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龚梦辉:告别黑色煤场,开起绿色银行
发布时间:2018-05-15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俊 通讯员 王万超 王萍萍

湖南日报记者 周俊 通讯员 王万超 王萍萍

5月13日,空山新雨后,在涟源市桥头河镇新华村,伴随着欢快的鸟鸣,循着盘山小道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新绿,一座座山头被茶树覆盖,就连空气中也弥漫着淡淡的茶香。

茶园旁,湘浙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白茶加工厂一片繁忙。“浙江那边又增加了订单,得抓紧时间出货。”负责人龚梦辉一边检查茶叶质量,一边联系物流。

“来,尝尝今年的新茶!”龚梦辉端出刚泡好的茶水,“我们的白茶,氨基酸含量是普通绿茶的3倍,还得过行业大奖呢!”

细细品酌,清香醇和,回味甘甜。桥头河镇党委书记周新科笑着介绍:“龚总是我们镇里最会种茶叶的‘煤老板’。”

谁也没想到,这位举止斯文、谈吐谦和的茶园负责人,曾是一家年产煤6万吨的煤矿老板。与煤炭打了10余年交道,龚梦辉有着一身“看煤本领”,抓把煤在手里一搓、观察一番,就能大致判断出煤的品质。“开小煤矿虽然来钱快,但实际上是在透支环境。”龚梦辉坦言,“煤矿采掘造成了地面沉陷,伴生了大量煤矸石,还污染了水源,村民意见很大,让我愧疚不安。”

一次偶然的机会,龚梦辉在浙江安吉旅游时,被当地漫山遍野的茶树所吸引。细细一打听:青叶800元一公斤,高品质的成品白茶每公斤能卖到上万元,且供不应求。“上好的煤炭也就450元一吨,茶产业有搞头。”他当即邀请专家回村考察,结果让他很兴奋:新华村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水、日照充足,是发展白茶产业的理想地区。

随着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涟源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发展、扶持农业产业的优惠政策。筹划已久的龚梦辉再也坐不住了,决定“洗脚上田”发展茶产业。他多次前往安吉,考察产茶企业,寻找茶苗,学习种植和生产技术,联系销售渠道。

2010年,龚梦辉转让煤矿,在村里流转了200亩荒山,扛起锄头开启了种茶的奋斗之路。龚梦辉说:“之所以要选择开辟荒山,一方面可以不占用良田沃土,另一方面能够改善环境。”

从零起步,万事蹉跎。龚梦辉把家搬到了山上,做起了一名真正的茶农。2012年,怀着忐忑心情,他带着第一批白茶前往安吉,几家制茶企业的答复令他兴奋不已:“品质比安吉本地生产的还要好,我们可以签订销售合同,长期合作。”

市场看好,龚梦辉“招兵买马”,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引进30余套制茶机械,将种植规模扩大至2000余亩,安置当地村民500余人,打造集种植、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去年产值达1800多万元。

有了成熟产业,龚梦辉把目标瞄准精准脱贫。他计划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10000亩茶叶,由合作社提供茶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按每公斤比市场价高10元的标准收购青叶。村民龚再时以前跟随龚梦辉在煤矿务工,现在也加入到茶叶种植行列。他说:“在茶园上班,每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搞绿色产业比煤矿强多了。”

如今,昔日的“煤老板”已成功转型为“茶老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龚梦辉奋斗的干劲更足。他笑着说:“钻出煤洞子,种下茶叶子。告别黑色煤场,开起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