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娄底频道讯(通讯员 吴大开)在梅山新化地区,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大致内容如下:黄巢义军经过新化,受到地主豪强军队的阻击,大怒,下杀无赦令。傍晚开始杀人,一直杀到天亮鸡叫为之。后土地爷不忍,于是在一块岩石后装成鸡叫,杀人乃止。这个地方也便叫做鸡叫岩(今新化吉庆镇)了。这个故事在新化众所周知,虽然由于时代不同,演说者立场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版本,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传说中的主角是黄巢的军队。
但是,有持不同见解者认为,黄巢义军并没有经过新化,因为新化当时是蛮夷之地,并非富庶繁华之地,而黄巢义军当时实行的是流寇主义的作战方式,主要针对那些富庶之地进行军队的给养补充,不可能来到这样的地方。
确实,自汉以降,梅山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发,但是直到北宋才真正融入正统文化,在此之前,梅山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都是落后于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作为流寇式作战的黄巢义军没理由来到这块非战之地。而且,单凭民间传说不足以作为黄巢义军经过新化的佐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根据历史资料来进行考证。
一、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黄巢起义
唐朝末年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是一次规模巨大、时间长久、震动全国的农民大起义。这次起义首先在山东的曹、濮二州爆发,然后义军转战中国南北,历时10多年,曾攻克唐朝都城长安,建立了大齐农民政权。起义军后期因接连失利,又向山东老家退却,最后在泰山熄灭战火。其余部又坚持战争达十余年之久。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唐王朝的腐朽统治,转战了大半个中国,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二、黄巢起义军主力的行军路线
875年初(乾符元年底),淄州(今河南范县南)人王仙芝领导几千人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举行反唐起义。同年夏,冤句(今山东荷泽西南)人黄巢聚众数干响应。一场震撼唐王朝的农民大起义于是爆发。起义以后,队伍迅速壮大,在王仙芝、黄巢领导下,攻城略地,转战千里。
878年,王仙芝在黄梅(今湖北黄梅)兵败被杀,部将王重隐率领—部分队伍渡过长江,进入江西,一举攻占洪州(今江西南昌),然后西进湖南,占领岳州和朗州(今常德),又围攻潭州,因湖南观察使崔瑾集兵拒守,未克而去。这次王仙芝余部义军虽然未能占领潭州,但挫伤了唐朝在湖南的军事力量,为后来黄巢起义大军攻打潭州之役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王仙芝战死以后,黄巢成为起义军统帅,称冲天大将军。不久,黄巢采取“避实击虚”战术,率领10余万大军,渡过长江,长驱作战,先后进入江西、浙西、福建,攻入岭南。879年5月,黄巢大军攻克岭南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广州,俘获唐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随后又分兵西取桂州(今广西桂林),控制了岭南大部分地区。
广州既失,岭北湖南地区危急。唐朝廷惊恐万状。急忙以宰相王铎为荆南节度使、南面行营招讨都统,驻江陵;又任命唐名将李最的后裔李系为行营招讨副都统兼湖南观察使,率精兵5万和当地地主武装“土团”镇守潭州,以“塞岭北之路,拒黄巢”。一时,江陵、潭州“两屯烽驿相望”,重兵密布,处于紧急状态。
879年l1月(乾符六年十月),黄巢大军从岭南分乘数千只竹木大筏,乘湘江暴涨力匝流而下,连克永州、衡州。 l1月8日,直抵潭州城下。此时,潭州城内早已慌作一团。李系虽为名将之后,但“有口才而无勇略”,龟缩在城内不敢出战。当天,黄巢大军发起猛攻,占领州城,全歼守敌,李系狼狈逃往朗州。据《新唐书·黄巢传》载,其时,潭州城外的湘江,敌尸浮满江面,顺流而下,可见其场面之激烈。潭州的攻克,使唐朝江陵重镇顿失依托,其所建立的战略防御体系顷刻瓦解。王铎闻讯,慌忙北逃襄阳。随后,义军继续北上,占领江陵。
