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一心为民事躬亲——记印塘乡铁马山村支部一支书陈红卫
发布时间:2011-12-16   来源: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作者:彭运良

    寒风微拂的初冬,一轮红日从山顶慢悠悠地升起来,懒洋洋地照耀着湘中大地。静静的湄水河边,仍然枝繁叶茂保持着古老生态的青山似乎还没从睡梦中醒来,袅袅绕绕的雾气随风飘荡;山下鳞次栉比的小洋楼环绕着村道,一眼看去,让人心旷神怡;村道两旁,今春刚栽下的国外松有了成林的模样,就像两列卫兵一样守护着蜿蜿蜒蜒的水泥公路;一望无际的田野全是已经披上薄膜的蔬菜棚,棚内的各类四季菜蔬不知冬天的寒冷,正放肆地成长;早起的人们开始打扫庭院的卫生,扫完了,一声吆喝,村级清洁工就拉着垃圾收集车跑过来,整个村庄干净得找不到一片纸屑;调皮的孩子呼朋引友地跑到村级活动中心,在各类体育器材上锻炼身子,还有几个孩子在大声催促着100米开外的图书管理员快点过来开门;马路上不时有三三两两的人群晨跑经过,脸上满是悠闲满足的笑意;远处,传来牛群的“哞哞”声,饲养员照顾着几百头牛,忙得满头大汗……身处其中,整个大地都充满着暖暖的、淡淡的、舒舒的、温馨而美丽的色彩,恍若闯入了桃源仙境。这样一幅和谐美妙的画卷,就是娄底市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双峰县印塘乡铁马山村的生动写照。

    据媒体报道:当日一支观光团参观完铁马山后,一个团员问报社的周记者:这里是不是双峰县城,引起大巴车上的人一阵大笑,然后大家又觉得这个团员错得情有可原——谁让铁马山的风貌已经悄然烙上了城市的痕迹呢?

    铁马山村有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上级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但在老百姓的心中,今年最熟悉的却是从双峰县发改委选派到该村的一支书、帮扶队长陈红卫同志,因为农民眼中晃荡的最多的就是他事必躬亲的身影,他的言行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大家总是通过他来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

    2011年3月,陈红卫按照县委选派村党支部及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来到原本完全陌生的铁马山村,从入村的第一天起,他就激发出自己最大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第二故乡”的建设之中。

    一、深入调研摸村情

    铁马山村是娄底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通过近几年的建设,新农村已经初具雏形。为了加快发展速度,工作有更大的突破,陈红卫自3月12日进村后,立即深入群众,开展调研活动,掌握第一手的资料。短短半个月,他的足迹就遍布了铁马山的每寸土地,随口能把绝大部分村民的名字叫出来,并分组召开了广聚民智的“诸葛亮”会。

    调研后,他会同村支两委,结合铁马山村的实际,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年度工作方案和月度工作节点计划,为下一步更好地指导和建设铁马山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他认真组织,进行了村支两委的换届选举。陈红卫深刻认识到:选准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是落实各项工作的基石。在支部换届中,他通过四个公示严格把好关口,即公示村级财务明细账,公示选举方案,公示能参加选举的党员名单,不能参加的注明原因,公示换届选举的结果,铁马山村成为印塘乡第一个完成支部换届的村,选出了具有大专文化、年富力强、工作积极主动的贺江华担任支部带头人。老支书退下后,陈红卫及时与他交心通气,使其退无所怨、退有所为。

    在村委换届中,陈红卫严格依法办事,准确把握选举的8个环节,确保了选民的知情权、监督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创造地举行了候选人的竞聘演讲,让村民切实选出了信得过的村干部,又成为印塘乡第一个完成村委换届选举的村。村支两委班子配强后,各项工作迅速高效地开展起来。

    二、产业调整显活力

    铁马山村作为娄底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陈红卫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的中心点。他和村干部通过认真分析,决定扬长避短,引导村民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但蔬菜种植最大的难题是没有大面积的实施土地。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陈红卫和村干部一道成立了土地流转中心。在向农户发放意见征求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他提出通过“返租倒包”、入股等形式盘活土地经营权。

    经过广泛宣传,逐户走访,在陈红卫的组织下,铁马山村采取“四议两公开”的办法,一次性盘活土地500亩,建起了反季蔬菜棚,进行大面积的蔬菜种植。今年,铁马山蔬菜种植面积达600余亩,其中香芋400多亩,大棚返季蔬菜100亩,早辣椒80亩,食用菌大棚面积30亩,同时,常年种植西瓜200多亩、杂交玉米300亩。今年仅香芋一项,全体村民收入就增加500万元。

