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助推娄底产业结构调整
发布时间:2011-05-25   来源:  作者:
 
 

    十一五,我市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到2010年末,全市中小企业户数达到3970户,较2005年净增1200户,年工业总产值850亿元,为2005年的5.2倍,工业增加值210亿元,达2005年的6.5倍。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由2005年的271户增加到657户,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中小企业由2005年11户增加到120户。2010年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279亿元,较上年增长16%,占全市GDP44%,实缴税金30.8亿元,增长19.2%,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达54.7%。
    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同样可以形成区域性竞争优势。意大利的国家竞争优势,就是中小企业集成的竞争优势。这充分说明发展不只是做大做强这条路。个人以为,未来应有“两种”竞争优势,即由500强和中小企业集群形成的“两种”国家竞争优势。就娄底而言,当前要发展产业集群,并形成战略性竞争优势,就要求中小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技术含量,优化生产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信息化助推区域竞争优势
   
    科技强市实质就是信息强市。从娄底而言,我们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是盲区,这极大地制约了竞争优势的发挥。因信息化能发挥人力资本在多样化创新方面的作用,可显著提高经济附加值。这里我想从国家层面举两个产业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全面发展规模型创意出口。这是国家战略盲区,现在多数人只知道中国是制造出口世界第一,而很少知道中国是创意出口的“世界第一”。在现有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中国完全可在有形“国际循环”(即外向型制造出口)外,形成一个无形的“国际循环”(即外向型创意出口),而且还是一个高附加值的“国际循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现已着手把中国打造成与制造业出口强国同等规模,甚至更大规模的世界创意出口强国。而这个“创意产业”其实就是典型的小批量多品种产业。它从小生产发展成现代产业的关键就在于它的“信息化”。因为通过“信息化”可显著降低社会成本,凸显产品个性化价值。
    (二)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服务业。现以信息服务业为例。过去我们推进硬件业时,周边的印度就定位在上层的软件业;当我们发展软件业时,印度则定位在更上层的软件服务业;当我们追赶软件服务业后,印度则从ITO(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信息技术外包)升级到更上层的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业务流程外包),下一步在我们走向BPO后,它又移向更上一层的KPO(Knowledge Management Outsourcing,知识管理外包)。因此,对地处内陆腹地的娄底来说,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紧紧抓住国家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机遇,尽快占据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制高点,不要老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追,因为那样是永远追不上的。
    事实上,KPO也好,众包也罢,以致于信息化等等,有许多并非什么高科技,而在于象创造生物多样性条件那样,通过网络汇聚,发挥人的多样性优势,并由此产生新产业,将在下一代人力资本竞争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且增值效果一点也不亚于高技术的产业化。
 
产业替代应注重增值效应
   
    日本丰田的教训启示我们,在下一代产业竞争中,不光要注重成本比较优势,更要着眼于增值竞争优势,要求产业结构调整预留相应的战略空间。
以“十二五”期间的商业定位为例。如果“十二五”最高点的定位,仅限于第一次流通革命最高阶段的连锁经营,因其本质是解决大规模交易(大规模生产的对应)的问题,仍是传统工业化的思路。远落后于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第二次流通革命的世界潮流,新商业文明要求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就是市委提出的“科学发展、加速赶超”,它要求我们从以下两方面找准着力点。
    ——通过网上网下结合改造传统流通业,削除不合理的交易费用。从制定产业结构政策来说,这意味着要把流通领域中的传统暴利产业,提前定位为衰退产业。而现我们还在拿落后当先进,大干快上地建设有形商场,这从长远看的确问题多多。
    ——推动以成本竞争为中心的制造销售,向网上网下结合的增值服务业发展,给衰退产业提前预留出路,其增量空间在于依次发展服务差异化、多样化、定制化的产业业态。总之,要从小批量、多品种、多角度寻找增值出路,切实让“信息化”推动产业的演进。
 
突破社会资本的产业瓶颈
   
    将经营环境产业化,是增值产业发展的关键突破口,就是把社会资本当作产业来发展。社会资本与增值业务的关系,好比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关系,离开由关系和信任构成的社会资本,增值业务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实,关系与信任这两个方面的产业化,就是一种社会资本产业。其特点是把经营环境产业化,以往说的营造环境,即以政府为主体,实现环境产业化。
    首先,要把支撑服务业作战略产业对待。支撑服务业(B2B2B,B2B2C)等ASP平台,是为B2B和B2C提供支撑服务的产业,是以信任为核心的产业。其信用、支付、认证等是重中之重。阿里巴巴形成的网商生态系统就是一个典型。从娄底当前所处的阶段看,我们应尽快制订保护性的“信息化”产业政策。
    其次,要将价值网络作为战略产业来发展。价值网络是以关系为核心的产业。一是服务体系(包括专业与综合的服务平台),方向是将服务网络产业化;二是产业集群,着力推动中小企业网络发展;三是产业园区,使园区服务产业化;四是大企业平台,主要着眼于带动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市里应制订相应的鼓励政策。
    第三,要让信息化成为附加值的增长点。它不限于生产性服务业,对消费性服务业也适用。我们知道所有社会资本产业,只有依靠互联网,才能真正形成竞争优势。制造业与各行各业提高信息化附加值,应该成为发展的方向。
    显然,娄底“十二五”期间的产业政策,一定要跳出“一叶障目”的技术思维。从战略高度眺望“单一品种大规模生产向“小批量、多品种”转变这一趋势,围绕“信息化”这一潮流做文章。具体就是要从产业政策上,树立“信息强市”的观念,从社会资本产业切入,大力培育多样化增值服务业;从产业组织政策上下功夫,向做大与做小并重调整,支持适应“小批量、多品种”产业形态的健康发展,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济;特别在产业关系政策上,要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要经济与社会效益并重,切实调整好各方的利益关系,并以此向中小企业适度倾斜。
         
  (本文作者为娄底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  聂斌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