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电救稻苗。
送电救稻苗。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8月9日早上8点多,瘦小的秦东生戴着尖顶竹帽、挑着扁担,沿干涸的涓河从东往西走,见到一群戴安全帽,身着灰色工装、正在立杆架线的人停下来。包括50岁的雷建国在内的不少村民早已站在河对岸的阴凉处,注视着工程进展。
秦东生仰望了一眼高悬头顶的烈日,扫视了一下远方。天空如洗、宛如碧玉、空气清新,但秦东生摇头叹气道:“农历五月初五到现在一直下不得雨,田干啦,稻苗都黄喽。我60岁啦,第一次看见这种旱天。”不止秦东生所在的水湾村水湾组,湖南省娄底市其他农村地区也一直滴雨未下、旱情严重,不少农田龟裂。面对持续高温、干旱,娄底电业局赶紧派人抗旱保电,做到“哪里有水源哪里就有电”。
秦东生挑着担,踩着阶梯,小心翼翼下到10多米宽的河底,走过一个小水洼。这是水湾组村民凑钱一小时花240块钱雇人挖的,村里还有几处这样的水洼。秦东生说,从人家的挖掘机开出来就算时间喽。水洼里攒的是河对岸30亩稻田的救命水,但一天仅够浇10亩地,水湾组的乡亲们只能轮流浇,一家至少得三天才能轮一次。尽管水少,但对乡亲们来说弥足珍贵。
“往年,河水到这个位置,得一米多深。”秦东生用手在水泥堤坝边缘比划着说。
秦东生上了河堤,找了片树荫,放下扁担,看看田里,望望正在立杆架线的供电员工。他眼前的中稻已经发黄,晚稻大都枯死。全村有700多亩地受灾,也包含秦东生家的5亩地。
“今天能通上电吗?”“看样子,中午差不多吧。”“今年就没下过几场大雨,水库水储量太小了,水塘里也没水,加上之前抗旱意识淡薄、麻痹了,没怎么保水,现在后悔也没用喽。”秦东生和身旁的雷建国讨论着。
立杆的供电所员工早晨7点多就来施工了。“注意安全。”现场传来一阵喊声。循声望去,远远看到水湾村台区管理员彭承桂忙前忙后协调着。他的工装犹如被水泡过,头发像洗了没擦,汗水吧嗒吧嗒直往下掉。抗旱开始后,他更忙了,即使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放在身旁,生怕有急事。彭承桂管理4个村9台变压器、1255户的用电,每天每个村要跑3~4趟,主要监督抗旱用电安全、开展保电。他一天下来要跑大约120千米,供电所其他人也大都如此。
临近中午,太阳更毒了。河两侧电杆上的供电员工加紧架线、安装金具,安监员仰头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们。前一天晚上11点多, 彭承桂便跟几名同事 在5名村民的陪同下,花了一个多小时提前勘察并确定了立杆点,才使得第二天的施工快速开展。
看到即将送电,秦东生、雷建国以及其他村民各自忙活起来。有人迫不及待地蹚进水洼、拎着连接橡胶管的抽水泵放到竹篓里,有人提着水管、拿着临时电能表往刚立的电杆边赶。顿时,炎热的河边躁动起来。
雷建国来到自家的10亩稻田边,看看地里的情况,好决定先浇哪一块。他用拖鞋拨开稻叶,本应有水的稻田已经板结,一年一季的中稻谷穗干瘪,如果再连续10天浇不上水就会绝收。雷建国穿过稻田,腿蹭着稻叶发出哗哗哗的响声。旁边一块晚稻田里,地已开裂,高约20厘米的稻苗大都枯死了。雷建国弯腰拽起一小把稻苗,根部板结的泥土也被轻松带起。他说:“晚稻我们放弃了,只能保中稻喽。”
雷建国回到堤坝边的电杆旁时,稻田临时用电线路刚架设完毕,水洼里已经顺了6条橡胶管。一名村民拿来固定在木板上的电能表,让供电员工绑在电杆上接通电源。如今,村民用电泵浇地都得使这种经过供电所安装、检验合格的电能表。秦东生说:“以前还有挂钩取电的现象,现在用电规范多喽。”由于农田灌溉用电监管力度加大,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今年尚未接到一份挂钩取电触电伤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