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田坪
——党建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康海燕
田坪的地名,一眼就知乡情概貌,既无名川大山,也无古迹名胜,只有丘陵连绵田野成片。地名朴实如田坪的人,祖祖辈辈满足于耕作,世世代代守望农田。田坪的人如这片普通的土地一样,并不显山露水,既不奢华也无富贵,只有平淡如水的日子。跳出农门、走出山村、离开家乡,是我和田坪学子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只有苦读寒窗才能改变自我。童年生活的苦闷、家庭遭遇的艰难、经历的世态炎凉,曾经让我心灰意冷。很长一段时间,乡村留下老弱病残成为空壳,承载不了游子的乡愁。我虽感恩故土的养育之情,但在介绍家乡时总有些有些底气不足。羞于向人介绍落后的家乡,就如在繁华都市的学子不愿意向同学介绍自己衣衫褴褛的父母一样。我与家乡,又如儿女面对父母,离家的孩子总要有点模样才敢回家见父母,游子总想有要有自我驾驭的能力才敢重新与故土对话。这一等就是将近三十年,家乡已经焕发青春,我却鬓生白发。
我刚到北京时的那几年因为孤独,时常会有思乡。后来父母姊妹都在京工作定居,自己忙于生计四处奔波,家乡的人和事就渐渐淡漠起来。人到中年走南闯北看看外面的世界后,却莫名其妙地想起家来。家乡的小桥流水,家乡的稻田麦浪,家乡的石头荒山,家乡的田野绿地,都亲切起来。经常几回回梦里回家乡,从油溪桥到土桥、塘湾里、田坪、光华、金石、塘上、茶溪、白岩那一路的田园风光,就是我年少时代的心中桃源。更别说桃苗冲过去的车田江水库那童年梦幻的清凉世界,也是父辈们用汗水铸造的水利地标;站在天台寺上俯瞰,塘下水库和合桥与茶溪的农家院落,如展开的画卷。龙潭的风雨桥、建军的大峡谷,那是童年的风景旅游胜地,我小学毕业后人生的第一个旅游景点就是那里。当年田垄里的紫云英、油菜花成片成片,放学的孩子们情不自禁地从马路上跑向田野尽情享受自然的芬芳。插秧的时节,刚刚走出校门,大多数同学放下书包就挽起裤腿下了水田,和家人享受劳动的快乐。田坪其实是很有历史底蕴的,乾隆和咸丰帝年间的万龙寺和龙潭桥,向世人昭示这方土地的玄妙,正如清代湖北巡抚、同为梅山后裔的安化罗绕典所书:山外有溪横玉带,门前无地不金沙。康熙末年,新化县被编为128村,太阳上八都里南烟村、土桥村、浪江村都是有记载的。这里居住人口最多的是康姓,南八祖原籍居江西吉安府迁楚而来。田坪是链接安化、涟源、新化三县的地域,我们这里的方言,并没有新化的方言难懂,也没有涟源方言的更多糯软,更没有安化方言的抑扬顿挫,但是融合了三县的文化成为独特的田坪语系。田坪的民风淳朴,秉承梅山文化的特点,乡民大多性格耿直,随遇而安。
山沟沟里的贫穷记忆是深刻的。我仍记得父亲当时经常在老家唱的几句方言:车(方言掐)力光,冇名堂,毛司对神龛,罐子煮饭筒子装,一漂大水泼到阳历光。五十年代曾经流传的方言,体现了当时田坪车田江的乡村居住环境的逼仄,乡村民居距离很近,往往一家的厕所对着另一家的神龛。村民煮饭几乎没有碗,只能用竹筒装饭。但方言好像预言了水利工程,从车田江到阳力光的距离有三四十公里,没想到多年后真的实现了农田灌溉,车田江的水顺着水渠快速到达阳历光的农田里。回想起13岁的夏天夜晚在水渠上独自守水的经历,感叹人生如梦。现在要我独自去高山一夜,估计要吓破胆。
从1998年开始到2012年,平均三四年回一趟家乡的节奏来去匆匆,我自然对家乡也没有更多的认识。亲情依然在,只是最疼爱我的老人已经作古。乡情依然在,只是离别太久的生疏不知从何说出口。镇上的马路多少年未曾改变,遇到乡里赶集水泄不通插翅难飞。2012年外祖父驾鹤西去,车队开到田坪路口车祸无法通行,从国药店路改道茶溪还是无法前行,只得再次折返。思乡情切和思亲悲痛让我对家乡的多年无大的改变感到失望,家乡如一个撞钟的和尚,过一天算一天。家乡又如曾经的酒肉朋友,分别几十年,早已相忘于江湖,各自安生。
2016年一个偶尔的机会回乡,小车驶入田坪境内,油溪桥上坡,曾经的田坪锑品厂,八十年代红红火火的乡镇企业,土地荒废了几十年,如今已经成为远近知名品牌企业厂房。路边的水泥石标,科学发展观党旗飘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醒目。田坪镇政府小院里办公大楼前几个大字让我心中一振: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我有点好奇且窃笑:乡镇何时有这样的政治站位了?若是做到以上四点,何愁做不好乡镇工作?乡镇书记和镇长都已经下村未曾见面。在田坪短短的几天里,我却已经深刻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主马路上有了路灯,农贸市场有了场地,马路市场已经消失,店铺规范管理,马路还是那条马路,却有了明显的变化,车流顺畅不再拥挤不堪。其实,这只是田坪镇党委政府近年来着力改善的一个侧面。一位村民自嘲地说,自己曾经是个比较刺毛的人(刺毛方言,形容性格比较激进或倔强认死理爱挑刺),因为上访的问题多年得不到解决,曾经写过“冤”字放在镇政府大楼。这几年来,镇里风气大有好转,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真抓实干固基础、排除万难兴城镇、因地制宜兴产业、卧薪尝胆强教育,真正为田坪发展尽心尽力。“我们所站立的地方是田坪,我们怎么样,田坪就怎么样。”已然深入人心。
