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 王万超 谭江波 周叠凡
土涵万物,地养千祥。近年来,涟源市国土资源部门着眼于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环境治理、地质遗迹保护、耕地保护、土地整治等一系列工作,紧紧围绕履行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总体职能,砥砺奋进,逐梦前行,有力助推了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履职尽责求“实”。涟源市近年来累计完成建设项目征地拆迁25813余亩,拆迁房屋4379栋、118万多平方米,核算落实补偿款20.2亿元,确保了相关建设项目如期“落地”。先后申报争取了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试点县市、娄邵盆地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湄江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地质灾害治理、斗笠山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累计到位资金20多亿元。招拍挂出让土地137宗,上解价款12亿多元。申报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累计投放专项资金4.5亿元,实施土地开发、综合整治项目173个,完成15.1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现新增耕地2.6万亩,有力助推了县域经济发展。其中二广高速建设,在短短21天时间里,完成7000亩土地、1100多栋房屋、40万平方米建筑的丈量登记任务。
强化管理求“严”。实施耕地保护动态平衡。按照守住存量、管严减量、做活增量、提高质量的基本思路,涟源市共划定基本农田69.2万亩,严格落实市乡村三级共同责任,从严审查各类建设占用耕地,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五不准”。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积极落实“占补平衡”“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制度。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截至2016年末,全市耕地保有量5.5万余公顷,基本农田4.6万余公顷,两个指标均超出娄底下达的控制线,连续16年实现占补平衡并略有节余。强势推进执法监察,以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等为重点,各基层所每年平均开展动态巡查近3000次,行程10万多公里,基本做到发现及时、处置到位。
构建了由涟源市政府牵头组织,所在乡镇、市纪检、公安等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开展大规模联合执法行动,起到了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通过不断实践和完善,执法监管网络、执法监察责任、执法运行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连续6年实现“零约谈、零问责”。
同时,严格规范矿业秩序。持续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和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加强非煤矿山管理和打非治违,深入推进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矿山数量从“十一五”末的216家减少到108家,其中煤矿由97家减少到41家。积极推进12家煤业集团规模化经营,支持页岩气勘查开发,引导瓦斯发电、长臂式开采等新技术应用,较好地推动了矿业的转型升级。
保障民生求“全”。该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法制教育,提升队伍依法行政能力。推进电子政务应用,门户网站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网上交易系统等政务载体进一步完善。依法办理行政诉讼、民事诉讼。最近几年,涉及民生领域的30个建议提案办理,实现见面率、办结率、满意率三个100%。深入化解信访维稳,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走十企、入百村、访千户、万人谈”活动,解决了一批阻碍事业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从源头上对信访问题进行了排查和化解,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持续加强安全监管,把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当作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加强地质灾害巡查和治理,强化汛期安全监管,着力防范突发性事故,有效维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抓住非法矿开采、超深越界开采等安全重点,加强监督检查,该市没有发生一起因国土资源监管问题引发的安全责任事故。全面提高基础业务水平,先后投入专项资金6000多万元,完成土地、矿产两个规划修编、第二次土地详查、地理国情普查、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等10余项重大基础工作,均已通过评审验收,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实施并投入使用。
固本培元求“强”。打铁须得自身硬。该市国土部门把加强班子建设作为推动工作落实的关键,在解难题、促发展上求实效,核心凝聚力不断巩固和增强。抓学习教育。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各类培训、函授、成人自考等,积极组织开展参与形式多样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抓用人导向。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机制。切实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推进轮岗交流,形成了“三年可以轮、五年应当轮、八年必须轮”的干部交流任用机制。抓制度管控。从学习考勤等内部建设,到首问责任制、限期办结制、内部会审制等行政运行规范,再到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
抓作风转变。在划“红线”、定“底线”、严规矩的基础上,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载体,深入开展“四为”干部评选、“扪心三问”、“有事请找我、有事我先上”等活动,着力提高服务质量,优化部门形象。抓廉洁建设。着力抓关键环节、重点部位,凡经营性土地出让、项目招投标、行政许可等重大业务事项,一律进行集体会审,纪检监察人员全程跟踪并参与实施,杜绝暗箱操作。坚持挺纪从严,对30多名违纪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用铁的态度、铁的纪律、铁的措施正风肃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