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下午,娄星区人民医院(娄星区妇幼保健院)儿一科接到一位特殊的患儿,患儿一家是彝族人,来自四川省昭觉县,迫于生活压力父母带着3岁的小孩千里迢迢来到娄底某工地打工。由于语言不通,患儿的父母与医护人员的沟通极其困难,无法向医生交代病情,导致救治十分被动,当时,患儿看起来十分虚弱并伴有高热,值班医生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其父母的手机联系到会说普通话的亲人,经过第三方“翻译”初步了解了病史,原来小孩已经高热并持续腹泻了很长时间,经过检查,诊断为甲型流感和小儿肠炎。
入院后三天,经过对症治疗,病情本趋于稳定的患儿突然不明原因拉出血便,儿一科紧急组织大会诊,给患儿调整了治疗方案,时刻关注了解他的病情直至其好转。由于连日操劳,其母亲也在照顾小孩期间,急性阑尾炎发作住进了医院外科。
小孩住院,母亲卧病,父亲脚部因在工地务工时不小心被钢筋刺伤行动不便,家里还有一个学龄前儿童。经济压力大,语言不通难以与医护人员交流,种种限制下,患儿的父母在医护人员面前不知所措,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更是忧心忡忡,满眼无助和绝望,患儿的责任护士观察发现,他们一日三餐不是馒头就是白开水烫米饭,生活十分困难,于是儿一科向医院领导申请,让医院食堂按时为这一家人供送免费营养餐,并成功为其申请了医院的贫困补贴,最大程度上为其减免了医疗费用。一开始,大家以为小孩不穿裤子,用麻布包裹是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后来医护人员发现并非如此,原来他们是由于经济困难没钱买新裤子,只能用布裹着下半身,于是科主任和护士长号召科室的医护人员,给患儿捐赠衣物,同病室病友也主动赠送了食物和日用品。整个病房满满都被爱意包围着……
目前,患儿与其母亲均康复出院,朴实的他们送来了一面红灿灿的锦旗以作答谢。面对患儿的父母连日以来绽放的第一个笑容,儿一科的每一位成员心中都舒了一口气,不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不论是汉语还是彝族语,各个民族是一家,只要有爱,处处皆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