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而上“挖穷根”
—— 涟源市改革创新发展系列宣传之脱贫攻坚篇
周 俊 廖丽娟 王万超
作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市),近年来,涟源市举全市之力,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在精准施策上加大力度,在精准推进上加快速度,在精准落地上加紧进度,力争三年时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整体“摘帽”,让贫困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2014—2016年,涟源市共减少贫困人口78240人,贫困发生率降低至8.9%;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10.9%,在娄底市排名第一。按计划,今年涟源将实现30552名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35个贫困村整体“摘帽”。数字的背后,是涟源市将真情和责任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生动画面。
立“军令状”压实责任
涟源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靠前指挥,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市、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的良好局面。
今年,该市出台《涟源市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强化驻乡市级领导、行业扶贫部门、驻村帮扶单位、乡镇党委政府、第一书记、结对帮扶责任人责任,立下“军令状”,“不摘穷帽就摘官帽,不换面貌就换人”,明确规定乡镇党政正职,在没有完成脱贫“摘帽”任务之前,原则上不予调整。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对扶贫工作不力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就地免职。
“身上没有一股泥土味就不是真扶贫,每月驻村20天以上,把自己当成了村里的一分子,村民也变成了家人。”白马镇赵家村第一书记颜培道出了驻村帮扶的心声。在脱贫攻坚一线,涟源向148个贫困村每村选派一名第一书记、一支驻村工作队,联手抓扶贫。市、乡、村1.2万余名干部与贫困农户结对精准帮扶。
同时,涟源建立扶贫监督问责体系,出台《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涟源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暂行办法》等文件,开展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扶贫领域“雁过拔毛”式腐败整治行动。审计、农经等部门加强扶贫审计,多管齐下,倒逼压实工作。
“我们率先启动脱贫攻坚巡察,建立线索移交机制,督查巡察中发现的问题,移交市纪委查处,确保脱贫攻坚风清气正。”涟源市委书记谢学龙说。
今年,该市核查出2011-2015年期间违规领取危房改造补助资金66户,追缴违规资金50.71万元;清退不符合条件享受孤儿待遇的对象329人,对农村低保和社会兜底保障标准不到位的对象发放补差资金21.4万元。
脱贫攻坚专项督查中,把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准脱贫情况、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情况、扶贫领域工程建设等情况作为重点,采取不发通知、不定路线、不听汇报、不要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直面问题的方式进行。共发出交办函126件,已全部办结。18个单位“一把手”被约谈,并在电视台做出公开承诺。
截至目前,3个巡察组共对19个乡镇街道和22个行业扶贫单位进行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反馈整改意见106条,移送问题线索15条,对存在问题较严重的12个单位的29个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了问责追责。今年以来共查办扶贫领域违纪违规问题16起,处理60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0人,移送司法机关2人,22人正在接受立案调查。
此外,涟源还构建了“1+11+N”金字塔式工作机制,该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11个专项扶贫工作小组,各工作小组均由市级领导担任组长,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今年以来,共举办市级脱贫攻坚培训班5期,组织扶贫知识现场测试2次。组织全体市级领导、各单位党政负责人、帮扶责任人、镇村干部参加了闭卷考试。组建了21个宣讲团,赴镇(乡)、村宣讲扶贫政策。出台了《关于脱贫攻坚主战场考察选用干部的实施办法(试行)》《涟源市驻村帮扶工作考核办法》《涟源市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办法》等多个文件,推行痕迹化管理。
各行业扶贫紧扣全市脱贫摘帽目标,将“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的各种政策和资源优势充分配置到扶贫攻坚重点领域,全面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该市派出23位专家教授与16家对点扶贫企业(合作社)和70个贫困村划线挂钩,49名农业特派员被派驻到148个贫困村。市人大、政协发动1558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帮扶贫困对象2417户8015人。
保“全覆盖”落实权益
4月份,涟源对全市所有贫困人口进行重新识别。按照“四出五进八不退”的标准,把民主公开透明贯穿全过程,坚决防范“穷人落榜、富人戴帽”和“被脱贫”“假脱贫”现象。该市清退识别不准的未脱贫户和拆分户11004户35706人;新增识别贫困对象12286户37860人。今年罕见洪灾后,及时将因灾致贫的56户210人,因灾返贫的24户76人纳入建档立卡系统。
同时,设立财政涉农资金专户,严格实行专人、专户、专账管理、核算,共有效整合涉农资金51000万元,拨付闲置资金3380万元。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6587.6万元;财政补贴792.49万元,为146758名贫困人口购买“扶贫特惠保”。
