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娄底频道讯(记者 谢能武 实习记者 康飞龙) 3月29日至31日,为期三天的“探秘神奇梅山• 感受美丽中国”——万辆自驾车畅游大梅山首发活动的第一站到达娄底的涟源市,游客们在这里游览了三湘独秀的湄江,欣赏了梅山民俗活动“珠梅抬故事”品尝了清香四溢“珠梅土鸡”。游客们纷纷感叹,涟源的景观秀美,民俗文化多姿多彩。
食在涟源
“珠梅土鸡回味无穷”
自驾游的游客,于3月29日中午12:00到达涟源的珠梅土鸡店。
色香味美的珠梅土鸡一端上桌,游客们情不自禁流下口水。珠梅土鸡皮纯黄色,古铜感。咬在嘴里,糯性很浓也很粘,鸡肉却非常细腻,没有半点粗糙感,随便怎么嚼,也嚼不出一丝一线。慢慢品味,鸡肉非常甜美,甜得很自然。加上辣椒汁的辣气,鸡肉香完全改变,成为一种辣香。
据珠梅土鸡店的老板娘介绍:“土珠梅土鸡好吃,取料,做法也是相当讲究的,鸡需要涟源珠梅产的正宗三黄土鸡,多以吃天然的青草和山野的虫子长大,有时还吃点五谷杂粮。选毛重3 斤左右没有下过蛋的仔母鸡,吃时味道纯正,营养价值高。带皮五花肉需要吃纯草猪的肉,以饲料养大的猪肉不行,并且要精肥肉分明,成行成格。辣椒要香甜超辣的涟源朝天尖椒,不能用 其他辣椒代替。鸡被宰杀以后,鸡肉剁成大块大块的,连同鸡血和鸡杂,外加带皮五花肉。带皮的五花肉也切成大片,一只鸡一般加它个七八片,每片小巴掌大。五花肉先入锅爆炒,精肉呈黄色,肥肉出油,放鸡块翻炒,加料酒,煽干水分,加三五片薄姜片,加汤汁,用锅焖熟。然后加辣椒、盐等调料翻炒到快收干水分时出锅。辣椒有青椒和红椒,一律的是个头小的朝天尖辣 ,切成长度约一厘米的筒。正宗的`珠梅土鸡'有一种秘方,是煮鸡时的一种汤汁,从不外传。现在长沙、娄底的“珠梅土鸡”分店,特配秘方汤汁还是由老店配送,‘珠梅土鸡’煮菜的时间和下配料的先后顺序都非常讲究。”
“珠梅土鸡”以色泽鲜艳、香浓气醇、肉嫩骨脆、辣而不涩出名,兼有卤鸡的清凉、烧鸡的嫩脆、纯鸡的鲜美等特点。
游客朋友一边吃一边听老板娘的介绍,不一会儿,两大盆“珠梅土鸡”就光盘了,有的游客还在刮盆底。“真的是太好吃了,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鸡”。游客朋友都由衷的赞叹!
珠梅土鸡
“抬故事妙趣横生”
游客朋友吃完珠梅土鸡,就往涟源的湄江赶。14:00的时候到达湄江风景区的地质公园。
在在建的地质公园的广场上,游客朋友还没有下车,就见到人头攒动,由很多大人妆扮成古人抬着化妆成古代历史英雄人物的小孩在广场上游行,小孩子的手里拿古时打仗用的红色旗、 绿色旗、黄色旗、白色旗等各色旗子,打着锣鼓,放着硝铳和鞭炮,吹着唢呐,古声婉转回荡巍峨的大山间。游行的队伍,加上金龙队,管乐队、民乐队、祭拜队、幡旗队配合,场面煞是壮 观。
听导游介绍,原来这就是流传于涟源市珠梅一带的“抬故事”即“珠梅故事会”。“抬故事”是涟源市民间吉庆的重要民俗活动,以历代传说中的神话故事、古典戏曲及现实生活中的英 雄人物或情节来展示。因小孩身子轻,天真可爱,所以一般选择10岁以下的小孩进行人物造型和化妆,并站在特制的故事棚木架上表演。故事棚多为方形木架,用彩布装饰起来,由青壮年轮 流抬着巡村游乐,长达三四个小时。由于阵容强大,并伴有乐队龙舞,已成为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保留节目。据史书记载,明代崇祯年间,人民为祈福消灾,以道教斋醮形式,许愿 “抬故事”,以达成心愿。历史上,“抬故事”活动曾在我省安化、新化、新邵等地流传,如今,“抬故事”活动以娄底涟源市的龙塘乡珠梅村保存最为完整。
在“抬故事”的现场,记者看到,游客朋友和当地的居民打成了一片,游客朋友在当地的居民的指导下,观看抬故事最上一层小孩子的表情。那些小孩子表情各异,有的在开口大笑,有的 目不转睛盯着游客朋友们,最有意思的就是有一位小孩子居然睡着了,鼻涕流了一脸,大家都笑得合不拢嘴。
“抬故事”现场
“湄江风光三湘独秀”
看完抬故事,导游带领着游客朋友往湄江风景区游览。
听导游介绍,湄江风景区位于涟源市西北部的湄江、石陶、古塘、四古、漆树5乡镇境内,距市区30公里。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湄江总面积136.64平方公里,集山、水、洞、峰、 石、泉、瀑布、悬崖、峭壁、深坑及溶崖湖于一身。有褶皱、断裂和节点发育等构造地貌类型,龙泉峡、藏君洞、黄罗湾是第四纪的产物,具有幼年期岩溶地貌发育特征和标志,有别于路南 石林和张家界,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地质学岩溶地貌科研价值。
香炉山的“天弹待发”。是游客朋友印象最深的一个景点,“天弹待发”是位于香炉山悬崖边风动石,像一发炮弹对准了天边正准备发射。天弹待发一人用手可摇动,但几十人推不倒。
香炉山一石八景,也是一处绝妙天成的岩石雕塑。从八个不同的方向看,可看到不同的景致。具有移步换形的神奇效果,绕其围观出现,“慈母背子,严母教子,夫妻送子,双亲探子, 相思母子,二老盼子,归乡游子,朝圣母子”八种不同形态的景观,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游客朋友都纷纷称绝。
湄江风光
香炉山的“天弹待发”
一石八景中的“归乡游子”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