城镇开发是田坪人民和回乡省亲的游子感受最深的了,跑运输的司机们也是深有感概。多年以来,田坪的核心城区几乎没有扩过一分地,赶集过节一条街肠梗阻,现在的环形公路连接高速公路,一端通五星村直到车田江,一端走龙王井到光华,游客可以选择环形公路直通梅山大峡谷景区。说起龙王井,我是有深刻记忆的。八十年代时乡政府和学校、粮站吃的都是龙王井的水,此带挖出一口井,沿路都是荒草连天。未曾想过这里能成为一条新街,成为通往建军梅山大峡谷的旅游大道。我不得不佩服起画这个蓝图的这届田坪镇党委政府班子。这个梦需要一定的开拓精神和超常思维。
某次见到家乡的主政人王庚,感觉他比我更像个田坪人。田坪给予我身肉之驱,我因离乡太久而有些淡漠。而他与田坪却是唇齿相依荣辱与共。席间他与我等同乡不断谈乡情谈梦想谈他的招商引资思路,呼吁我们回家乡建故乡。 他说田坪目前仍然处于打基础破难题上项目增后劲的阶段,全镇经济总量、发展质量落后,新型城镇化基础薄弱,中心城镇辐射带动能力薄弱,基础设施薄,民生需要改善。镇里要实现三大突破:一是产业规模化突破,实施产业强镇战略,打造田坪特色产业,培育小微企业;二是实现中心城镇建设大突破,加快城镇化步伐。以打造品质活力城镇为目标,让村民民望得到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三是实现基础设施大突破,优化交通结构,大兴水利,完善边贸物流辐射平台。县里肯定:田坪主要领导勇于做梦、敢于追梦,旅游项目大,上下形成合力,争取干部和群众全力支持。忽地,我们几个在外工作的游子,心底里那一点点矜持就被他忽悠动起真情来,搞企业的说要回家办工厂了。在外工作的也说以后退休要回家去和父母养老。 我对家乡田坪的感情,如分家多年的婆媳各不相干,却在一次又一次的了解中慢慢升温。
其实我们何尝不了解家乡发展的困难?这里经济发展乏力、产业结构不优,没有支柱产业;人才缺乏,创新活力不强;民生改善任务非常艰巨,困难群体占比大;区位优势虽然明显,但区域中心空间太小,引领能力不强。但在着力发展田坪的这些人心里,子不嫌母丑,他们就是田坪的孩子,从来不嫌田坪的落后。田坪又像是他们的孩子,他们总对自己的娃充满信心和希望。他们看到的都是机遇和优势:高标准省道与高速连接线到位后,解决交通瓶颈的问题;小城镇动力强大,边贸物流辐射能力强;旅游景区前景广阔,拉动力明显;扶贫攻坚政策持续发力。镇长陈洪松说,落实好国家扶贫政策,奋力作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推动精准扶贫;重点开发好文化旅游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就可以打造美丽田坪。新化的全域旅游遍地开花,来田坪考察的各级领导都说田坪镇产业定位准确,思路清晰,旅游发展大有作为。
这些年,家乡的人和事,其实是有耳闻的。多年以来家乡村级党组织涣散毫无战斗力,乡村老弱病残多没有新鲜血液和活力。镇党委政府面对这样一个经济并不活跃民众无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的山沟沟,如何带领田坪突围?镇党委书记王庚从上任开始,一边从最边远的山村开始走访,一边摸底党员队伍。登山则情满于山,看水则意溢于水。他感觉到,田坪的问题主要是党员队伍问题,大多数老党员年龄老化、观念保守,固步自封,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政治学习不关心,业务学习不上心,有部分党员干部根本不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宗旨意识淡薄,真心实意付出的少,考虑自我利益的多,没有信仰,没有全局意识。
