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花门一中教育发展“三步曲”
发布时间:2013-06-14   来源: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作者:王玖华 彭运良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讯(通讯员 王玖华 彭运良)如何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们的整体素质,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学生”,这是摆在每个学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双峰县花门一中的“综合实践、特色教育、质量提升”三步曲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为各校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和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综合实践——构社会大课堂

    “今天,我挣得了第一份工资,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劳动换来的回报。虽然只有微不足道的8元钱,但我体验了打工的艰辛,更懂得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这是花门一中152班舒铸同学在学校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中,走进芙维儿鞋厂,体验一天打工生活时写下的感悟。一期来,该校大部分班级的部分同学在老师的引领下,分别走入工厂、走进敬老院,走向社会,开展“体验打工生活”、“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等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整个实践活动分调查、服务、劳动三个档次和“自我总结、个人感悟、总体评价、成果展示”四大程序进行,对学生活动中的个性化体现及表现状况,实行多样性的评价,形成评价多元化、手段多样化,方式灵活化。在评价过程中,注重情感表现,注重实践环节,注重个人感悟。活动结束后,由学生搜集、记录、整理实践活动资料,写出自我反思总结,再由指导老师作个人评价和整体评价。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对打工的艰辛、空巢老人的孤寂、留守儿童的担忧等一些社会问题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不久前,双峰县教育局在该校举行全县中心学校校长参加的综合实践活动经验交流会上,同学们精彩的汇报展示,吸引了与会者的眼球,也引发了大家的浓厚兴趣,纷纷拍手叫好。

    该校六乙班的袁思宁同学在回忆与敬老院93岁的老爷爷聊天的细节时说:“自从我去了敬老院回来后,我的心不禁受到深深的感动。面目慈祥、头发稀白的老爷爷的身影时时闪现在我的眼前。他儿子去世多年,女儿也只偶然看他一两次,可他虽然孤单,但很乐观。”面对几十所学校的校长,袁思宁从容地讲述着她走进敬老院的感受。

    孩子们在敬老院打扫卫生,整理老人房间,陪老人聊天的情景,都被老师用相机拍下照片,并制成光碟,孩子们一边点击鼠标,一边对着屏幕轮流进述和老人相处的感人故事,在座的校长们听得津津有味。

    该校151班的张花、贺文彬等同学,在对留守儿童现状调查中,互串家门,和双方的监护人聊天,一起劳动,还填写了包括健康、心理、品德、家庭困难与问题等留守儿童的情况调查表。

    “经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不能说看清了这个社会,我只能说认识了这个社会。社会不仅是冰冷的,也是残酷的。它不会大发慈悲地为任何一个人预留位置,只能让有能力的人得到这个位置。从而,我真正地体会到父母挣钱的艰辛,更加坚定了自己刻苦学习的信心。”152班的赵红梅和赵锥在鞋厂“打工”一天后,深有感触的说出了心里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开设是对一所学校蕴含的价值观、发展观、课程观、资源观等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校长禹热成准确地评价了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生存状态、环境保护、关爱父母、学生上网的利弊等等都成了孩子们关心的话题。我们的目的旨在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思维方式、创新精神、社会责任,促使孩子的成长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特色教育——展才能大平台

    一个学校,教学方法平淡无奇,教学质量就会平庸无为,学校就会缺乏生气、死水一潭,不仅家长不满意,社会不满意,而且会导致师生流失,失学率升高。

    基于这一点,花门一中校务班子倾心打造特色教育不松手,舍得下魄力,舍得花本钱。尤其是课外阅读、美术书法等特色教育,构成了校园文化的又一新亮点。

    在我们的采访中,只见各班的同学午读课上正在班级书柜里查找、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我走近书柜,只见各类书籍琳琅满目,其中以科学、自然、文化、军事、政治、地理类占据大部分。我问身边的一位女同学看什么书,这位13岁名叫陈倩的女学生告诉我,她看的是《十万个为什么?》。153班的班主任刘辉介绍:2012年以来,学校投资2万多元,添置班级图书1800多册,各班都统一添置了书柜,制定了图书管理办法,规定每天中午30分钟的午读时间,老师不能另作他用,保障学生有时间阅读,实行各班定期交换阅读,确保人人有书可读,资源共享,让学生有选择阅读的权利,读自己喜爱的书。同时,学生自主阅读与老师悉心指导相结合,作好读书笔记,及时总结交流,巩固阅读成果,由语文老师和班主任进行管理指导,为学生印制统一的读书笔记,每周至少安排两个时间段组织学生交流切磋读书心得体会,鼓励学生带书回家阅读。