从此可以看出,王仙芝、黄巢义军主力确实曾两度进入湖南地界,一是878年,王仙芝部将王重隐率部攻占岳州和朗州(今常德),又曾围攻潭州。二是879年l1月(乾符六年十月),黄巢大军连克永州、衡州,l1月8日占领潭州,其岳州、朗州、永州、衡州等地,都为新化近邻。
三、黄巢起义军余部所经之地
黄巢大军进军湖南,攻克潭州(长沙),沉重打击了唐王朝在湖南的统治,在湖湘大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直到884年(中和六年)黄巢起义失败以后,还有一支号称“浪荡军”的义军余部约7000多人,在黄巢之侄黄浩的带领下,又进入湖南,坚持反唐斗争达十六年之久。
天复(901—902)初年,“浪荡军”攻入长沙地区,占领浏阳县城,后又进击湘阴,不幸遭湘阴豪强地主邓进思伏击,黄浩被杀,起义失败。
“浪荡军”为黄巢余部,其打的旗号也是黄巢的,他转战湖南,基本上以湖南为根据地,这支部队可以说无法与朝廷抗衡,那么,不会像黄巢义军一样专掠富庶之地,可能为了躲避朝廷军队锋芒,避入统治阶级力量较为薄弱的湘中地区也未可知。
四、与黄巢同期的其他起义军队的斗争情况
安史之乱以后,湖南已成为唐王朝的八大财赋地区之一。到唐后期负担更为繁重,除两税和盐、茶、酒税之外,又有大量的苛捐杂税。特别是唐王朝连年用兵,养兵之费更为繁涪。据记载,元和年间湖南等8道“户百四十四万……兵食于官者八十三万……通以二户养一兵。”其时,潭州户白15444户,即须养兵7千余人。861年(咸通二年),“林邑蛮寇安南府”,唐懿宗派禁军和湖南、江西诸道兵前往镇压农民起义。数万人马取道长沙,溯湘江而上,沿途百姓被迫供应粮草,并被强行派役为之运输,“动多差配,凋伤转甚”。沉重的赋税、兵费和劳役已经使长沙人民苦不堪言,但一班地方官员还不顾百姓死活,又大行刻剥之能事,以献媚于皇帝和权臣。836年(唐文宗开成元年),湖南观察使卢周仁为博得皇帝的欢心,以“羡余’’名义进献钱2万贯、杂物:万段。这时,唐文宗登基不久,大概为表现他的“爱民”之心,下调“不受,还之,使贷贫下户征税”。恬不知耻的卢周仁以为意思不够,一个月后又进钱10万贯。
由于吏治腐败、水利失修,唐朝后期,包括长沙在内的湖南水、旱连连,更加深了人民的痛苦。打开《旧唐书》唐宪宗以后的穆宗、敬宗、文宗、宣宗四朝“本纪”,这些专记一朝大事的篇章中就赫然载记着:
穆宗长庆四年(824年)“苏、常、潭、郴等七州水,伤稼。”
敬宗宝历元年(825年)“潭、湖南等州旱灾,伤稼。”
文宗太和四年(830年)“京霸……湖南等道大水,害稼。”
宣宗大中五年(85]年)“湖南大饥”。
短短20多年,发生于长沙、湖南的大水、大旱、大饥即有4次之多。文字虽然极为简略,但我们仍能从中看到一个个悲惨的场景:洪水冲没了庄稼,烈日晒枯了禾苗,贫苦的农民拖儿带女,流落他乡,苦苦地挣扎在死亡线上。
唐代后期,湖南的骄兵悍将势力也再度兴起。他们盘踞于长沙,拥兵自重,耀武扬威,动辄兴兵作乱,使湖南政局动荡不安。858年7月(唐宣宗大中十二年五月),湖南都将石载顺借口湖南观察使韩踪“待将士不以礼”,率军哗变,杀死禁卫观察使署的将官都押牙王桂直,将韩踪驱逐出境。878年4月(唐值宗乾符五年三月),长沙再次发生兵变,都将高杰又将观察使崔瑾驱逐。湖南道的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潭州几乎成了纠纠武夫们的天下。
此时的湖南,苛政横行,兵乱迭起,饥谨遍地,就连唐僖宗李儇也为之哀叹:“湖湘荆汉,耕织屡空,盗贼留驻,人户逃亡,伤夷最甚。”人民再也不能照旧生活下去,被迫揭竿而起,举行反抗。作为唐朝在湖南的统治中心长沙,由于唐军重兵驻守,没能发生大的农民起义,但它周围的岳州、衡州、邵州、郴州、永州、道州等地,早已烽火遍地,新化虽然落后,但地处湘中,难免波及。这些起义军有的可能借黄巢部队之名来自保也未可知,或者民间讹传为黄巢部队也有可能。
结语:
黄巢军队是否经过新化,我们现在出现了以下几种可能情况:
一、 878年,王仙芝部将王重隐所部。
二、 879年l1月黄巢大军主力部队。
三、 黄巢失败后其余部“浪荡军”。
四、 与黄巢同时期的其他小股义军。
那么,那一种可能最能?根据以上史料分析,还是879年l1月(乾符六年十月),黄巢义军主力大军攻占岳州、朗州、永州、衡州等地时最为可信,此次战役规模大,起义军是倾巢出动,战争范围广,遍布湖南大部分战略要地,新化正处湘中地带,与岳州、朗州、永州、衡州都为近邻。
[责任编辑:康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