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促进娄底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当前“四期叠加”的严峻局面下,依托资源原材料消耗的工业经济增长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服务业成为稳定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十二五”以来,娄底市委、市政府推出了“服务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总量稳步递增,增势持续稳健,贡献日益突出,功能不断完善,投入力度加大,后劲不断增强。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十二五”以来娄底市服务业各行业发展状况及服务业相关指标的运行情况,并与全国、全省及一些相关市州进行对比,找出娄底市服务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意见。
一、“十二五”以来娄底服务业主要行业发展概况
2014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87.8亿元,“十二五”以来总量以年均43.4亿元的规模快速扩张,四年年均增幅为11.3%,快于同期GDP年均增幅0.4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突出。
服务业税收成为全市税收收入重要来源,2014年,全市完成服务业税收收入35.76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的比重达46.7%。服务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功能不断增强,2014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72.61万人,占全社会劳动者人数的28.9%。服务业投入不断加大,2014年,全市完成服务业投资477.57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50.9%,四年年均增长34.6%,快与同期全市投资年均增幅3.2个百分点。从服务业各行业发展情况看:
(一)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
近年来,娄底市大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道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娄底市通南贯北、承东启西的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业保持了持续稳步的发展势头。2014年,全市实现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61.8亿元,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9%(其中铁路运输业2.7%,公路运输业13.1%,邮政业0.1%);占比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6.5和4.9个百分点,在同方阵的“邵益永怀娄”五个市州中居第1位;但“十二五”以来四年年均只增长7.0%,低于全市第三产业年均增速4.3个百分点,占比比2010年下降了3.3个百分点。
从相关指标与全省对比情况看,2014年公路货运总周转量和邮政业务总量增幅居全省中等位置,与全省差距较小,全市公路货运总周转量增长10.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邮政业务总量增长 22.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今年1季度,全市公路货运总周转量增长9.3%,增速放缓,但排位居全省第6位,有所前移;邮政业务总量增长29.8%,居全省第3位。
(二)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
随着娄底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消费能力显著提升,消费规模日益扩大,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消费环境不断优化,流通市场持续活跃。2014年,全市实现批发零售业增加值54.6亿元,住宿餐饮业增加值16.1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4.1%和4.1%;但“十二五”以来批发零售业四年年均只增长10.3%,低于全市第三产业年均增速1.0个百分点,占比比2010年下降了0.2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四年年均增长7.8%,低于全市第三产业年均增速3.5个百分点,占比与2010年持平。
从相关指标与全省对比情况看,2014年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和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幅均居全省靠后位置,且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3.1%、15.3%、3.4%和16.5%,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6、0.3、4.0和1.0个百分点,增幅分别居全省第11、9、13和11位。今年1季度,全市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1.2%、13.4%、12.4%和16.8%,分别居全省第7、9、3和11位,批发业和住宿业排位有所前移,零售业和餐饮业继续靠后。
(三)金融业
近年来,娄底市金融、保险、证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娄底经济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陆续引入了招商银行、长沙银行、沪农商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规模稳步扩大,融资能力明显增强,201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26.10亿元,比2010年末增加了470.4亿元,四年年均增长14.5%,各项贷款余额704.16 亿元,比2010年末增加了304.8亿元,四年年均增长15.2%;各类保险机构稳步增加,积极拓展业务,逐步深入千家万户,2014年末,全市保险公司达到26家,比2010年末增加了7家,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6.41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5.6亿元,四年年均增长6.1%;证券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全市8家证券公司营业部完成证券交易额1231.76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854.5亿元,四年年均增长34.4%;2家期货公司完成期货交易额2561.25亿元。2014年,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9.5亿元,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0%(其中银行及其他金融活动4.0%,证券业0.5%,保险业0.5%);“十二五”以来四年年均增长9.7%,低于全市第三产业年均增速1.6个百分点,占比比2010年下降了0.6个百分点。
从相关指标与全省对比情况看,2014年金融机构存、贷款、股票交易额、保费收入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除保费收入排位较好外均居全省靠后位置,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0.3%和11.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9和1.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4位和第13位;股票交易额增长20.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5.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4位;保费收入增长15.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今年1季度,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0.9%和11.0%,居全省第12位和第14位;股票交易额增长131.6%,居全省第13位;保费收入增长23.8%,居全省第1位。
