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中药材暴涨背后:多重因素
2011-07-12 10:42:52 来源: 作者:

中药涨价

  治病成本增加

  李秀英觉得,中药材价格一次次猛涨,受伤最深的莫过于像她这样常年和中药结伴的“药罐子”。

  今年63岁的李秀英是典型的中药依赖。几年前,当李秀英的双腿关节在阴雨天气疯狂叫嚣疼痛时,她就开始不停地喝中药了。她说:“中药是我们老祖宗的药,能治本,关键还便宜。”

  2010年以前,李秀英每天用于治病的中药成本是10元钱。李秀英每月的退休工资有1200元,吃中药的花费占到了她退休工资的四分之一,在李秀英眼里,这是可以接受的。

  2010年以后,李秀英发现,中药价格普遍上涨,而且不止一次。到了今天,李秀英每天吃中药都要花去30元钱。

  “一天30元钱,一个月就是900元。”李秀英无奈地说,自己的退休工资大部分都花到吃药上去了,不吃又不行。

  经历了2010年的价格狂涨后,进入2011年3月,全国的中药材涨价进入第四轮高峰。

  从事6年中药材批发的马琴回忆,从去年开始,中药材开始涨价,价格浮动很厉害,每隔几个月就会出现一次价格上涨。

  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最新公布的6月中药材市场价格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涨价中药材品种达371个,涨价品种约占总量69%,其中涨价幅度在21%至50%的中药材品种数量最多,有133种,而涨幅超过50%甚至达到100%的中药材品种数量也有88种。

  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已经经历了好几轮上涨,甚至是暴涨。今年一季度以来,中药材价格平均涨幅超过10%,单一最高涨幅达400%,尤其以野生中药材资源量持续减少,涨势最为凶猛。

  李秀英最看重的是中医的“简、便、验、廉”。可如今,中药价格已经摆出了一副堪与西药价格比高的架势。

  “过去涨价涨几毛,现在一涨就是几百。”一名从医20余年的老中医感慨颇多,“以前看个简单的病,开出10元以下的单张处方并不难,可如今一张处方开出的药最少也得三四十元。”

  “在新疆,中药涨价有一道明显的风水岭。新疆地产中药涨价在10%到20%之间,涨幅较小,内地中药材涨幅水平比较大,甚至有的中药材出现了翻倍再翻倍的涨价。”自治区中医院一位姓孙的中医说。

  新特药店的医务人员张新霞对中药涨价感觉明显。“去年每100克9元的当归现在标价为12元,去年还是30元一条的药用小蛇今年变成了88元。”由于涨价提高了风险,对于已经涨出天价的某些中草药,张新霞已经不敢下手进货了。

  在张新霞看来,中药最终销售价格的上涨,把中药的销售链向前推进。而马琴认为,中草药销售价格上涨直接来源于批发价格的水涨船高:“去年一公斤冬虫夏草批发价为11万元到12万元,今年价格大都在14万元左右。党参的批发价也由过去的十几块涨到了七八十块。”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数据显示,相比较去年,我国市场上的537种中药材,有84%都呈现涨价趋势,平均涨幅109%。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这个时间段里,中药上涨幅度多在21%到100%之间。

  马琴所经营的永红中药批发公司这两年把销售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新疆地产药材上,因为与涨势汹汹的内地中药材相比,地产中药相对稳定。
 多重因素

  成为涨价推手

  在当今各种物价轮番上涨时,中药材的价格上涨,对于老百姓来说并不算稀奇。但是为什么涨价次数之多,涨价幅度之大,让很多老百姓不得不予以关注。

  新疆都市报在采访中了解到,2010年,四川、云南、贵州等省遭遇了旱情重创,在众多中药行业的人看来,这是中药价格被连续刺激的主要原因。

 

  “举个例子,三七的主要产地是云南,可是去年云南一场大旱让三七欠收,这种减产的预期向市场释放了供需趋紧的信号,刺激价格上涨。”马琴说。

  “中草药属于农副产品。”自治区中药民族药研究所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主任波拉提·马卡比力说,与别的农产品一样,一遇到坏天气,就直接威胁市场。

