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让未来离幸福更近一步
发布时间:2011-08-12   来源:娄底日报   作者:吴润民

    市委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5年,是娄底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5年,也是我市人民政协事业坚持党的领导、服从市委指挥、配合中心工作、履行基本职能、取得全面突破的5年。每一天都在革故鼎新,每一天都在探索前行,每一天都离未来的幸福更近一步……

    谋划发展大局,献策经济转型

    市委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市政协将履职重点紧紧锁定在调结构、转方式上,充分发挥政协人才和智力集中的独特优势,着眼全局,突出重点,团结各界人士,共同为我市科学发展、加速赶超战略献计出力。

    先后向市委、市政府呈送了《关于“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几点意见》、《关于积极融入长株潭“3+5”城市群建设,实现娄底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议案》、《关于正确应对金融危机,化“危”为“机”的几点建议》、《关于加快发展娄底装备制造业的建议案》等建议案。形成了旅游业发展、煤矿关闭整合、新能源建设、汽车零配件服务、交通布局调整等30多个专题调研报告。这些选题精当,视野开阔,内容翔实,观点鲜明,措施可行的报告和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和采纳。其中融入长株潭“3+5”城市群建设的建议,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采纳,确定水府庙先导区为娄底“两型”社会建设实验区,有力地支持了娄底“两型”社会的建设。关于大力发展娄底汽车及零配件产业的建议,也得到了省发改委的支持,明确将娄底汽车及零配件产业纳入了全省的汽车产业规划中,把娄底作为湖南汽车零部件三个重要生产基地之一来布局,为娄底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抢抓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关于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的意见和建议获得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迅速在市政协建议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的若干意见》,为促进我市企业直接上市融资,解决企业资金瓶颈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现已有14家企业进入市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库,5家企业进入省上市后备企业库,解决上市资金600万元,引进风险资金4200万元。全省独创的政协委员企业联络办和娄底市经济促进会及北京、广州、长沙等三家分会,由市政协主席会议和专委会分别对口联系服务,协调解难,出谋划策,使一批委员企业走上了超常规发展之路,让一群娄底籍在外精英踊跃回乡兴业,涌现了傅胜龙、梁石安、肖安江、颜春、熊卫华、樊锦文、张百鸣等一大批企业能人。

    五年来,市政协共提交提案879件,反映社情民意200多条,编印《社情民意专报》99期。对口联系的委员企业缴税过亿元,提供和安排就业数万人,接待回乡探亲、考察观光、洽谈合作的各界人士2000余人,完成招商引资项目30多个,引进资金15亿元以上,发挥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探索创新之路,搭建前行桥梁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专题批示九三学社娄底市委《关于将罗盛教纪念馆及故居列入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建议》;国家教育部派专家小组专题调研涟源市政协《关于涟源市高中负债情况的调查报告》;市委书记、市长现场批阅民盟娄底市委提出的《关于国有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的建设》……2007年以来,市政协政治协商和反馈落实方式的创新与完善,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批示、牵头督办,党委、政府、政协三办联合考评,列入目标管理、开展专项民主评议等创新措施中,走进了全国的先进行列。制度的创新不仅极大推动了政治协商工作,形成了政治协商意见落实与反馈的正确导向和良好氛围,而且对政治协商成果进入决策程序,尽快转化为决策行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罗盛教纪念馆事宜正由国家文化部承办;高中负债消减方案已由国家教育部正式制订,不久将下发实施;棚户区改造已争取到国家、省市专项经费10亿多元以及相关政策配套扶持。

    政协民主监督员由“聘”改“派”、提案办理工作专题评议、社情民意专报直送等措施的创新运用,使民主监督这个“软”监督产生了“硬”效力。根据市委《关于统一委派政协委员担任民主监督员的实施意见》,政协遴选了
100名委员担任民主监督员,分成21个监督小组派驻有关单位,参与被派驻单位重大活动、重要会议、主要经费使用等情况的监督,推动了被派驻单位工作的公开、透明和效率。2010年,市民政局、市城管局、市交通局被政协常委会确定被评单位,评议小组通过社会调查、察看办理情况、听取工作汇报等方式形成评议报告,最后由政协常委和提案委员现场无记名投票评测,优秀有奖,落后则罚,推动了被评单位办理水平的提高和落实效果的增强。社情民意专报直送领导案头,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批督办、限期查清落实、迅速反馈到位,很多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

    娄底市政协还邀请娄底籍在外成功人士担任政协特聘委员,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政协参政议政多元化,被喻为创造性举措。
 
    关注民生福址,编织和谐纽带

    转型发展,既要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更要关注和改善民生。近年来市政协致力民生改善,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
2009年起,我市的生猪再也不愁销路了。这一惠民举措是由市政协主席杨云辉率相关部门赴贵阳多次联络、协商、谈判的结果。仅2009年一年时间,我市销往贵阳的生猪达12万多头,为农民增收240多万元。

    就业是民生之本,市政协充分利用经促会和委员企业联络办平台,积极招商引资、牵线搭桥、排忧解难,促使对口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担当社会责任,直接或间接安排了
3万余人员就业。

    针对看病贵、出行难等问题,市政协委员胡均平、邓国雄等提出了加强乡镇和社区医保系统建设,增设行车标志,整治交通秩序的提案,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计划利用
23年时间投入1.8亿元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娄底中心城区的交通行车标识、指挥系统、重要地段隔离带和地下人行通道已全部落实到位。

    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组织委员向群众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助办社会公益事业,开展扶贫济困。五年来共义诊群众
2万多人次,送医送药价值1000多万元,联系捐资助学、建桥修路资金3000余万元。协调解决扶贫挂钩资金1000余万元,发动委员和机关干部职工捐赠救灾物资1800多万元。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