(四)房地产业
娄底市房地产业经过近10年的快速扩张,从2014年开始逐步降温。2014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9.71亿元,同比下降8.1%,与2010年比,总量四年年均增加17.2亿元,年均增长了27.9%。2014年,全市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27.4亿元,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1%(其中房地产开发业1.5%,其他房地产活动0.3%,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5.3%);“十二五”以来四年年均增长5.8%,低于全市第三产业年均增速5.5个百分点,占比比2010年下降了0.9个百分点。
从相关指标与全省对比情况看,2014年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远大于全省平均水平,居全省倒数第一,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53.7%,比全省平均水平多下降45.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4位。今年1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在上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继续收缩,同比下降28.3%,居全省第11位。
(五)营利性服务业
近年来,娄底市营利性服务业较快发展,占比逐步扩大,贡献日益突出。2014年,全市实现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61.9亿元,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0%(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0%、居民服务业、修理和其他服务业5.9%、文体娱乐业1.3%、信息传输业5.4%);“十二五”以来四年年均增长13.9%(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均12.5%、居民服务业、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6.2%、文体娱乐业18.4%、信息传输业8.2%),高于全市第三产业年均增速2.6个百分点,占比比2010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从相关指标与全省对比情况看,2014年相关行业营业收入和电信业务总量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排位靠后,全市其它营利性服务业(含L、O、R门类)营业收入增长21.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1.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2位。今年1季度,全市其它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0%,居全省第12位;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9.1%,居全省第5位。
(六)非营利性服务业
非营利性服务业是娄底市服务业占比最大的行业。近年来,为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市委、市政府大力加强了对教育、科技、卫生、水利、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非营利性服务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14年,全市实现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71.1亿元,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7.8%(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4%、教育10.7%、卫生和社会工作5.1%、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9.4%);“十二五”以来四年年均增长15.2%(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年均15.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5.4%、教育15.4%、卫生和社会工作15.5%、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23.0%),高于全市第三产业年均增速3.9个百分点,占比比2010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
从相关指标与全省对比情况看,今年1季度,全市财政八项支出仅增长0.8%,居全省第13位,严重拖累了全市服务业的正常增长。
二、娄底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量规模偏小,发展速度偏低
长期以来,全市服务业总量规模偏小,占GDP比重偏低,增长速度偏慢,且滞后于全市经济和工业发展水平,与全国、全省、兄弟市州差距越拉越大。2014年,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87.8亿元,总量仅高于张家界和湘西,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3.4%,低于同期GDP占比1.1个百分点,低于人口占比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31.8%,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6.4和1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4位,分别低于同方阵的邵阳、益阳、永州、怀化8.2、5.4、8.5和9.9个百分点,与47%的全面小康目标相距甚远。
十二五以来,第三产业四年年均增长11.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但低于全省0.1个百分点,年均增幅居全省第12位,仅高于长沙(年均11.1%)和怀化(年均10.2%);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四年来仅提高0.3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7和2.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提升幅度低于同方阵的邵阳、益阳、永州1.8、0.2和1.2个百分点,但高于怀化1.3个百分点。
(二)内部结构欠优,发展后劲不足
娄底市服务业发展水平低、一直不温不火难见明显起色,一方面是受“重工业、轻服务业”意识影响,项目投资更倾向于工业项目,工业经济挤压了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的制约因素就是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非营利性服务业权重过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传统服务业不优,现代服务业不强,而且缺乏带动性强的服务业龙头企业,服务业发展后劲和支撑不足。服务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1、批发零售业辐射带动不强。受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和市场化、规模化程度不高等因素影响,我市批发零售业发展较慢,2014年,全市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仅为14.1%,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6.2和5.3个百分点,低于长沙5.5个百分点,在同方阵的“邵益永怀娄”五个市州中居第2位,低于邵阳0.5个百分点,流通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而高铁开通、电子商务迅猛发展进一步造成了娄底市消费分流和外流。2014年,全市实现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45.20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仅为3.9%,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316家,占全省的比重仅为4.7%,其中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企业仅39家。