  一边是各地大旱,另一边的供需矛盾也在为这场价格战升温。在2009年之前,中药材经历了一个长达10年的价格低谷,药农积极性被挫伤,导致许多药材种植面积萎缩、产量下降。

  与此相反的是,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环境日趋良好,产业发展空间增大导致对中药材需求出现井喷。相关数据显示,去年全国中药产业产值3170多亿元,增长29.5%,利润300亿元,增长33%,增长和发展态势很好,供需矛盾是价格上涨的根源。

  “一方面由于受到恶劣天气影响,药农弃种中草药等原因已经让中草药数量锐减了,另一方面是中药企业对中草药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中草药的供方与需方矛盾明显。”自治区中药民族药研究所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主任波拉提·马卡比力说。

  但也有相关人士认为,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草药的价位。

  波拉提·马卡比力解释道,中草药的种植和一般的农副产品种植一样,也会涉及到大量的农资和人力成本,在通货膨胀的大环境下,其它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很快就会传导到中草药的价格水平上。

  “物价上涨占重要价格上涨诱因的20%,剩下的50%的原因来自中药出产地的气候异常因素,30%的原因来自中药商的囤货行为导致市场紊乱。”自治区中医院相关人士表示。

  “在中药有涨价的良好预期中囤积货物,这在中药行业一点也不稀奇。”新疆参茸中药饮片公司销售负责人支祖进说,2009年后,药市炒作氛围呈加剧之势,部分热点品种如太子参、三七等倒手率甚至达到几十次,在短时间内造成了这些品种的中药材价格暴涨。

  “炒房,现在国家规定不让炒了;炒蔬菜,国家又有了相关的调控措施,那些手里握着资金的人就开始把目光放在中药上。”支祖进说。

  支祖进所在的参茸中药饮片公司去年6月一共购买了价值100万元的中药材,如果这些中药材放在10月份再购买,支祖进就要多花30万元。他说:“游资炒作带来的价格涨幅远远超出了中药材本身的价值,现在的一些中药价格已经与原本价值出现背离了。”

  在新疆,为了保证良好的货源,波拉提·马卡比力所在的中药民族药研究所以及相关药品生产企业不得不开辟自己的种植基地。提早预防最基本的药品生产原材料成本随着市场大幅波动。

  “对于那些短期服用中药的人来说,中药价格上涨还可以接受,但对于常年与中药为伴的人来说,中药价格这么明显的上涨会造成他们生活成本的成倍增加。”新特药店医务人员张新霞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选用中药保健,此番中药价格突涨,影响巨大。
 

  民生第一

  出招应对涨价

  63岁的李秀英现在承担的是相当于过去三倍的中药成本,这让她苦不堪言。而作为中药批发商的支祖进也成了中药涨价的被动受害者。

  据悉,中药材涨价在2011年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国务院有关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并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发改委、卫生部尽快就材料内容进行调研并拿出解决方案。

 

  据了解,下半年,国家有关部门将出台一系列中药产业的调控政策。与此同时,中药产业的“十二五”规划也渐渐浮出水面。

  “人最规避不了的就是生老病死,所以中药也是关乎民生的大事。”波拉提·马卡比力说。

  支祖进最希望国家能够拿出抑制炒房的架势来控制炒药的行为,最好建立丰富的中药储备:“炒药的人就是看见了天灾减产所以把主意打到了中药上,其实要打击游资炒作,比较容易的做法是,政府要对一些中药材进行储备,当游资因为囤货的原因导致其价格上涨时,政府可以及时将这些储备投放市场以平抑价格。”

  据知情人士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出台一个重要的中药产业政策《现代中药产业发展专项》。

  国家商务部秩序司药品流通处相关人员表示,未来国家将建立中药材重点品种储备制度,引导市场,为市场提供信息服务,并建立相应的应急保障机制。

  近期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中心和中药协会拟共同组成调研组,赴药材产区、药材市场和中药企业开展调研,这是一个好的开端,表明政府开始重视中药材涨价给民生带来的影响。

  自治区中药民族药研究所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主任波拉提·马卡比力说:“由于我国中药材种类繁多,所以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从经常被游资炒作导致价格高昂的药材开始调研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