怎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怎么带领百姓致富?怎样实现小康田坪?正确的思路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田坪的事情能不能办好,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关键在人,关键在于党员干部的素质提升,关键在于党建的力量。2014年5月7日,田坪召开全镇以群众路线为主题的党课暨典型先进事迹报告会。发动全镇党员干部要正视问题,要解决党员干部作风问题、要解决发展活力问题,要解决制约田坪发展的环境问题。要求全镇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在秀美田坪上下功夫,在小康田坪上做文章,在建设幸福田坪上花狠力。既要经济发展,又要绿水青山,既要改革发展,更要安定和谐。要求全镇党员要多问问自己是否讲党性、讲奉献、讲诚信、讲发展。要求党员干部加强自身修养,认识自我、批评自我、控制自我、开发自我。他们深知强化乡村党组织对乡风文明的核心引领作用,坚持以党建抓乡风、以党风带民风、以民风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源泉和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乡村党建在凝聚人心上遇到了挑战。原来田坪镇政府所在的办公区改为田坪管区办公楼,与新化十一中仅一墙之隔。几十年以前,这里是当地最大的康姓祠堂所在地。康氏家族的宗族老辈有意要在此地修复祠堂。镇党委多次做工作建议另外批地成立老年活动中心,丰富当地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且在政府大楼内重建祠堂,不仅影响管区工作开展,如开展家族文化活动,也影响校园学子求学环境。2015年元月,田坪镇党委政府通报了侵占政府办公大楼建立祠堂,要求恢复到位,赔偿原食堂建筑,无条件拆除木屋,不得在田坪管区办公楼里堆放任何氏族物品。此举影响了老同志在家族中的威信,面子上过不去,自然也有人不服气。但更多清醒的党员和群众说,宗族与政府争地方,这的确不妥,康姓族人祖辈在此安居乐业,得益于国泰民安。其实,敬畏祖先、保护好当地的自然文化遗产,是党委政府的责任。但对歪风邪气绝不退让不妥协不迁就,彰显党建的力量。既要宣讲党的政策,又要争取当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党委政府让我的家乡人民也感受到了党的工作方针。
乡村党建强化村级党支部的战斗力。田坪镇原有46个村,三个行政管区,工作任务繁重,行政成本高。2017年根据全县统一安排,进行村级合并。从46个村并到14个,镇党委政府的压力可想而知,可谓阻力重重。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村级力量加强,村级党组织明显有凝聚力。加强党的建设,打破宗族势力,降低了行政成本,优中选优配备村级班子,整合资源,增强了村级班子战斗力。同时开展的社区文化四禁:禁炮、禁渔、禁伐、禁猎也得到了田坪人民的高度好评。春节回家、红白喜事,不再鞭炮声天空气污染了,群众要自己的绿水青山。万龙村就是合并建村党建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的典型。村党总支以弘扬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为抓手,强化村级党建,传承复兴乡村文化,在短短一年多时间,成为新化县文明示范村。万龙是新化、安化、涟源三县交界处,以前打牌赌博的多,2017年三村合并换届风清气正,全村731户3200人,党员70人。支书带头班子成员一起动,乡风文明创建成立了理事会。《万龙村村规民约》、《村务公开》、《万龙村周工作计划》都上墙公示,村里开展最美婆婆、最美媳妇、最美乡村医师、最美乡村教师评选,推动移风易俗、开展道德讲堂、举行乡村文化艺术节,农村业余文化丰富,戒赌取缔麻将桌,开设稻田养鱼合作社,建设游泳池,纱木冲水库垂钓、民宿,推行特色水果合作社,还推动了万龙汉戏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或许是我寡闻,这是我真切感受到的家乡为数不多的乡村振兴典型,润物无声,凝聚人心淳化民风。万龙村被评为2017年全县乡村文明示范村,2018年省级文明示范村。其他村干部都夸赞万龙村级班子工作规范、团结有力量。2018年12月,我到万龙村走访,“我们今天的行动,决定万龙的命运”“自力更生振兴万龙”让我深刻体会到党建激发乡村振兴。
