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生命,定格在岗位上——追记娄底市发改委干部杨理斌
发布时间:2018-11-30   来源: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作者:马翔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见习记者 马翔

  11月16日,李晚燕下班回到家,一脸疲惫。拿起手机,打开丈夫杨理斌录制的《永远的白马桥》,雄浑嘹亮的歌声在空荡的房间里响起。

  几天来,这首歌曲她已听了无数次。“我总觉得他还没有走,还陪伴在我们身边。”李晚燕说。

  李晚燕的丈夫杨理斌,生前是娄底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处职干部。10月25日,他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用刚过半百的人生,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

  “下一个议题是我的”

  回忆起杨理斌出事的“灰色半小时”,同事们的声音里都充满了悲痛与遗憾。“他到最后一刻想的还是自己的工作。”娄底市发改委干部朱雄军说。

  10月25日,刚刚完成4天的基层调研,杨理斌马不停蹄地赶回娄底,准备列席园区发展的专题研究会。此前,他已为娄底市园区规划忙碌了整整8个月。

  开会前,杨理斌抱着十几本厚厚的资料,在反复核对文本数据后,突然脸色骤变,脑门冒汗。同事见状,急忙把他扶到旁边休息,询问他是否哪里不舒服。“不用担心,我休息一下就好。”杨理斌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而是坚持把修改后的资料重新整理好。

  随着病痛的加剧,杨理斌在不断冒汗,脸色也越来越难看。同事们反复询问他的情况,想要送他去医院。此时,杨理斌说出了同事们永远忘不了的一句话:“我还要汇报,下一个议题是我的!”

  然而,他没能完成这场汇报。几分钟后,杨理斌被人抬到担架上。经过三个小时的抢救,由于心血管大面积淤塞,最终无力回天。

工作手册.jpg

(杨理斌工作30多年保存的工作手册)

  “争先创优,不认真怎么行”

  在单位,杨理斌既是“老黄牛”,也是出了名的“完美主义者”,对工作的严谨态度令许多同志敬佩不已。

  “他对待每一份工作都兢兢业业、事必躬亲。”与杨理斌共事8年的喻振华回忆道。2010年,杨理斌担任市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课题研究、政策制定等文字工作。工作清苦,任务又重,但杨理斌毫无怨言。为确保规划区交通布局合理,他自己开车走访了33个乡镇,历经严寒酷暑,一路勘察实地情况,一路倾听老百姓的声音。

  同事问他:“您不累吗?要不要少跑些地方?”杨理斌说:“累,但既然做了,就要做好。少跑一个地方就拿不到准确资料,心里不踏实。”

  短短5年时间,在杨理斌的努力下,14个课题、14个规划建议和8项政策陆续出台,他也从满头青丝变成了两鬓微霜。

  对业务工作认真,对党务工作更加用心。杨理斌把党组织看得非常神圣,五化建设、党课学习、民主生活会……大大小小的党建事务都亲历亲为,一丝不苟。

  他在担任市发改委机关党支部书记期间,为指导支部成员提高思想认识和写稿能力,熬夜改稿到凌晨。有的同志入党信息不全,他就带着老花眼镜,逐一核对,再挨个给他们打电话:“入党时间是你的灵魂生日,马虎不得。”

  有人不理解他的精益求精,劝他说:“书记,行了吧,过得去就好了吧!”杨理斌总会耐心地解释:“做事要过得细,数据要过得硬,心态要耐得烦。作为党员要争先创优,不认真怎么行!”

同学聚会上的发言(是否可作为工作照).JPG

(图为工作中的杨理斌)

  心里永远装着老百姓

  “还盼着下个星期见到杨书记,怎么人说没就没了呢?”听到噩耗,56岁的贫困户邹友良泣不成声,“他比亲人亲,有困难,一个电话就来了。”

  2014年,新化双江村的吴显余和邹友良两户人家与杨理斌结成帮扶对子。杨理斌经过多次走访,决定帮助他们发展玉竹种植,并入股中秋酥脆枣。两户人家分别于2016、2017年脱贫。

  之后,两户人一直与杨理斌保持联系。邹友良说,前不久他股骨头坏死疼痛不已,治疗的特效药只有娄底市区才有,可他又不方便出远门。无奈之下,他拨通了杨理斌的电话。

  得到消息,杨理斌第一时间赶到邹友良家里,给他送来救命药。“给我买药,硬是没要我的钱……”邹友良长久地哽咽。

  去世的那天,在从冷水江回娄底的路上,杨理斌无意间和同事聊起:1944年9月5日,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牺牲,毛主席为悼念他而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号召。他说他喜欢这5个字,这5个字也成了他的毕生追求。

生活照 (2).jpg

(生活中的杨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