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杂技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枝奇葩,是一门有着36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艺术,又是一门开拓创新、精彩纷呈的时代艺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杂技在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技艺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国际国内市场与赛场的演出实践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令世界瞩目。
30多年跨越式发展,完成现代转型
改革开放后,杂技艺术率先走向了世界。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艺术实践和经验积累,当代中国杂技艺术逐步走出了单一技巧展示的演出模式,发展成为以技巧为核心,吸纳各姊妹艺术手段,兼容传统与现代的一门新型综合艺术形式,成功地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30多年来,中国杂技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在国际国内大的文化环境以及市场经济和艺术规律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在国际演出市场、赛场促动下,当代中国杂技重新审视以往单个技巧节目和单纯追求技艺的传统形态,从中挖掘宝贵的文化艺术精髓,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创新。改革开放后,杂技成为在国内外演出市场拼打最多、获奖最多的艺术形式。
回顾这段发展历程,一批又一批的新创作品,首先是通过增强舞蹈、音乐、声效、美术、道具、服装、光电、影像等艺术手段在作品中的表现力,使作品的艺术面貌得到极大的改变。进而,杂技又在20世纪90年代初孕育产生和迅速发展了专业杂技编导艺术,对杂技舞台上的技巧、舞蹈、音乐、舞美等综合艺术形式,进行了富于内涵、富于创意的整体包装,增加了节目的文化含量,并在当代中国杂技探索人体高难技巧的叙事和表情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有益的探索。杂技创作相继呈现了“情景杂技”、“主题晚会”、“杂技音画”、“杂技秀”、“杂技剧”、 “杂技歌舞剧”、“杂技芭蕾舞剧”、“冰上芭蕾”等一系列新的演出形式,新人新作层出不穷。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顶碗》、《转碟》、《钻地圈》、《狮子舞》等中国杂技节目荣获国际大奖,到2012年春《腾跃—大跳板》、《男子艺术造型》荣膺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最高奖“金小丑”奖,中国杂技不断地取得丰硕的成果,不仅涵盖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历程,也记录了中国杂技艺术的跨越式发展。
杂技主题晚会《金色西南风》、《华夏古韵》、《在月亮那一边》、《故乡》、《中华魂》、《玄光》、《依依山水情》,杂技剧《天鹅湖》、《西游记》、《花木兰》、《你好,阿凡提》等精品佳作先后产生,享誉海内外。喜爱杂技的广大观众能够清楚地看到,今天的杂技演员美的形象和体态,以及他们身上所散发出的文化气质,已经完全有别于传统杂技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演员,在他们身上有了一种科学训练和全面发展的时代气息。
此外,杂技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为解决新时期中国杂技所面临的诸多新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智力支持,在杂技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中国杂协早在1998年起,便在多次举办全国杂技理论研讨会的基础上,申请设立了“中国杂技金菊奖·理论奖”。21世纪初,《中国杂技史》、《杂技概论》等学科基础理论成果问世。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杂技的理论研究,最初主要受到杂技演出市场的带动和影响,但是很快,杂技理论研究便在实践中确立了自己独立的品格,具有了较高的文化品位,助推当代中国杂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杂技艺术存在多块短板,亟须补课
当代中国杂技的发展繁荣,起步于改革开放,受益于国家的发展进步,扎根于中国杂技队伍的文化自觉。实践证明,中国杂技只有把自身的文化自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得见又一番好风景,正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观众与舞台之间是双向交流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艺术作品不能迷失本体,杂技艺术必须依托技巧、道具、造型的基本要素,同时还要有更高的娱乐性和可观赏性。近年来,杂技在探索用技巧表现人物和故事情节方面下了大力气,这些有益的尝试,为今后的创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杂技往往取材于家喻户晓的传统经典故事,借助观众的审美经验,赢得观众的关注。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是一个最成功的实例。它借助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的盛誉进入广大观众的视野;完全保留柴可夫斯基的舞剧音乐,同时也就保留了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戏剧结构,让观众在熟悉的情感流程中完成欣赏。
空中节目、地面节目、滑稽、魔术与驯兽就如同杂技的五朵金花,只有平衡发展才能相得益彰,美不胜收。当前我国的地面节目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已由众多的国际赛事奖项所证明;空中、魔术、驯兽类节目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与此不相称的是我国杂技中的滑稽类节目,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重因素,目前还十分薄弱,尚未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还处在依赖国外、模仿国外的阶段,这一现实造成了我国杂技演出中有掌声而少笑声的状况。而滑稽演出恰是杂技演出中与观众互动最好、最具现场效果的节目类型。为改变这一状况,使杂技演出真正成为融艺术性、娱乐性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门类,必须增大滑稽演出的自主创新力度,变模仿为创造,创作更多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高水平的滑稽作品,使杂技艺术均衡发展。
杂技艺术创作,始终是杂技艺术发展中的首要问题。在增加当代杂技文化含量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对杂技规律不断地深化认识,不断回到杂技的本体,并从这里整装出发,去探索新的呈现方式,奔赴杂技艺术崭新的未来。
毋庸讳言,我们的杂技工作者还面临许多挑战。譬如:大量的杂技作品,还没有真正解决好技巧与剧目情景的关系问题;杂技技巧的创新日益艰难,亟须更大的智慧和更强的胆魄;基本功训练不仅缺乏科学化、系统化的统一教材,还缺乏因材施教、凸显个性化的绝活教学;杂技理论研究队伍薄弱,优秀研究成果的数量还很少,研究人员多来自其他领域或始终处在杂技艺术的外围,研究经常陷于间歇状态。
展望中国杂技的未来,艺术精品和艺术创新仍然是其发展进步的最重要的标志,也是其永恒的追求。从形式方面讲,杂技本质上就是一门最善于将形式做到极致的艺术。它推崇原创,展示绝活,追求独特,几乎它的每一次创作、每一部作品、每一场演出都会将“极致”作为目标。因此,杂技艺术在呈现方式上又具有了浪漫和包容的可贵品质。它最能够在浪漫的遐想和无限的包容中,获得它所需要的创作灵感和艺术资源。有了这样的可贵品质,杂技艺术便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有着高远的发展目标和根本动力。
[责任编辑:陆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