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新化油溪发现晚清翰林倡修的茶亭 手书亭匾保存完好
发布时间:2013-12-16   来源: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作者:陈人锋
 

半岭亭茶亭全景


实竹村为开发旅游立起了“翰林”牌


伍翰林手书“半岭亭”匾额


伍翰林手书《半岭亭记》石碑


伍翰林手书茶亭对联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讯(通讯员 陈人锋)近日,新化县油溪乡下乡挖掘整理梅山文化旅游资源的同志发现,晚清翰林伍毓崧倡议修建的茶亭——半岭亭及手书亭匾、对联和《半岭亭记》石碑,保存完好,颇有文化价值。

    伍毓崧是油溪乡芬阶村人。1860年出生,光绪十七年(1882年)参加顺天乡试中举人,旋任兵部车驾司主事。光绪二十四年(1889年)参加戊戌科殿试,登二甲三十四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三十三年后,历任云南省邱北、建水、太和等县知县及镇南州知州。辛亥革命时回原籍。民国3年(1914年)再次出山,任广东省昌江县知事。期间,曾兼任广东省琼崖(海南岛)中学国文教师。民国8年返湘,在益阳县信义中学任国文教师。民国9年回家,教子侄攻读古典经文;热心公益事业,参与筹建油溪码头,设置渡船,积谷济荒。民国12年(公元1923年)建“半岭亭”。民国16年(1927年)病逝,享年68岁。著有《木公山人有韵文》六卷、《联语》一卷(1918年海口萃文斋石印本)和《棣荫堂课本》等。

    半岭亭位于油溪乡实竹村罗公坳。原由青砖、青瓦砌成。茶亭坐东北向西南,东端有住房。东北向与西南向两大门对开,大门上方均有伍翰林手书“半岭亭”匾。门口两边有四方石柱镶嵌于墙内,各有一副对联。东北门上的对联由伍翰林撰写。联曰:“半路班荆欢促膝,岭云飞絮拥行旌”。西南门上的对联是其子(宏夫)题写的:“半为利,半为名,忙中暂息;岭以南,岭以北,过去还来。”亭中墙上镶嵌有伍翰林64岁时手书《半岭亭记》石碑,保存完好,字迹清晰端庄,遒劲有力。其记从一丛山茶能给人遮阴避雨入笔,联想到人要为社会有所贡献。《记》曰:“……余每抚树摩挲而服其能蔽人而愧,人谋之疏,无以广其庇也。”“昔贤谓:行百里者半九十。以未造百里、九十止得半数,勉人以必造其极。登斯岭也,坐斯亭也,其有自顾前程,努力向往之思与?”在今天仍然很有教育和启示意义。

    半岭亭经历了两次维修补缺。据《半岭亭复捐补修碑记》和《半岭亭复修记》记载,第一次是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由伍翰林其子伍覃夫牵头,族人和乡邻参加;第二次是公元1991年,由实竹村牵头,青实乡部分领导和村民参与。

    半岭亭风景优美,与现有国家4A景区梅山龙宫仅一溪之隔。“人息亭中远眺,群峰逶迤,万木参天,披云霞而纳清风,鞭雷霆而骑日月,北望陶都,南观资水,风景四季宜人。”其所通道路过去是横阳通油溪、白溪的“陶瓷要道”。油溪青实素有陶瓷之都的美称。手工陶瓷业已有近300年的悠久历史,技艺精湛,世代相传。其陶瓷产品畅销省内外,远销东南亚。

    随着油溪旅游业的发展,实竹村着重文化旅游开发,复修了清朝始建的云峰寺,立起了“翰林牌”,并修通了梅山龙宫到半岭亭的水泥公路,为半岭亭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将茶亭文化和陶瓷文化结合起来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旅游开发项目。再者,这也可以作为梅山龙宫旅游区的延伸,给游客以更多旅游选择。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半岭亭会成为油溪一个新的文化旅游景点。

[责任编辑:康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