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为有源头活水来
发布时间:2016-01-13   来源: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作者:赵婷 

为有源头活水来

------娄底市“十二五”水利建设综述

赵婷 

  娄底位于湘中,是湘江水系与资江水系的结合部,也是湘东丘陵向湘西山地的过渡地带,境内高山巍峨,江河纵横,地形复杂,既有水文灾害多发区,也有传统干旱区,决定了娄底水利工作的复杂特点。“十二五”以来,娄底市水利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科学发展,加速赶超,努力建设幸福娄底”战略,以水利改革发展为核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建设和完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健康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安全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的功能和作用,全市水利建设快速发展,防汛抗旱工作取得全面胜利,水利管理和改革迈上新的台阶。

  “十二五”期间,全市水利资金累计投入39.27亿元,同比增长72%,2011年、2012年及2013-2014年水利投入实现了4、6、8亿元的稳步增长,夯实了农田水利工程基础,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立足防灾减灾 建设安全水利 

  “十二五”期间,娄底市洪旱灾害频发。全市上下严格按照防大汛、抗大灾的工作要求,不断深化治水理念,积极有效应对,战胜历次重大洪旱灾害,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实现了“山洪灾害没有群死群伤,没有垮一库一坝”,抗旱工作“没有因旱死人”,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社会稳定和娄底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11年-2015年,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6.0815亿、5.522亿、2.1051亿(本年度遭遇特大干旱)、5.0535亿、3.0656亿,显逐年递减趋势。2013年,我市遭遇特大干旱,全市受灾人口达110万人以上,因旱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9.2亿元。

  强化措施,建立高效应急管理机制。“十二五”期间,防汛抗旱保障工作纳入全市应急安全保障体系,完善了市区两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了统一指挥、军民结合、部门联动的应急响应体系,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标本兼治,提高旱灾防御能力。初步形成了以县抗旱服务队为龙头,乡镇抗旱服务分队为纽带,村级抗旱服务小队为补充的三级抗旱服务网络体系,应急动员组织人员可达3万人以上。五年间,全市5个县级抗旱服务队在为受旱地区群众送水、农田灌溉、维修抗旱设备、防汛抢险等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被群众赞誉为:“架机抽水的应急队,流动灌溉的突击队,闻旱而动的攻坚队,维修机具的医疗队,节水灌溉的示范队,推广应用新技术的宣传队”。

  洪水来时有序应对,大旱力抗确保丰收。自2011年以来,全市防灾减灾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达5.86亿元,减淹耕地29882.46公顷,年均挽回粮食损失104.14万吨,紧急转移安置群众9.38万人次,解救受困群众0.83万人次。为娄底工农业生产、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着眼百姓福祉 建设民生水利 

  五年来,娄底水利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励精图治,大兴水利,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方兴未艾,卓有成效。

  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我市已有569座水库的安全隐患的消除安全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工程的防洪能力大大提高,可增加防洪库容2.15亿方,增加蓄水1.12亿方,增加有效灌溉面积16.88万亩,对保障地方经济的稳定增长和老百姓的安居乐业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社会效益显著。中型病险水闸建设陆续铺开,于2013年将全市8座中型病险水闸纳入了治理规划,现已全部完成安全鉴定及核查等前期工作。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五年间,全市累计完成投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6.23亿元,建成各类工程530处,解决了128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已实现乡乡镇镇通自来水,农村自来水管网覆盖了80%以上的行政村,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至72.6%,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体系。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以省政府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五年行动为契机,积极推进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五年来共计投入资金4.53亿元。全市共有双峰、新化、娄星、冷江和涟源等五个县市区共计19批次开展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年度建设,共投入资金3.63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7.2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3.9万亩,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5.62万亩。广泛动员群众开展了山塘清淤大作战,清淤整治山塘2183口。大力开展沟渠疏浚工作,疏浚渠道146公里,衬砌渠道11.61公里。

  泵站更新改造及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加快白马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步伐,投入资金1.34亿元,衬砌、清淤渠道50.23公里。大力推进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五年来有半山、周头、车田江、湄江等中型灌区相继开展了配套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了娄底市段江大型泵站改造项目。

  市本级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主要完成了氐星广场、涟水公园、涟水河南北两岸路灯工程、涟水河南岸沿河路工程、一大桥至吉星路防洪堤工程、天王寺拦河坝工程、渡头坪排渍站工程、吉星路至月塘街堤防工程,总计完成投资约1.16亿元。