    三、结对帮扶增收入

    刚刚进行大规模的蔬菜种植,部分村民心中犹豫。为打消大家的疑虑,陈红卫多方协调,组织铁马山村与衡阳市蔬菜研究所、贵州马铃薯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引进辣椒、马铃薯等优良品种,并积极组织党员、致富带头人和困难党员、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通过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等多种形式,帮助困难党员和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成立了铁马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双峰县大宗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并与长沙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广东江南蔬菜批发市场、福建厦门同新蔬菜批发市场签订了蔬菜销售合同,解决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 2011年该村600亩蔬菜种植获得了大丰收,每亩平均收入8000元。陈红卫进村第一天起,就努力培养和扶持养鸡专业户,今年出栏肉鸡4万羽;加快湘中黑牛产业发展,今年全村黑牛养殖增加上百头,成为娄底市最大的黑牛养殖村;对传统面条加工和月饼加工给予重点支持,使铁马山的面条和月饼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加工农户增加了实实在在的收益。2011年,铁马山村完全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的历史性转变。

    四、积极争取筹资金

    铁马山村是市县两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为争取各级的重视和支持,从进村第一天起,陈红卫就积极协调衔接,精心筹备书记现场办公会。通过精心组织,6月29日,市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刘事青来村召开了市委常务新农村建设现场办公会议,并邀请市县两级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专题研究铁马山村的新农村建设。到会的各位领导对铁马山村新农村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和想法,纷纷表态将给予铁马山村在新农村建设上项目和资金支持。

    刘事青书记对铁马山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要围绕“强基础、兴产业、建新村、富群众”的总思路开展工作,并要求市县乡三级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新农村建设。会议富有成效,使铁马山村2011年获得各级政府支持的项目达20多个,资金支持达600余万元。

    五、环卫整洁改村貌

    为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旧貌,陈红卫召集铁马山村支两委和村民代表反复商量,决议通过四年,努力建成环境优雅的宜居新村。通过广泛宣传,广大村民建设环境优美新家园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

    铁马山村共组织资金400万元,新建成两处居民区,入住农户115户。建设好2000平方米的村部绿化休闲广场,对环村公路两旁进行了绿化。建成了一个60亩的杨眉基地,同时将屋前屋后的绿化和庭院经济有机结合,建成了6个高标准的庭院农户。加快 “三清四改”的整治力度,新建垃圾收集池15个,发放垃圾桶325个,聘请9个兼职环卫员,实现了垃圾的统一收集。同时新装太阳能30个,清洁能源普及率超过30%,改厕、改厨率达到68%,娄衡路沿线住户水泥坪基本硬化,成为印塘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的标本村。

    六、加强建设促发展

    水路电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在陈红卫和村支两委的牵头下,铁马山村投入资金120万,努力改善全村的基础设施。今年,该村硬化了加工厂到塘铺子的组级公路500米,娄衡公路至原工塘地坪的组级路400米,并对全村已经硬化的公路两旁栽种国外松进行绿化。如今的铁马山,除了进黄龙大山的山道,在其他地方,已经找不到尚未硬化的毛马路。今年,铁马山村还新增变压器一个,建设了“五保之家”,60%群众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在农业基础施设改造方面,铁马山新修机耕道两条,整修硬化主干渠道1200米,新修田间渠2000米,清淤硬化山塘19口,对推车病险水库的大坝进行了灌浆处理。农业基础施设日臻完善,如今的铁马山,田成方、树成荫、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处处呈现新气象。

    七、创先争优强信念

    村党支部是农村工作的战斗堡垒,为增强支部战斗力,陈红卫认真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完善和坚持“四议两公开”民主议事制度的基础上,认真开展“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活动,继续健全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深化“双培双建双强”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带头向全村群众慎重承诺,认真履诺。

    为庆祝我党建立九十周年,陈红卫组织全村党员到伟人故里——韶山进行考察学习,发展的新党员在毛主席铜像前宣誓入党,老党员重温誓言,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八、倡导文明促和谐

    人是建设新家园的主导力量,为提高村民素质,陈红卫邀请国家劳模、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衡阳市蔬菜研究所所长旷碧峰、省蔬菜研究所副所长郑明福研究员等省市县专家来村实地指导并授课,培训农民近600人次,并组织村民到长沙、衡阳、涟源、冷水江、新化等地参观,使村民的整体素质得到飞跃式提高,被省农业厅授予“科教兴村示范村”。

    陈红卫组织召开村民大会,规范了村规民约,完善了村级管理制度,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开展了“星级农户”评比活动,并带领村民在村部广场长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村风进一步文明,村内更加和谐。

    一马当先,万马奔腾。陈红卫作为一名农村一支书,认真贯彻执行创建新农村工作部署,充分调动和发挥村班子成员的作用,扎根农村做好驻村帮扶的各项工作,平均每月驻村时间达20天以上,获到了上级领导、乡村干部的一致好评,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信赖。面对这一切,陈红卫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仅此而已!”
(通讯员 彭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