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周俊 通讯员 黄妙 曾志光
11月21日,初冬的万家村,清风徐徐、炊烟袅袅,空气中弥漫着红薯的香味。村主任黄六兵自豪地告诉记者:“村里家家户户做红薯片,还有4个年产1万公斤的加工厂,红薯片产业是我们的甜蜜事业。”
万家村位于娄底市娄星区双江乡北部,由原万家、新加两个村合并而来,是省级贫困村。这里人多地少,产业基础薄弱,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32%,达182户537人。村里产出最多的就是红薯,村民习惯将红薯削皮、煮熟、切片、烘干,制作成红薯片,作为零食或馈赠礼品。
2015年以来,娄底市国税局、娄星区医保局扶贫工作队进驻万家村,开启了万家村脱贫攻坚进程。娄星区医保局局长卿月华介绍:“这里的特色就是红薯,我们决定还是从红薯片上做文章。”他们通过市场调查,娄底城区周边还没有红薯片加工企业,市场潜力很大。
“这种‘不起眼’的红薯片,也能脱贫致富?”村民有疑虑。
为了打开市场,扶贫工作队通过微信朋友圈和电商平台四处推广。“万家村的红薯片松软香甜,又是纯天然的保健食品,一开始还需要到处兜售,现在有不少商户和市民排队预定。”扶贫工作队队长廖教科惊喜地说,“不起眼的红薯片,一下子成了热销产品,平均每公斤能卖到40元。”
红薯片走红,坚定了村民的信心。扶贫工作队出台鼓励政策:普通村民种植红薯,每亩奖补200元;贫困户种植红薯,每亩奖补400元;鼓励开挖地窖,增加红薯储存量,延长储存期;对种植大户、加工大户、收购大户还有专项奖励。当地红薯的种植面积,从2015年的不到200亩,已扩大到523亩。黄六兵笑着说:“现在几乎村里所有的荒地都种上了红薯。有头脑灵活的村民,还买来烘干设备,办起了加工厂。”
沿着水泥小路走访,贫困户张喜兰正在家门口的大灶台忙活。他高兴地说:“家里红薯片已经没有存货了,最后这一批要留着送亲戚朋友的。”张喜兰今年已收入1.4万元,脱贫有望。
村民黄国军投资10余万元引进烘干设备,请了5个工人,办起了加工厂,预计今年收入可以超过25万元。他介绍:“除了自己通过土地流转种的20亩红薯,他还重点向村里的贫困户收购,每公斤1块6毛钱,每天可以做150公斤红薯片,一做出来很快就会脱销。”
扶贫工作队队员陈季亚算了这样一笔账:“平均每亩能产2500公斤红薯,能做成300公斤红薯片。按现在每公斤40元计算,每亩产值可达到12000元,这能为村民提供一个带不走的致富产业。”
依托红薯片产业,万家村已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的良性产业链条,今年有望整体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