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市镇至今仍然保存着数量众多的明清建筑。 本报记者 赵持 摄
本报记者 曾楚禹 曹辉 段云行 通讯员 刘再丽
杨市镇位于孙水中游,地处涟源市东南部,全镇总面积130余平方公里,8.8万人,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
青砖白墙黑瓦,绿水青山古宅。早秋时节,“探访湘江边最美村镇”采访团来到千年古镇——涟源市杨市镇。
这是一个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镇,据传唐高祖武德年间,有杨姓大族在此建房定居,始称“杨家垸”,后改称“杨家滩”,1955年设杨市镇。历史上的杨市,处于湘乡、安化、邵阳交通要冲,“商贾云集,烟火万家”,有“小南京”美誉,时人称之“把把戏戏南岳山,花花绿绿杨家滩”。繁华远去,史迹遗存。今天的古镇,田园阡陌绵延不绝,涟水支流孙水河穿镇而过,河水清明,散发出淡淡的水藻味。杨市人最津津乐道的是全镇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这些被穿镇而过的孙水围抱的楼宅,矗立田间地头,成就本地人心中最古朴厚重的一道风景。
镇文化站讲解员蒋利林介绍说,杨市全镇1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宅即有17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建筑就有7处,其他有迹可寻的古建筑更是难以计数,这里几乎可以看到一部较为齐全的明清建筑史。站在明代修建的胜梅桥上远望,孙水蜿蜒穿过古镇,岸边稻田渐黄、好一幅绚丽多姿的山水画。沿桥顺孙水往下,老刘家、德厚堂、存养堂、存厚堂、光远堂等十数处明清建筑群点缀田间,雕梁画栋,蔚为壮观。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洗礼,这些建筑面积动辄上万平方米的老宅至今仍然连接成片,气势恢宏。
走进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老刘家,一座座房屋曲折相连,宛如迷宫,正门门框上石狮雕刻栩栩如生,门槛上花鸟瑞兽活灵活现。最为神奇的是府院中随处可见的天井,这些小到1平方米,大到100多平方米的天井,据传建造之初达108个,现在尚存48个,天井贯通相连,排水设施齐备,即使遭遇罕见暴雨,也能确保院内雨不湿鞋。
与老刘家的富丽堂皇相比,同样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师善堂则以工艺雕刻取胜,院内花园、池塘,竹山点缀其间,凸显江南园林大宅韵味。紧邻师善堂的云桂堂,占地面积近4万平方米,为杨市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堂屋大院。令人惊讶的是,云桂堂仅正屋大厅就宽约10米、长达100米,可同时容纳上百人。
杨市镇闺藏如此完整的明清建筑群,让来自全国的旅游规划专家和游客兴奋异常,他们奔走在星罗棋布的古居群落间,聆听建筑叹息,触摸文化脉动,不遗余力地向外推介:古居、田园、山水辉映,人物、传奇、故事交织,杨市分明就是一块展示江南明清建筑史和湖湘文化的活化石。
“家底”丰厚要亮相,好酒也要勤吆喝。近年来,杨市镇大力推开闺阁深锁的重门,尘封百年的商埠重镇揭开面纱,明清建筑群落开始在旅游业和文化界叫响。镇党委书记刘益民说,杨市古建筑群资源开发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随着交通区位优势大大改观,外界聚焦越来越强,千年古镇杨市必将拭去历史的烟尘,以崭新的风貌亮出精彩。
@微言小议
@乡风:杨市旅游资源上佳,古居古味古朴幽雅,龙山森林公园风光旖旎,飞水漂流惊险刺激……如果能组合好,推介好,宣传好,前景不可限量。
@小燕子:娄新高速即将开通,杨市到娄底行车时间大大缩短,沪昆高铁过境,南下北上更为方便,交通门槛降低将为杨市文化旅游插上腾飞的翅膀。
@到此一游:杨市明清建筑群,人文历史深厚,魅力独特绵长,期盼老建筑拭去历史灰尘,再现往日辉煌。
(本报记者 曾楚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