新兴产业的扶植培育和发展壮大仍待时日,部分主要经济指标与目标任务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要继续维持当前稳定向好发展态势面临较大压力。

  (一)主要指标持续下行。从运行趋势看,当前全市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高位逐月回落, GDP从一季度的9.2%到上半年的8.6%到三季度的8.2%,规模工业从一季度的12.2%到上半年的9.8%到三季度月的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一季度的11.9%到上半年11.3%到三季度的10.8%,财政总收入从一季度的14.8到上半年的9.5%到三季度的9.4%,总体来看呈现“高开低走”态势,下行压力较大;与目标任务比,GDP、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建筑业、投资、消费、城镇居民收入等一些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差距;从指标排位看,GDP后移至了第3位,财政总收入、进出口总额、城镇居民收入等指标排位居全省中等靠后位置。如果下阶段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延续这种走势,全市要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将面临较大压力。

  (二)工业增长预期继续走低。虽然当前全市工业累计增速仍居全省第1位,但增速持续走低, 9月份当月增速更是已经后移到了第11位。当前钢铁行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随着基数的增加逐步减弱,煤炭、炼焦、化工、锑品等传统支柱行业仍然大幅负增长,新兴产业规模较小,拉动作用不强;因各种原因停产半停产的工业企业多达100多家,新入统企业仅26家,新入统企业的增量不足以弥补关停企业形成的减量,后续几个月全市工业经济预期仍会走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有所减弱。

  (三)第三产业增长支撑不强。在当前全市工业增长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全市经济要完成8.5%的年度增长目标,必须依靠第三产业的支撑。总体来看,当前全市第三产业发展仍然存在规划引导不力、思想重视不够、发展重点不明确、投入力度不足、内部结构不优、非营利性服务业占比偏高、总体规模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等突出问题,制约全市第三产业的转型发展和做大做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强。季度第三产业核算相关指标中,公共财政8项支出增长26%,居全省第11位;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长10.3%,居全省第13位;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2.2%,居全省第9位;电信业务总量增长44.0%,居全省第9位,要高度关注这些影响突出的相关指标的运行情况,采取有力措施争取进位。

  (四)项目建设仍待发力。当前全市投资的较快增长,主要依赖一些小散项目、续建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撑,项目规模小、产业项目少、房地产开发低迷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前三季度,全市新开工项目1525个,同比仅增长2.5;全市2171个在建项目,户均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87万元,仅为全省平均规模的80%左右;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15.15亿元,同比增长10.0%,低于全市投资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5.71亿元,同比下降27.0%,居全省第13位,是全省负增长的三个市州之一。

  三、工作建议

  (一)抓实经济运行的预警研判和调研调度。

  要对照全年各项发展目标,抢抓四季度生产、投资、消费的黄金期,认真对账,找准差距,倒排工期,集中攻坚,重点突破,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要加强对影响经济运行全局的重点任务、重点地区、重点项目的督查督办,促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继续做好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预警督办,继续落实执行好联网直报期间值班值守制度;要继续做好“四上”企业扶植培育和申报入统等基础工作,确保全年各项发展目标圆满完成。

  (二)抓实工业企业的稳产达产和支撑保障。

  要抓实工业企业的稳产达产,扭转当前全市工业经济持续下滑态势;要把握机遇,围绕涟钢、冷钢、汽车板做大做强钢铁及相关产业,延长产业链,要瞄准高精尖产品,大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扩大竞争优势;要加快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创新能力突出的本土中小型企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要全力帮扶有产品有市场的工业企业开工复产,尽量减少当前停产半停产企业数量,全力支持重点骨干企业稳产增产增效;要继续高度关注工业用电量、工业增值税、公路货运周转量等工业支撑指标运行,确保相关指标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匹配和支撑。

  (三)抓实第三产业的规划引领和要素投入。

  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第三产业发展的规划引领,科学规划布局,突出各县市区发展重点,强化规划执行效果和引导作用;要切实加大第三产业各行业要素投入力度和项目建设力度;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居民服务业、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全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要打造第三产业龙头企业,培育服务业品牌,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

  (四)抓实重点项目的引进落地和竣工投产。

  要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的投资建设进度,以抓好项目管理、强化要素保障为重点,尽可能多地在形成形象进度和实物工作量;要招大引强,围绕薄板汽车板配套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住宅产业、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主导产业,抓好项目策划包装,推出一批高质量的重大产业招商项目;要进一步跟踪和对接国家、省里的最新政策,加强汇报衔接,把握政策机遇,尽早尽快抓好项目谋划储备工作;要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简化行政程序,创新投资模式,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实现政府投入与民间资本的互相促进补充。

  撰稿:石峰、秦金莲、易丽花、肖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