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乐在高山种黄精
发布时间:2019-03-01   来源: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作者:邹娜妮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见习记者 邹娜妮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80后农村青年邹辉提前过上了休闲养生生活。

  “说是养生,其实是与中药材黄精打交道。”近日,在海拔800米的新化县槎溪镇油坪溪村的黄精种植基地,邹辉告诉记者。春节期间,他都在忙着向村民宣传黄精的种植价值和冬日施肥的注意事项。

  邹辉说:“我的2018年,过得极不平凡。”去年8月26日,省黄精高峰论坛在新化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草药专家和产业大户聚在一起,探讨黄精产业发展之策。

  同年9月,“新化黄精”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知识产权局批准注册。这标志着,生于深山之中的新化黄精开始进入全国视野,走向全国市场。

  10年奔跑,10年拼搏。这位没有走出大山的农村青年,在持续奋斗10年后收到了大礼:成功把家乡的“土宝贝”——黄精推广了出去。

  2008年冰灾,从广东打工回老家的邹辉,在家呆了10来天。道路不通、晚上供电不足、贫困人口居多……他突然对未来产生了无尽的迷茫,心想:山村的未来是什么?年轻人除了外出打工就没有别的选择吗?

  父母用黄精煲的一碗鸡汤,打开了他的思路。在民间,黄精被尊为中药材九大仙草之一,更有古语云:“饵而食之,可以长生。”黄精味甘,性平,具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有“北有人参,南有黄精”之说。

  老家的一些野生中药材,特别是黄精、玉竹、沙参,在广东、浙江、上海等地都是作为药膳滋补品食用,而且需求量较大。新化气候湿润,在高寒山区居住的村民,素有采挖野生黄精蒸晒制药的传统。邹辉转念一想,家乡的“土宝贝”为什么不能成为乡亲致富的“宝贝疙瘩”?

  首先要改变的,是村民们“大山里哪儿有挣钱法子”的老旧观念。

  开弓没有回头箭。邹辉带头成立了新化鑫源中药材合作社,利用林下空地种植黄精。那一年,他起早贪黑,除草、施肥、排水、整地,把家搬到了合作社里,带着村民埋头苦干。

  4年后,黄精亩产达3000余公斤,每公斤价格突破了8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邹辉的带动下,村民们逐渐认识到了黄精的价值。

  从没人支持到如今超过一半的村民参与到黄精种植,从单一种植到开发出黄精代饮茶、黄精糯米酒、黄精糕点等系列产品,从一家合作社到7家企业、110多个专业合作社,如今,新化的黄精种植已成规模,成为地方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邹辉自豪地说:“目前,直接或间接帮助就业人数达10万人。去年,全县黄精种植面积1.8万亩,产值超2.5亿元。”

  “谁能想到,在这大山里我每年能赚1万多元。”63岁的贫困户曾长生种植了3亩黄精,赶着过年给自己添了一身新衣裳,他高兴地说,“依靠种黄精,今年一定能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