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谐语人生》记录人生瞬间与永恒
发布时间:2012-04-17   来源:人民网  作者:徐 虹


    大时代中的普通人们,往往对身边的那些历经挫折磨难、委屈苦楚、辗转颠仆,仍怀赤子之心、质地不改的人心存敬重。张黎将军就是这样一位令人敬重的军旅诗人。许多人生活中一次次灵魂的惊心动魄,往往只是瞬间发生在皮肉包裹的内心深处,稍纵即逝,不露痕迹。张黎将军的诗集《谐语人生》(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就记录了这样的一些人生的瞬间与永恒。

    张黎将军生于齐鲁,三岁丧母。几逢荒年,冻饿近僵。大娘老嫂,汤米以飨。三跪四叩,难报其养。“大跃进”年,拒伪求真。十年动乱,舍命谏言。人生正道,百炼成钢——他当过工人、战士、指导员,遍走农村、海岛、高原、戈壁、雪域。树在划痕处生长出枝芽,人在伤痛处生长出哲思,他阅历丰富,却始终怀着赤子心,以诗咏志,“求实”、“求是”。《谐语人生》,“实”是真经。

    张黎将军深入浅出,将“求实”与“求是”诠释为四句话:真诚地了解,诚实地践行,求实地研究,扎实地探索。意即:当下社会浮躁,更要求人们在认知世界、思考问题、探索新知、实践理念等方面,沉静,牢靠,扎实,真实。他说,“自己的人生经验,凡是做得对的,有所收获的,均为求实求是所得。反之,求实不足,求是不严,一定会出问题。”他也说:“一个人成熟发展的过程需要如是,一个国家的成熟发展过程更需要如此。”

    有的官员脱离群众,贪图享乐,钻政策的空子,搞腐败,谋私利,这就是官僚不务“实”、专务虚之症。有些都市青年,功利思想严重,不愿艰苦付出,不能脚踏实地,眼睛专看房子、票子、位子,虚浮飘忽,往往跌了跟头,这也是思想虚浮的表现。还有信任危机、信仰危机,“你说的我不信,我说的你也不信”,世风中缺少实话、实事、实情,彼此间的信任度大大降低,导致“老人跌倒不敢扶,孩子被碾了没人管”的社会事件屡屡发生。这更是世风缺乏真实、真心、真情的典型症候——种种情况归于缺乏“实”的精神内核。

    有丰厚的人生作底,有丰富的思想浓缩,《谐语人生》便如提炼后的月之精,火之华,呈现出思想的深度、锐度、广度与纯度。首先,它写大时代、大历史、大政治,笔底春秋,纵横捭阖,观照到国家体制、民族命运、党的领导、时代兴亡、军队建制、现代科技等诸多方面。以诗论理,高度凝练。真知灼见,深入浅出。体现出一名老将军、老党员忠诚、坚毅、思辨、成熟的内在精神气质。同时,他对党的忠诚和拥戴,并不意味着思想的僵化、行为的刻板。诗行中充分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灵活运用的思辨性和灵活性,与时俱进,活泼好读。

    与有肝胆者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人生谐语》对世相百态,体察洞悉,可谓无微不至。遣词造句,尽现书页空白处。如他写过一篇《历史长河看是非·劝连长》诗,写连长与教导员意见分歧,相互争吵,因劝道:“细沙波浪瞬间去,千秋之后谁记得?些小是非莫计较,不过两载如飞灰”。《媚言能使理智失·斥吹捧风》道:“猛吹猛吹复猛吹,肉麻赞美高分贝。媚语能使理智失,忠言良谏了信谁?”其诗内容,从山乡流浪到闯荡城市,从野菜果腹到华宴豪饮,至于秀丽山川、古刹名楼、异国的风土人情等,皆不拘一格入笔底。

    《人生谐语》从诗文形式上,锐意求新,赋予古体诗以新的内容、新的形态、新的生命。他说,当下,伴随着精英文化小众化和大众文化庸俗化,诗歌创作似乎也趋于精英化和通俗化之两极,五言与七律几乎绝迹。“这是为什么?主要是内容上针对现实谈得少。因此那么多美文、美诗,都不能进入公众视野,留不下记忆。”他谈到为什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脍炙人口?为什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流传于世,与诗的现实性、针对性、丰富性,密切相关。这样的诗,生命力长久。

    书生行文作赋,不过是纸上的英雄。将军阅尽沧桑,是英雄行走在纸上。

[责任编辑:陆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