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新化游家:井村冲那些动人的景致
发布时间:2013-11-30   来源: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作者:邱向明 欧阳红霞

 
图为村民为了灌溉梯田在修井


图为路边的火棘


图为200亩梯田 


图为路边的火棘果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讯(通讯员 邱向明 欧阳红霞)11月29日,笔者在新化县游家镇井村冲采访时,发现有许多打动人的地方,竟然与历史相连,今稍选几处,拍成照片并写成文章,与网友同赏。

    200亩梯田,有梅山蛮的影子

    上午,笔者随村主任李革新来到该村的铁家冲,在一栋民房后,有几十人在修井,“到今天,已经有122天/人的工作量了。”组长李桂华站在水井里,一身泥水,他说。

    笔者看到:水井挖了约2.5米深,宽3米,四面将用水泥砌坎,现在都是圆木支撑着的。“参加劳动的绝大多数是老人。年轻人都打工去了,家里没有人了。”为了能够让水泥和沙子顺利运到目的地,笔者看到,从正马路上修来了小路,让车子进来。“是为了灌溉家门口百余亩的稻田。要花费25万元钱……”

    水井挖好后,还要修一条引水渠下山。“我们请来了风炮工,360块钱一个小时,打了几十个小时用去了6000元钱,我们请不起了,只好自己慢慢去打……”李桂华,一脸无奈,但是对石头的打碎,他充满信心,村民自己出力自己干了。

    在屋对面,是一层层梯田,从山谷一直层层叠叠码向天际,虽然是冬季了,一片荒凉和寂寞,但是三五牛群,在田间吃草散步,黄菊花在冬阳中温暖地摇曳,加上村民家飘出来的袅袅炊烟,这里倒是充满人间烟火味。

    现在梯田是静止的,静静地摆在天地间,远处,鸟儿在飞,公鸡在打鸣,犬们也在吠……

    学者弘征在他的论述中讲:紫鹊界的梯田初垦于秦汉朝,兴于明清。与紫鹊界不远的资水边的游家镇,应该有着同样的现状,同样的渊源。笔者仿佛看到,历史并不遥远,梅山蛮披荆斩棘挖田垦荒的声音不绝于耳。

    而几十人担水泥沙子,修水利,为明年的稻谷丰收出工出力,不正是梅山人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精神的延伸吗?
          
    山石坳杨梅,从历史深处“红”来

    笔者看到,杨梅树在冬日的阳光下郁郁葱葱,有的老人在为杨梅树培土施肥,等待下一年的丰收。

    宋人张兹有诗云,“聊将一粒变万颗,掷向青林化珍果。仿佛芙蓉箭镞形,涩如鹤顶红如火。”这样的美丽景象,如果在端午节前后,在井冲村可以看到的。

    今年6月,笔者在井冲村,看到该村的山山岭岭上长着2000余棵杨梅树,杨梅像一颗颗美丽的玛瑙,散发出特有的芳香。大人忙着在树上摘杨梅,一担一担往车上送,而小朋友、老太太在树下铺上一块塑料布,风一吹,塑料布上啪啪作响,杨梅铺满一地。

    井冲村种杨梅有近500年的历史,在新化境内很闻名,因为土质好和水质好,产出来的杨梅“很溶口”,百年以上的杨梅树还有,长得郁郁葱葱,端午节前后挂满红果。

    据井冲村村主任李革新介绍,“一般的人到县城去卖杨梅,都喜欢打‘井冲村山石坳杨梅’的牌子,井冲杨梅的特点是:入口甜,百吃不厌,而泡杨梅酒更是一绝。”

    “虽然外地的杨梅上市早,但是我们一点不愁销路!”李主任说。在新化民间,喜欢用本地的杨梅泡酒,可以“不烂糟,不混浊”。

  李主任指着面前的山对笔者说,新栽的1000余棵杨梅树,也开始挂果了。

    救兵籽,救了黄巢的兵

    初冬的季节里,山村是一幅立体的油画,山上的枫叶红了,栗叶黄了,松柏树的叶子更加苍翠……红砖黑瓦,碧绿湖水,映照高远的天空,但是这一切,它们隐隐约约显露在树丛中。

    李主任要陪笔者一行上山去看看他们的山,和山上的树。树,笔者不想花太多的笔墨,倒是无数棵火棘在山间灿烂成耀眼的风景。

    火棘像一团燃烧的火,令人温暖。不止是它的外表,而是相传它曾经救过无数的兵。

    在梅山,直到现在,人们称它为“救兵籽”,相传黄巢起义军余部,来到梅山后,被当地的财主集团包围3个月,弹尽粮绝时,起义军靠满山的火棘果,保存了实力,取得了局部战争的胜利。

    81岁村民陈芙蓉告诉笔者,在过“苦日子”的时候,有人靠采集火棘果填饱肚子,躲过人生一难。

    在井冲村采石场办公室门口,笔者看到一株高2米的野生火棘树,红彤彤的结满了果子,上前一看,像无数的红宝石点缀在枝头。

    “现在,火棘树是很好的盆景材料,种在公园里或者屋的四周,很讨人喜爱的!”与陪同笔者采访的某房地产公司负责人老袁说。

    是啊,救兵籽由养肚子的食物变成今天养眼的风景,从侧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李主任说:“联村建绿,创建卫生文明家园,使我们的新农村一步步走向更美好!”

[责任编辑:康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