  四水治理及中小河流治理。全市共计31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及29个四水治理项目列入国家有关治理规划,“十二五”期间,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23处,完成四水治理工程23个,综合治理河长206km,总投资5.23亿元,我市重点地区重要河段防洪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农村水电工作。着力打造具有娄底市特色的“民生水电、平安水电、绿色水电、和谐水电”事业,大力发展农村水电,积极做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增效扩容改造工程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五年内,实施电气化项目5处、增效扩容项目67处,新建电站13处,农村水电项目累计投入2.42亿元,为解决娄底市电力短缺,推动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水土保持项目建设。以小流域为单元,以生态自我修复为重点,着力推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及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加强了水生态修复治理和水污染的源头治理。五年间,完成小流域治理203.6km2,坡耕地整治1430 公顷,完成投资6393万元。

  注重节约环保 建设生态水利 

  娄底市按照“抓源头”、“畅河道”、“建制度”的思路,全力打造湘中水生态屏障,为娄底“山青、岸绿、河畅、水净”做出了重要贡献。

  强化水资源保障,确保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安全。娄底市突出抓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的“三条红线”管理,探索流域管理模式,推动水利工作从传统水利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完成了《娄底市水功能区划》,在全市16条主要河流及21座主要水库范围内划定了31个饮用水源区。对主要饮用水源地、重点河流水库等水功能区进行了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全面核定娄底市“三条红线”“四项指标”。完成了一级水功能区和集中供水500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划分,并进行了立碑确界。

  强化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控,畅通洁净水道。实施河道采砂专项整治,2013年以来,娄底市共取缔和关停58艘无证采砂船和38处无证采砂场,河道采砂乱采、乱弃、乱堆的现象基本得到遏止。涟水河、孙水河、湄水河、涓水河、侧水河、大洋江等河流已全部编制了采砂规划,划定禁采区,树立禁采标识。新化县、冷水江市资江段已开展了砂石开采权出让。实施水府庙水库专项治理,近年来,娄底市在水府庙库区集中开展了库区采砂、围垦填库和网箱(拦网)养鱼专项整治行动并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水府庙库区采砂已实现全面禁采,共拆除98年以来的非法围垦10处,取缔网箱2542口,迷魂阵297处,拔署103具,撤除拦网10处,水府庙水库大坝禁养和主航道网箱已基本清除,水库水资源、水生态原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恢复,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综合功能有效提高。实施白马水库专项治理,全面终止了白马水库投肥养鱼,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破解瓶颈制约 推进“四项改革” 

  娄底市以水利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坚持政策引领、问题导向,全面抓好水利改革综合试点工作,努力破解水利发展重点难点问题。

  改革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有3县市组建了水资源管理局,推进城乡供水职能的整合。推进湘江流域管理,组建了高规格娄底市湘江保护协调委员会、娄底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出台了《娄底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意见》、《娄底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娄底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严格“三条红线”控制管理制度,建立了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机制、饮用水水源保护机制、水资源安全协作机制、水利环保联席会议机制。规范了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与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制度。建立了流域水资源调配机制,对流域防洪与水资源实施统一调度。

  建立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娄底市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建立了市县两级财政资金投入水利稳定增长机制,五年间年市县两级财政对水利总投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平均年增长达15%。建立和完善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及水利建设基金等两个“专项资金”。于2011年出台文件规定“按土地出让总价款的3%预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创新市场融资方式,通过搭建市县两级水务投平台强化水利市场融资,全市共实现银行贷款融资4.6亿元。

  创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娄底市出台了《市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改革规范性文件。着力推进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全市已成立四个县级水利工程建管中心,积极推进了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机制建设。加快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改革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新化县、双峰县、涟源市已出台了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补助管理办法,建立了小型水库管护员制度。

  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扎实开展基层水管单位能力建设,目前我市6个县市区共设有乡镇水利站91个,其中设置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有45个,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有46个。2013年至今,我市已有3个批次共14个乡镇水利站开展了基层水管单位能力建设。加强农民用水协会建设,目前,我市已成立288个农民用水协会,共有参与农户59327户,管理灌溉面积21万亩,有效地促进了“责、权、利”统一,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兴建水利,保护水利基础设施的积极性。2014年,我市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用水户协会、双峰县荷叶镇当先水库石林用水协会被水利部等九部委认定为全国农民用水合作示范组织。

  水利事业作为治国兴邦的根本大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涉水利益格局发生变化,水事违法行为和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娄底市水利局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刚性执法、有情操作。不仅保障了经济建设,而且促进了社会安定。

  五年来,娄底市水利局以扎扎实实的工作,赢得了一系列荣誉。先后荣获全省水利建设“芙蓉杯”竞赛先进单位、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先进单位、全市绩效考核先进单位、全市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同时,娄底市水利局在依法行政、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维稳、建议提案办理、环境治理、应急管理、联村建绿等工作方面多次获评市级先进。

  娄底水利,在湘中大地上谱写了科学治水、惠泽民生、治水兴娄的华美诗篇,为娄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基础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