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文化味浓大熊山
2015-11-23 17:14:20 来源: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作者: 杨亲福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讯(通讯员 杨亲福)为让梅山武术促进新化县文化旅游,11月26日至28日,新化县举行“大熊山杯”首届梅山传统武术节。之所以冠名“大熊山杯”,是大熊山的历史文化味,实在太浓了。

  “十里屏开独标清胜,熊峰鼎峙半吐精华”是乾隆皇帝私访江南时在大熊山留下的名句。远望大熊山,形如上山凤。走进大熊山,爬到半山腰,刚刚竣工的天王殿、观音殿、圣帝殿和大熊宝殿,其建筑风格之独特,技艺之高超,做工之精细,让人震撼。四殿及其中华银杏王,组成宗教文化旅游区。该区是“中华蚩尤文化园”的一部分。

  大熊山又名熊胆山,神山,位于湘中娄底市新化县北端,与安化县接壤,总面积7623公顷,40余座山峰,由海拨1622米的湘中最高峰拉出宏大的山系,连绵百里,成为古梅山地域的标志性大山。

  司马迁《史记》有“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的记载。南宋祝穆名著《方舆胜览》亦称“山川熊山,已惜黄帝登熊山,意其此也”。该山古寺遗址发现有“轩辕黄帝游此山”的碑记。民间传说黄帝南巡,大熊引他至此,故名熊山。5000多年来,大熊山一直是名山。

  大熊山是梅山文明之源。相传蚩尤被黄帝和炎帝的联盟战败后,他带领部分九黎族人定居大熊山,种植了梅树、杜鹃、枫树等,以此寄托“雪里梅花开,迎来万山红”的理想。中华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石宗仁在《东夷·苗蛮的共同祖先与族称》中说:蚩尤部落即三苗先民北进中原被黄帝和炎帝联盟打败之后,一部分在中原被同化,一部分被赶到鲁豫皖地域,成为东夷,一部分回归故里南方,被称为苗蛮或南蛮。因此,“中华蚩尤文化园”正式落户大熊山。

  蚩尤后代苗蛮,即后来的梅山蛮,有崇拜枫树的习俗。相传,秋风中的枫叶红色,是蚩尤的鲜血所化。古梅山的家宅和院落,盛行栽种枫树作为风水树,并将古枫树当作神树供奉,作为不好抚养的小孩“寄娘”,还编撰出许多砍伐古枫树而遭报应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他们为了精神寄托,未来美好的向往,产生了梅山宗教,后来亦吸收外来佛教。因此,大熊山的古熊山寺、西泉寺等48座庵堂寺院应运而生,且千百年来,香火不断,香客云集。于是,大熊山以四殿为主体的宗教文化山庄成了“中华蚩尤文化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蚩尤文化园”的宗教文化山庄座落在“中华银杏王”旁。千年银杏,冠幅320余平方米。古木怪树,相拥相簇;飞禽声声,绕梁不绝;更有远山风力发电风轮,旋转不息,美不胜收。经科学论证,“中华银杏王”四周空气中氧的负因子每立方厘米高达6.7万个,益生细菌含量每立方厘米31至400个,是一个有益人体健康的大氧吧,令人心旷神怡。大熊山林场负责宣传工作的党委委员刘文介绍:“据调查。潜在的善男信女,新化县不低于10万人,加上寻根问祖游客和游山玩水游客,预计每年不会少于100万人次。”

  在大熊山,至今还存有不少蚩尤屋场,蚩尤谷和春姬峡(春姬为蚩尤妻子)。为将大熊山打造成为海内外华人的蚩尤文化祖山和精神家园,增强蚩尤始祖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2011年4月1日,由娄底市人民政府主办、新化县人民政府和娄底市旅游局承办的“中华蚩尤文化园”奠基仪式在新化县大熊山举行。

  中华蚩尤文化园占地面积12.88万平方米,概算投资9620万元,规划建蚩尤始祖文化区,宗教文化区和农耕文化体验区。如今,依“中华银杏王”打造的宗教文化区全面竣工,导游刘英武说:“开放只欠打蘸东风。”座落在山门前的蚩尤始祖文化区的“蚩尤陵”已经竣工。二期工程也已启动。不久的将来,会真正十里屏开,大吐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