    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晏治齐高兴地对我们说:“尽管阅读活动时间不长,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养成了人人爱读书,个个会读书的良好风气,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还避免了急功近利和形式主义,开拓了视野,使孩子们在阅读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遨翔。”

    该校155班的男同学赵祖旺同学,原来喜欢上网,读书不认真,成绩不理想。就是这位同学,经过阅读大量课外书籍后,作文水平大有长进,还首次在学校举办的优秀作文竞赛中获奖,喜得父母夸赞学校的读书阅读真正搞得好。

    为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展示才能的平台,该校按照正面辅导、自愿报名、各取所长、活跃校园的原则,依托现有场地和挖掘资源,配备必要的设备器材,依靠教师和志愿者的共同参与,分别开设了器乐工艺、科技实践等项目,组成了军鼓、美术、书法、棋艺等4大类型13个技能小组,聘请文艺及民间艺人担任义务辅导员,以提升特色教育的办学水平。

    该校151班同学贺文彬,从小喜欢写字,且有一定功底,2012年他进入技能小组后,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无论是钢笔字、毛笔字,还是草书体、正楷体,都写得非常漂亮,苍劲有力,作品屡屡被学生们奉为“经典”,经常在校园的文化长廊里展览。据介绍,在2012年花门中心学校举行的中小学生书法比赛中,该校就有8人获得一等奖,由此筑牢了该校在全镇特色教育遥遥领先的地位。

    质量提升——促教育大发展

    质量提升,包括二个方面,即教学质量和环境质量。前者是师资水平,后者是条件改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高水准的老师,就教不出优秀的学生;没有优雅的环境,就会制约学校的发展。

    花门一中创办于1973年,原名深扶中学。1992年更名为花门镇第一中学,位于该镇理江村。这里环境优雅,鸟语花香,既享有“花园式学校”的美誉,又具有“省级合格学校”的称谓。近年来,学校千方百计争取和自筹资金200多万元,建起了现代化的教学楼、高标准的学生宿舍、美观大方的师生食堂,正在兴建的教师周转房,把学校装扮得分外妖娆,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环境好了,学生读书舒服了,来读书的孩子也多了,规模也扩大了。“学校由过去的6个班级扩展到现在的13个班级;过去的300多名学生增加到现在的700多名学生;过去的20多名老师增加到现在的40多名老师,规模扩大了一倍多。”说到学校近年来的变化,该校144班班主任陈志梅老师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过去,我校场地狭小,条件简陋,设施滞后,教室无照明、无风扇,遇到冬季的阴天时,教室里黑乎乎的。如今,我校功能齐全,设施配套,仪器室、电脑室、球场、餐厅一应俱全。”该校班主任刘花香老师掰着手指头一五一十地告诉我们:“学校占地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千多平方米,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较建校初期翻了十几番。”

    “说到教育发展,归根结底是教育质量的问题,关键还是取决于老师的素质,包括政治思想、师德师风、业务水平,工作技能等等。2010年到2012年,我校分来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特岗老师,他们天真活泼,充满朝气,进取心强,但刚出校门,教学经验少、管理能力欠缺,交个班给他们还真有点担忧。”校长禹热成跟我们说:“对于这些年轻教师,一方面要加强管理,既‘严’又‘松’,松紧有度,另一方面,要积极为他们搭建平台,发挥才智,抛洒真情,奉献激情,画上最新最美的图画,谱写最新最美的音符。”

    “我认为,当好一名称职的班主任很不容易,必须把握四个重点:即全面了解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提升人格魅力。”这是摘录特岗教师马思在2012年班主任工作汇报发言时的一段话。说到怎么做的时,她说了二件事:一件是建立学生信息档案。要求每个学生写下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父母姓名、家庭状况、联系电话、志趣爱好。这样,心里就有一本账,教导学生就会得心应手。二件是对优生、差生一视同仁。他班上有个同学,放学回家总是泡在网吧里,成绩跟不上,父母很着急,又无可奈何。马老师因势利导,与家长订个“君子协议”,学校的事她负责,家里的事父母负责。平时多关注、多关心、多提醒,稍有进步就表扬他鼓励他。坚持一段时间后,这位同学走上了正轨,脱离了网吧,成绩上升,顺利地考上了双峰一中……

    像马思这样的特岗老师当班主任的全校共有9人。正因为学校对他们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照、工作上关爱、事业上关顾,使这些青年老师各显神通,挑起了重担,成为学校的“擎梁柱”,催生教学质量大提升,教育事业大发展,教学成果迎来万紫千红:教学比武多次名列全县前茅,中考综合成绩连年攀升,居全县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