党建加强了,产业自然有发展,这也是家乡变化之一。田坪的乡镇企业大约还是八九十年代红火过,而那一批富起来的人,已经赶不上时代的脚步,多年来几乎没有成型的企业。近些年,电子厂、电暖桌厂、中药材种植都已成规模。多年荒芜的一千多亩茶场又焕发了生机,三四千亩油茶树都是产业开发好项目。2015年梅山大峡谷签约,2016年南雅医院签约,党建激发了田坪的产业活力。王庚的工作日志写着一首古诗: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或许就是他和他的同事们期待的乡村振兴,有乡村的味道。他们对田坪的山水是有感情的,旅游开发是田坪发展的新思路。他们的诚心感动了田坪的企业家:“这里是生你养你的地方,落叶归根,您子孙后代的根在哪里?”或许就是这一番话触动了游子的灵魂。梅山大峡谷,一个改变田坪的宏伟计划已经开始实施。你或许去过黄山华山,或许去过衡山嵩山,中华五岳自巍峨,张家界你也一定去过,长江三峡,你一定难忘终生。但是,最能让你回归自然的,一定是梅山大峡谷。每一座山峰,都镌刻着年龄,岩石上的纹理告诉你世事的变迁和曾经的沧海桑田。峡谷幽静,双峰夹山,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划船前进,前有钢琴山,如琴键分明,又有岩石洞,燕子在垒窝。木质风雨桥、古老青龙寺,你要听故事有故事,想要传说有传说。光绪年间的石碑,竖立在桥边“永禁药毒渔”,历史告诫乡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搞好资源保护、挖掘文化底蕴,做好宣传提升环境,田坪镇和温塘镇正在共同着力优化旅游环境。想起来一首王维的诗《酬张少府》: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这或许就是我们追求的梅山峡谷的意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心靠党点亮。梅山大峡谷旅游开发也让田坪人民激情饱满,他们期待着这千载难逢的机遇,配合党委政府的一切工作。2018年12月下旬,山区冰天雪地,乡村干部都在冒着严寒开展旅游大道的征地工作,他们的内心是火热的。他们期待着旅游景区的开发带给田坪的山乡巨变。
同时,田坪镇异地扶贫搬迁交房大会召开。
不远处,就是贫困户的新楼群。镇党委政府采取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方式推进,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活得下去。政府主导、群众自愿,不搞运动。一些来自茶溪、白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住进了田坪镇中心的新房子,喜形于色。对于他们来说,过去从山村里到田坪镇里走过要四五个小时,曾经他们的梦想就是能住在镇中心,而现在,政府帮助他们实现了梦想。
谁不说俺家乡美?可我曾经真的说不出口。
谁不说俺家乡美?今天我已经有足够的底气。
今天,新化全域旅游全面开花,县领导班子务实创新,田坪正在改变,田坪需要发展,市县各级领导全力支持,身为田坪一员,还有什么理由不支持?还有什么理由不出一分力?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勤政为民开拓创新,党建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我欣喜我的家乡,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搭上乡村振兴的快车。乡风文明、党建有方,这些都是乡村振兴最需要的力量。
家乡,已经不再是我心中的忧伤,她正如一位脱俗的青春少女,昂首阔步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家乡,已经不是游子信心不足的软肋,她正如一位健壮的青年,大步流星走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我鬓生白发倦鸟归巢,总有一天,我能大声而骄傲地对我世界各地的朋友们说: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请到田坪来看我。
附作者简介:
康海燕:湘籍作家,家庭教育学者,“父母大学堂”全国巡讲主讲专家,中华文化促进会美育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著有《妈妈养育心经》、《孩子,我想让你幸福》等全国畅销的家庭教育书籍,报告文学集《湘见》。担任多家卫视节目撰稿,电视作品代表有吉林卫视家事节目《陈香梅与飞虎将军的一千个春天》、江苏徐州市微电影《回家路上》、北京卫视《档案》和《张学良与西安事变》。其《西行漫记》《南行散记》《燕语世界》等随笔深受世界华文读者喜爱。长篇小说《小康之路》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