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农商行和信用社不规范票据贴现业务产生的人民币1万亿~2万亿元流动性的逐渐消失,将使市场和银行间流动性保持紧张,由此带来的主要影响包括:(1)资产负债增长的放缓将对上市银行的盈利产生不利影响。我们可能会看到曾推动很多中型银行生息资产增速超过存贷款增速的同业资产快速增长势头出现逆转;(2)直接和间接资金成本上升,我们预计主要通过贴现票据来增加存款的股份制银行和一些城商行的存款增长面临压力,此外为了保持75%的贷存比上限可能也会使得大银行面临来自中小银行的激烈竞争;(3)银行吸储力度的加大促使部分券商存款(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计入同业存款项下)回流到一般性存款,这在2011 年10 月之前可能会继续对A股市场流动性造成压力;(4)对承兑票据依赖性更大的中小企业的流动性进一步收紧。
股份制银行受影响更大
上市银行票据质押回购余额从2009、2008年底的人民币1.0万亿、0.6万亿元增至2010年底的1.9万亿元,我们估算2011年一季度末已经达到人民币2.5万亿元。截至2010年底,如果按照票据质押回购占总生息资产比例来排名,宁波银行居首,其次为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如果按照余额排名浦发银行的票据质押回购资产余额最高,为人民币3540亿元,其次为兴业银行、农业银行和华夏银行。但我们认为,票据质押回购资产余额并不是影响同业规模的唯一指标,因为良好的核心负债基础可能也是同业规模的驱动因素。根据对承兑票据增长以及超出贷款增速的存款增幅的交叉检验,我们认为南京银行、深发展、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和光大银行更容易受到同业业务监管审查加强的冲击。
我们将上市银行生息资产增幅平均下调了3%,并鉴于更有效的调控而调高了信贷成本假设。我们将兴业银行评级下调至中性,将南京银行评级下调至卖出。由于这两家银行的同业存款(包括券商存款)和回购资产占比较高,我们将兴业银行和南京银行2011、2012、2013年税后净利润预测分别下调了6%、11%、11%和2%、7%、5%。另外,将兴业银行和南京银行的12个月目标价格分别下调至人民币17.6元和8.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