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悉心“养树” 矿区复绿
发布时间:2018-05-23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俊 李亮 谢立松 李丽文

湖南日报记者 周俊

通讯员 李亮 谢立松 李丽文

5月20日,烈日当空,在冷水江市锡矿山街道七星居委会,56岁的党支部书记曾文平却怎么也闲不下来。“今年刚种下的树苗,得赶紧浇水才行。”他召集10余名林地养护员,带上装备进山,开始了一天的管养工作。

这支自发组织起来的养护队,承担了兔子岭上3000多亩抗污树苗的管护任务。

冷水江锡矿山区域,是百年矿区。100多年的锑开采和冶炼,曾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地面沉陷、大气污染、水土流失、植被稀少、水源断绝。恶劣的生活环境严重困扰着当地居民,许多人只能放弃祖业离开家乡。

青山绿水,是当地居民的最大期盼。曾文平介绍:“改善生态环境,大家的积极性都非常高,但这里重金属污染严重,一般树苗很难存活,我们年年种树,可年年都没有树。”

“树栽不活,长不大,白忙活”,成为居民们最为苦恼的事情。

2004年,冷水江邀请科研机构和专家,选取大量树苗进行抗污实验,最终初步筛选出大叶女贞、楸树等适宜锡矿山地区种植的抗污树种。随后,冷水江启动生态修复工程,开展大面积植树造林。

消息一出,曾文平乐坏了。他“飞奔”回村组织开会:“难题破解了,我们要争取首批造林试点单位,把村里都种上树。”

七星居委会第一个“吃螃蟹”。在曾文平的带领下,居民们领来第一批共7种抗污树苗,挖开砾石般的渣土,运来肥沃土壤覆盖。土壤不藏水,每天坚持浇灌;风太大,打上小木桩;成长萎靡,不惜成本“打营养吊针”,只要能把树种好,大家想尽一切办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养护,成功造林2000余亩。

“三分靠种,七分靠养。”曾文平说,“在锡矿山要想把树种活,比养个崽还难。”一棵大叶女贞树苗要长到杯子粗,得花上六七年,这也让他在平日养护时,格外用心。抗旱、防火、除草……他们把树苗当做心肝宝贝,一年四季都在山上忙碌着。居民谢共云说:“就拿除草说吧,不光是怕草跟树争肥,更怕枯草引发山火,把树都烧了,几年的心血都白费了。”

树苗存活,最难的还是找水。长年累月的锑矿开采,山体遭到破坏,地表水流失,地下水渗漏,每到夏季,当地居民的饮用水都难以保障。

2013年,锡矿山遭遇大旱,上千亩树林面临着枯萎的危险。“9年多的辛苦,不能就这么白费了,全村人都来参与保苗。”曾文平在广播里发出号召,带领居民四处挖井和找水。

七星居委会全境内只有两口水井,为了抗旱,居民们除了保证基本生活用水外,把省下来的水都用来抗旱保苗。即使这样,也无法保证浇灌用水,曾文平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得知几个山头外的锑业公司每天凌晨有合适的生产用水排放,曾文平带人在周边开挖临时蓄水池,每天凌晨两点多去排水口守水。大伙硬是凭着一股蛮劲,靠着肩挑手扛,也要保住苗木。

这个夏天,曾文平连续30多天未下火线,锡矿山兔子岭的25万株树苗全部保住了。通过他们的悉心管养,当地的大叶女贞、楸树等抗污树苗成活率达到了92%。

锡矿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陆宋华说:“锡矿山地区生态修复任重道远,但是因为有一大批像曾文平这样孜孜不倦的‘养树人’,锡矿山的绿色回归指日可待。”

在曾文平和七星居委会的带动下,锡矿山区域内的企业、居民纷纷加入到植树造林的行动中。冷水江市把锡矿山定为植树造林基地,每到造林季节,组织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上山栽树;林业、国土、环保等部门,加大当地生态修复力度,安排专门的经费、人员和设备。

历经14年的辛勤管养,昔日的不毛之地已被绿色所取代,延绵的绿意正以七星居委会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张。截至目前,冷水江在锡矿山地区共完成造林面积3万亩,其中,污染核心区完成防污抗污林基地建设2.1万亩,矿山地区生态持续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