2、金融业发展滞后。金融业是经济发展重要的保障要素,近年来娄底市金融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加大,但发展仍然不足。本次民间融资问题涉及范围广、程度深也暴露出我市金融业发展还不够健全,我们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开展的调研也反映出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的问题。2014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仅为5.0%,虽然在同方阵市州中排名靠前,但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0.3和2.9个百分点,低于长沙和株洲4.5和1.2个百分点。从贷存比看,201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贷存比为62.5%,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1.4和6.1个百分点,新增贷款余额74.3亿元,居全省第11位,占全省的比重仅为2.9%,金融业对经济增长支撑还是不足。
3、非营利性服务业占比过高。2014年,全市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了37.8%,占比大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3.6和14.6个百分点,高于长沙、常德等三产业发达地区14.2和10.6个百分点,在同方阵的“邵益永怀娄”五个市州中居第2位,分别高于怀化、益阳、邵阳3.1、6.2和1.1个百分点,特别是今年相关指标财政八项支出增长困难,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缓慢制约了服务业的较快增长。
4、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生产性服务业是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2014年,全市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41.06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6.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同比仅增长6.5%,增幅低于同期服务业增长1.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我市生产性服务业滞后于经济增长。
5、现代服务业基础薄弱。从服务业内部看,交通运输、批零贸易、住宿餐饮等传统行业仍是我市服务业的主导行业,旅游业、信息咨询业、科技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健康养老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规模小、行业协调发展能力较差,发展水平较低。
三、加快娄底市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投入,建好载体,夯实服务业发展的基础
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是娄底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现实要求,服务业将逐步在娄底经济发展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目前,娄底市服务业仍然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基础比较薄弱,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加快发展服务业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大投入力度,建好载体,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夯实服务业发展基础。
一是加大服务业投入力度。要注重服务业大项目的引进与投产,促进管理与经营模式的转变与创新,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同时要准确定位,精心谋划,找准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与主攻方向,注重引导服务业投资向旅游业、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产业倾斜。
二是要建好载体,着力壮大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队伍。发展第三产业,离不开服务业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支撑,我市服务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服务业企业“小”、“散”、“弱”、“差”,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努力壮大服务业企业队伍,加强达标服务业企业入统申报工作,培育服务业品牌,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
(二)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增强服务业发展的动力
从前面对服务业结构的分析来看,娄底市服务业优势比较突出的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占比最高、发展最快的是非营利性服务业,而最大的薄弱环节是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占比小、发展滞后,现代新兴服务业规模小、基础薄弱。因此,要突出重点,着力补强薄弱环节,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增强服务业发展的动力。
一是要促进消费,着力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要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促进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提高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要努力改善消费环境和消费条件,加快建设特色商业街、城市综合体等商贸中心,突出文化、商品、经营、建筑和人文特色,提高商业集聚程度,尽量留住本地消费不外流,提高辐射能力,吸引周边消费;要高度重视大力扶持电子商务企业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培育壮大本土电商企业实力。
二是要优化金融环境,促进金融业发展壮大。要继续加大引进金融机构力度,扩大金融总量,同时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规范发展,拓宽融资渠道;要加快推行融资、租赁、理财等新兴金融服务,建立起种类齐全、业务多元、有效监管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要大力促进证券业、期货业发展,激发金融活力。
三是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要大力发展旅游业、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全力推动服务业发展转型升级,努力形成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