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追高逐新乘风劲
发布时间:2022-11-11   来源: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作者:周俊 曹曙初 谢砫军

追高逐新乘风劲

——新化高新区“五好”园区建设纪实

周俊 曹曙初 谢砫军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

天气转凉,而在新化高新区发展势头热浪不减:现代化生产线上,电子陶瓷产品快速生产打包,奔向五湖四海;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现场,车辆往来穿梭,工人挥汗如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蓄势聚力;生机盎然的园区里,美程陶瓷、顺达电子、步升电器、嘉利信、佳和等企业扶摇直上,科技创新“雁阵”展翅齐飞……

近年来,新化高新区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主线,全面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与使命任务,以“打造大湘西地区特色先进制造业高地和科技创新高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陶瓷之乡和世界文印之都”为发展目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企业转型升级力度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阵营进一步壮大。

找准定位,发展动能澎湃

11月1日,在位于新化高新区特陶产业园的湖南美程陶瓷科技有限公司,1400名员工各司其职为赶订单忙碌着。在产销两旺支撑下,至今年10月份,美程陶瓷实现产值4.3亿元,上缴税收2200万元。

近年来,新化高新区通过抓基础设施、抓科技创新、抓产业发展、抓项目建设、抓营商环境、抓产城融合,“一区三园”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在娄底现有5个省级园区中规划面积最大。100余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94家规上企业齐聚园区,先进电陶、数字文印、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精细化工5大主导产业强势崛起、蓄势待发。

牵住“一主、一特、一新”的“牛鼻子”,园区着力打造好工业发展和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一主”即先进陶瓷产业,进一步整合电子陶瓷企业入园发展,不断提升电陶产品的科技含量,全力擦亮“全国电子陶瓷之乡”的金字招牌。“一特”即现代文印产业,发挥新化文印的体量优势,以文印产业园为载体,扩大文印产业集群,推进文印产业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中国文印之乡”。“一新”即以循环经济产业为主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大力发展培育新能源、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数据显示,2021年新化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1.8亿元,其中高新区达到136.44亿元。高新区以全县四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全县创造了58.8%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今年1至9月,园区共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08.19亿元,同比增长22.92%,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0.93万元每人;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01.81亿元,同比增长23.31%;实现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77.66亿元,同比增长26.2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45亿元,同比增长41.22%。

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成色

11月2日,新化高新区新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碳粉工厂和感光鼓工厂内,已安装的设备整齐排列。这两个工厂的投产,不仅实现了碳粉、感光鼓进口替代,而且将以近10亿元的年产值为新化文印产业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化高新区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主线,以“打造大湘西地区特色先进制造业高地和科技创新高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陶瓷之乡和世界文印之都”为发展目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企业转型升级力度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阵营进一步壮大。

近5年,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以年均17.82%的幅度增长。今年前9个月,园区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9.68亿元,同比增长47.97%;研发经费生产总值占比达到10%、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达到73.38%。

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扩充高新技术企业阵营,新化高新区紧扣以先进陶瓷、现代文印、新材料新能源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一方面注重引进高新技术项目,提高产业聚集度,为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出台激励机制,建立、完善10余个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平台,并整合各类研发机构,加强校地企合作,提升科技成果的技术承接和产业转化能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8年12家增至目前39家。在64家主导产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据了近半壁江山。

企业以科技创新奠定奋进底色,共促新化高新区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年度发明专利申请数与授权数持续保持双增长,截至10月底,全区累计发明专利授权超过100件;电子陶瓷、文印、新材料新能源被纳入省、市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链范畴;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在技工贸总收入中的占比从2017年的不足50%提升到2021年的70.79%;今年上半年,在亩均税收及增速等10项评价指标中,全员劳动生产率、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比等4项指标在全市排名靠前。

倾心服务,打造投资洼地

“以前骑摩托车上下班,遇到下雨就不方便。如今在厂门口就能坐上公交车,很省心。”11月3日,在新化高新区电陶产业园,正在等车的郑师傅笑着说。

在新化县委、县政府支持和新化高新区努力下,起于城区、辐射至向红工业园的10路公交车于7月1日顺利开通。至此已有两路公交车入园,初步解决了园区企业职工上下班交通问题。

这仅仅是园区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取得的成果之一。

近年来,新化高新区不断提升理念,牢固树立“产业第一、项目为王”的理念,敢亲真清,知商懂商,用真心热心赢得企业舒心安心,助力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

新化高新区出台助企纾困增效相关文件,成立领导小组,明确64名干部联系、帮扶294家市场主体。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联企行动的日常工作与监督管理。自6月20日以来,新化高新区班子成员带头作为,主动为企业对接协调各类困难,全体干部职工积极下沉企业。在走访中,新化高新区干部职工当好政策宣讲员、党建指导员、统计辅导员、安环监管员和营商服务员“五员”,截至目前,已共为19家企业减免标准化厂房租金300多万元;与税务部门协调,为园区企业争取了3—6个月不等的缴税延长期;全部足额为园区企业兑现了各类政策奖补资金600余万元(具体包括企业进出口奖励、平台建设补贴、搬迁补贴及减税降费等),以“快”行动、“足”力量取得了纾困“实”的效果。

园区从水、电、用地手续、企业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着手,为企业解决与生产息息相关的问题;全面推进“园区事园区办”“一件事一次办”等赋权改革,全面承接了160项赋权事项,新的政务服务中心4月底开始运营,提高了园区办事服务效能,园区企业全面享受到了更直接、快捷、优质的服务;建立“洽谈即服务”“签约即供地”“开工即配套”“竣工即办证”工作机制,解决企业后顾之忧。以“娄底金融超市平台”为切入点,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对接窗口;与娄底市4家高职院校签订人才输送战略合作协议,解决企业人才引进和用工问题。

同时,加大育才力度,推进产学研融合。以新化县楚怡工业学校等为基础,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建设、校企合作、科技攻关、设备共享、就业实习等方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现代学徒的培养模式。

3c505276b154e93ac218826858b63e2.jpg

原载《湖南日报》(2022年11月11日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