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把“碳”留住 这是我们的根
——“零碳”城市创建是“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实际行动
11月30日,在2017亚太低碳技术峰会论坛深化低碳试点与近零碳排放平行边会上,娄底市人民政府市长杨懿文分享了娄底在建设低碳城市上的经验和计划,娄底创建“零碳”城市的构想把本届低碳技术峰会推上了新的高度。
华声在线娄底讯(通讯员 廖永华)零碳是指在一个行政区划或一个单位的边界范围内,应用减源增汇、绿色能源替代、碳产品封存、碳交易及生态碳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被称为碳汇)补偿等方法,抵消碳源,使碳源与碳汇代数和等于零。
娄底是湖南省重要的资源型城市,一度形成了千万吨煤、千万吨钢、千万吨水泥的巨大产能,长期以来,钢铁、煤炭等高耗能产业占据娄底工业经济半壁江山,同时也带来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娄底加大了转型升级步伐,下大力气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单位增加值能耗逐年下降,但与全面小康社会能耗目标任务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全市节能降耗压力依然巨大。
如何摆脱对能源的过分依赖,甩掉环境污染的包袱,更好地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对治理环境污染的协同作用,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途径,拓展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创建零碳城市,共享幸福未来”成为娄底发展的新主题。
高起点 高目标
近年来,娄底在制定发展规划上特别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抓产业、谋项目、做决策,都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零碳城市创建是娄底追求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走出的新路子,也是娄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目标、新战略,推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实际行动。
娄底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荐国在听取市发改委关于“零碳市”创建前期工作的汇报后要求,要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来指导工作,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聚焦产业转型升级,聚焦节能降耗,聚焦打好环境治理战,积极探索,稳步推进,走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路子。创建“零碳城市”,是个很好的愿景,非常有前瞻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展生态环境治理、降低单位增加值能耗的新举措、新尝试,意义深远,影响巨大。
市长杨懿文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草”列入了生态治理体系,是对人类生命共同体更深刻的阐释。二氧化碳是一种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怎样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捕捉固定下来,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拘一格积极探索,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手段,来创造更经济、更适用、更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气候问题的技术。
日前,娄底市出台了全国首个地市州《碳源碳汇核算报告》和《零碳经济发展规划》,把零碳发展或近零碳发展做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终极目标,率先在国内完成了地级市水平的碳普查和碳规划,在摸清全市碳源碳汇家底的基础上,确定了产业结构调整、节能降耗、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绿色城市与绿色生活、实施碳汇工程五条路径,在废弃矿山、采煤沉陷区、河流滩涂、重金属污染地区的劣质土地大面积种植捕碳草,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零碳经济发展。
正在实施的娄底市在涟源孙水河(杨市段)生态廊道退耕还湿及零碳示范区项目,是娄底开展“零碳市”创建的试点建设项目,计划通过项目建设,进行湿地修复、拦截农业面源污染、吸纳和降解土壤重金属污染、净化湘江流域水质、构筑绿色生态护栏,能源结构调整、“碳产品”产销平台建设、碳汇草生物质能产业化和商品化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示范建设。
新挑战 新机遇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需求还将继续增长,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同时,如何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
2010年以来,我国已批准81个城市作为全国低碳城市试点。今年1月,我省长沙、株洲、湘潭、郴州四个城市列入第三批45个低碳城市试点名单。在本届亚太低碳技术高峰论坛上,亚行首个低碳城市建设贷款项目落地,3.5亿美元低息贷款支持湘潭低碳城市建设。此时,娄底市提出创建“零碳城市”,这就是主动出击,迎接新挑战、抢抓新机遇!
“零碳城市”创建无规所循,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创建零碳城市就要实行零碳经济,包括零碳生产和零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要以零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零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零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一切从“零”开始,既是勇气也是担当。
新任务 新征程
城市零碳化的实质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城市碳固化中和能力。实现城市发展的低碳、零碳化,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还要面对很多难题,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的高度,普及低碳经济理念,提高控制碳排放的紧迫感、责任感。零碳城市创建是一个全民工程,需要强化政府、企业、公众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低碳城市的主体责任意识。党政机关要发挥能源节约示范作用,开展持续不断的能力建设,首先实现零碳目标;企业应认识到低碳经济既是挑战,也是商机,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有效途径;公众要意识到碳减排的责任和义务,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
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是碳减排的主要途径,最主要的手段要靠技术改造,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通过对传统产业,尤其是促进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高能耗产业的技术改造来降低碳排放,同时积极培育创新载体,大力引进低排放的项目,实现低碳化升级。同时抓紧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积极发展低碳能源,推行清洁生产,加速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三是提倡建筑节能,建立绿色建筑标准,在建筑中大规模推广使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耗,逐步推行非电空调的使用。推行节能住宅,从节能建筑材料到住宅建设和设计的各个环节设定低碳标准,尽可能采用可再生资源,力求实现住宅的零排放。
四是改变出行习惯,发展低碳交通体系,实现低碳排放,短期内要通过积极发展公共交通,优先选用性能优良的车辆,建设良好的公共交通网络,保证公共交通的通畅和便利,尽最大可能减少对私家车的使用,减少碳排放;长期发展目标,是积极发展采用电力、氢气等低碳燃料的新能源交通,同时积极引导居民养成环保的出行习惯,鼓励居民近距离步行,远距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积极提倡合用或租赁汽车。
五是完善配套支撑体系,推动与低碳经济建设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创新、技术创新、金融创新。推进节能环保低碳领域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各类研发平台建设,改变能源技术落后面貌,为实施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创新支撑。设立低碳经济建设管理机制,对项目准入及开发建设实行碳指标控制,从根本上实现减排降耗。
发展低碳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是造福子孙后代,造福全人类的必然选项,而娄底正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和胆识进入了领跑位置,一切都将朝着美好的愿景出发,湘中明珠将因“零碳”城市的创建而成为人人向往的湖南绿心。未来,在进入娄底的道路广告牌上,也许会出现这样的标语:前方进入娄底地界,请减少呼吸,以防醉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