该市选准了特色农业、光伏发电、电子商务、乡村旅游业等作为产业扶贫主导产业,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公司)+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通过股份合作、委托帮扶、就业帮扶、直接帮扶、金融帮扶等方式,建立帮扶经济组织与贫困对象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涟源市安排精准扶贫专项资金1000万元,作为油茶产业扶贫资金,采取“以奖代投”的形式补助给油茶育苗、造林及经营户。2017年计划新造丰产油茶林5500亩;采取垦复、施肥、修枝、嫁接换冠、良种补植等综合措施改造现有低产低效油茶林1500亩;对全市1万亩油茶幼林采取割灌除草、施肥、修枝等方式进行抚育;建设200亩油茶苗木基地,带动贫困人口1472人。
重点支持湖南天华实业带动养殖“湘中黑牛”,公司通过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由天华实业按总额的7%实行保底分红;重点支持湖南天柱山禽业全自动化家禽养殖及生态土鸡养殖项目,扶持贫困人口2400人。目前小额信贷已签订帮扶贫困户114户、386人,落实贷款金额379万元,已发放半年红利15.16万元。在枫坪镇三角村、安平镇墙园村、六亩塘镇扶珂村、伏口镇花山村等4个村已建成养殖鸡棚12个,投放鸡苗1.2万只。
三甲乡社坛村贫困户梁纶虎,以前全家7口人全靠他在广东打工每月3000元的工资养家糊口。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在广东打工时工友都渴望吃家乡土菜,便开始思考开设淘宝网店做生意,在涟源飞天电商孵化园免租提供经营场地、免费提供培训、开店指导、美工制图等优质服务的前提下,他果断开设了淘宝网店和三个微店。今年上半年,梁纶虎的夫妻网店已销售农产品50多万元。目前他已与100多个农户签订了产品销售协议。他切身感受到电商脱贫是条脱贫致富的好途径、好路子。
该市已建成电商服务站102个,整合10个农业品牌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推广和销售,培训电商人才120人次。2017年上半年完成“工业品下乡”交易额8000万元,“农产品进城”网销额1200万元。
11月13日,该市伏口集中安置点通过抽签的方式,将新房分给了100名贫困户,目前正组织搬迁对象搬迁入住。古塘集中安置点房屋主体已全部竣工,正在进行配套设施和装修扫尾工作。
2016年以来,全市共完成6811名贫困对象易地扶贫搬迁,完成7429户贫困群众危房改造;解决52491人饮水安全问题;30个贫困村配电网改造已开工,预计年底完工;485个建制村已通客车482个,通达率达99.3%;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全面完成,4G覆盖率98.2%,光纤覆盖率82%。
同时,涟源积极推动公共服务逐步优化。开展“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泛海助学”行动以及非公经济人士、党外知识分子、民族宗教界人士捐资助学扶贫等主题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助推精准扶贫。该市贫困家庭高中生免费入学率100%。2224名贫困家庭子女享受职业教育扶贫补助,964名特困家庭学生享受扶贫助学补助;4.9万余户贫困人口享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扶贫补助,531人参加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26289名贫困人口享受基本医疗高比例、低起付线报销;48个非公企业与49个贫困村签约对口扶持;省级重点产业项目有序推进,联结贫困人口1.4万余人。
栽“常青树” 夯实基础
村民们一边享受丰收的喜悦,一边忙个不停,把金秋梨堆成一座座小山,再送上排队等候的电商运输车……这样的情景,在古塘乡随处可见。该乡种植的金秋梨今年喜获丰收,古铜色的梨子挂满枝头,成为抢手货,供不应求。这是涟源市实施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涟源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主攻方向,重点推进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家庭手工业等扶贫产业,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特”的扶贫产业格局。自2016年起,涟源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作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开展乡村旅游开发工作。其中,70个贫困村纳入国家级旅游扶贫重点村,20个贫困村利用自然景观、民俗风情、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等率先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旅游专业村。2014年至今,涟源市发展乡村旅游带动6860户、17170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按照“能人带村、能手带户、企业带动”的思路,涟源在贫困村和贫困户中大力发展草编藤编等家庭手工业,建立黄桃、蓝莓、药用银杏等种植基地,农机、种植养殖等合作社,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万余元。
今年7月,涟源市出台《涟源市关于引导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实施办法》,以贫困村为单元,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148个贫困村都有扶贫产业,产业项目已覆盖90%的贫困农户。
同时,涟源充分发挥涟商优势,大力实施涟商返乡扶贫计划,鼓励和吸引涟商返乡创业,带动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建立增收长效渠道。
2015年,受涟源“涟商返乡创业”号召,在一线城市某研究所工作的博士肖业成义无反顾地把康麓生物科技项目搬到娄底高新区,注册资本6000万元,成立涟源康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被肖业成的远见与“涟乡情怀”所打动,多个同样有着“涟乡情怀”的高端人才先后加入康麓生物。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今年联结贫困群众3100人。
除了康麓,五江集团今年5月与该市签署《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三年内投资1000万元,支持35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特色养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就业安置和金融贷款担保等;湘浙茶叶种植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订单合作等方式带动300多名困难户增收近100万元;家利多电子免费提供培训服务,帮助20多个贫困户开办示范网店微店;邬辣妈农业科技为贫困户专门建设可容纳100人的“扶贫车间”等等。涟商的回归,成为涟源市脱贫攻坚战场上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