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娄底市开展人工放流修复渔业生态环境
发布时间:2012-05-22   来源:娄底日报  作者:龙明伟


    近日,记者从娄底市畜牧水产局获悉:近几年来,娄底市共计投放鱼种16000kg,鱼苗1亿尾,银鱼授精卵4亿粒,投入放流资金1600万元,放流品种包括娄底市主要经济鱼类及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银、青、鲢、鲤、鳙等10来个品种。

    娄底市共有各类水面95万亩,大部分为河流和大型水库。河流主要有洞庭水系四水流域之一的资水和湘江

    支流,资水自南向北流经娄底市冷江、新化120余公里,湘江支流有涟水、孙水、侧水、湄水河等。河床较平坦,水流较缓慢,四周均为植被较好的山地或农田,流域范围内山地表面腐植物有机物随雨水冲入河流,农田肥水直接排入河流,使河流水域氮磷等营养盐类丰实,适宜水生生物生长,各种经济鱼类、虾、贝等种类及数量都很丰实。据调查,当时资江流域鱼类的品种有130多种。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拦河筑坝发电,阻断了鱼类的产卵回游通道,部分渔民与群众对渔业资源保护意识的淡漠,超强度的捕捞及电、毒、炸鱼等违法事件的出现,加之沿河工业的污染,致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渔业资源正逐渐出现枯竭的趋势。 

    为切实贯彻国务院《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指示精神,提高全社会对渔业资源的保护意识,尽快扭转这一严峻形势。从2005年起,娄底市畜牧水产局组织县(市、区)畜牧水产局及相关社会团体,多方筹集资金,积极开展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工作,鱼类人工放流这一陌生的专业术语已渐渐为群众所熟悉,活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通过人工放流活动,进一步唤起了人民群众对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责任编辑:王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