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当死走到路尽头的时候,生便开始了
发布时间:2012-12-04   来源: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作者:田雨 易玉芝


当死走到路尽头的时候,生便开始了
——对‘非霍奇金性淋巴瘤’患者梁经满的采访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讯  (实习记者 田雨 易玉芝)“我连一些花生都吃不了,完全咽不下去。因为,这种病破坏了我的唾液腺,我的口腔分泌不出唾液。所以,每次进食都得依赖水,或是汤之类的,那样我才能把东西吞下去。有时候,我就在想象以前吃东西时,有唾液分泌,那应该是非常美妙的。”非霍奇金性淋巴瘤患者梁经满意味深长地告诉记者。


    梁经满,男,今年22岁,涟源市石马山镇紫花村人,在家排行老四,上面的三位姐姐均已出嫁。父亲梁裕友69岁,母亲谭雪梅65岁,皆为农民。

    12月1日,记者应梁经满的求助赶往涟源市石马山镇紫花村,并见到了这位素未谋面的年轻患者。


    梁经满一家三口


    梁经满家的厨房


    梁经满的荣誉证书

    父亲的教导:男儿要敢于担当

    紫花村极为偏僻,车子经过的地方,稀稀拉拉地伫立着几户人家。梁经满的家住在一个僻静的山脚处,屋后翠绿丛生。由闹市进入山里,两种生活的场景交织在脑海,乡村的宁静更加让人觉得闹市竟是那般的浮华。

    梁经满一家三口站在门口。见到记者,梁景曼的母亲似乎有点激动,但是却不曾言语,只是恭恭敬敬地站在梁景曼父亲的身后。梁景曼的父亲憨厚的微笑着,有点拘束。这位老汉的头发花白,眼角两侧坑坑洼洼的皱纹,簇拥着一双质朴而明亮的眼睛。梁经满倒是比较自然,只是戴着帽子的他,显得有些疲惫、憔悴。

    走进屋内,一种寒意从心底升腾而起,原本不大的堂屋,因为没有任何家具的陈列而显得异常空旷、冷清,由堂屋的右侧进去是一间里屋,屋内没有点灯,只是由蒙了一层薄膜的木窗处,映射出一片微弱的白光照亮着,屋子里黑白分明。

    父亲梁裕友是个普通的农民,以务农维持着整个家庭的生计,这似乎是父亲几十年一直不变的生存状态。梁经满的三个姐姐,靠着父亲一手拉扯大,已经很不容易了。然而,在梁经满还很小的时候,自己的母亲患了精神病,父亲既要照顾带病的母亲,为母亲四处寻医,还要为家里的生计劳苦奔波,父亲一直是梁经满心目中的靠山。可是如今,年近古稀的父亲却是两鬓花白,斑纹骤起,已经不再是小时候自己眼中的那个年富力强的父亲了。

    “我未出生前,父亲是家里唯一的男人。然而,我出生后便是家里四姊妹中唯一的男孩。父亲为这个家付出了一生的心血,是家里的顶梁柱,他所做的这一切告诉了我这样一个道理:男儿要敢于担当。”梁经满神情凝重地说。 

    病魔纠缠12年,挡不住一颗寻梦的心

    谈起自己的身体时,梁经满竟有几分惆怅。

    早在七岁时,梁经满身体的病状就已显现,那时他只是感到鼻子不舒服,出气不通畅,但是他并没有告诉家里人,每一次感冒他鼻腔都会疼痛,他都自己忍着。直至上高中时,他病情有所加重,而且身体越加虚弱,容易感冒,他还时常感到头脑昏沉,偶尔晕眩,此种病况严重阻碍了他平日的学习,但是病魔并没有打垮他学习的信心,凭着自己刻苦努力,他的成绩一直比较优秀。就这样,他带病坚持了高中三年的学习。

    “特别是父亲,他对我的期望最大,他一直希望我能够走出这大山,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常对我说,大山里的孩子,唯一改变自己的命运的道路,只有读书。因此,我不想让他失望。”梁经满回忆起当时学习的情况,这样说道。

    2008年的高考终于结束,然而,他的病情也在高考那年严重恶化了。无奈之下,梁经满只好在家人的陪伴下,去了长沙湘雅附二医院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为非霍奇金性淋巴瘤。这个消息,对于梁经满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同时,他这一年的高考成绩,并没有达到他所要的理想状态,只能被湖南第一师范录取。然而,这双重的打击,并没有让梁经满服输。一方面,他决意要把病治好,不然,将会影响整个大学的生活。另一方面,他就想通过治病期间再一次复习,备战高考。于是,他选择复读。

    可是最终,命运并没有眷顾于他,由于病情的反复无常,治病期间几经折腾,严重影响了他的复习,因而他2009年的高考成绩,不尽如人意。最终,他欣然选择就读于湖南职业技术学院,学的是轻化工程专业,他想通过学一门技能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幸运的是,经过一年的治疗,梁景曼的病情得到了基本的控制,这对于他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山重水复,梁经满的求学道路,几多坎坷,几经磨练。然而,他最终还是圆了自己的大学梦,见到了“柳暗花明”的人生华景。

    老父亲的呐喊:救救我的孩子!

    有梦的人是幸福的,梁经满能够亲手编织自己的大学梦,更是一种幸福。他眼看着三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精彩落幕,不料想竟然出现了意外。2011年的10月份,他的非霍奇金性淋巴瘤病突然复发,厄运再一次席卷而来。

    “那段时间,我被安排在一家工厂进行毕业前的就业实习,工作的时候经常会接触一些化工原料,高温下的塑料散发出的气体是有毒的,我的身体受到刺激,因而导致了旧病复发。”梁经满的眼神中饱含着无奈。

    梁经满病复发后,病情十分严重。

    “我身体的免疫力下降了,一感冒就高烧不退,而且头部,鼻腔也会剧烈地疼痛,感觉自己的身体像个刚出生的婴儿一样,那么脆弱。”梁经满告诉记者。

    然而,最让梁经满难以承受的,并不是病魔给自己身体带来的苦痛折磨,而是家里年迈的父母,也跟着遭罪。

    “我母亲的身体也不怎么好,也常常生病。父亲自己种菜,挑到城里去买,挣点钱,很不容易。原想,我毕业工作后,可以撑起这个家,想不到我又旧病复发了。治病需要花那么多的钱,他们已经无能为力了。我的三个姐姐也都是农民家庭,过得很拮据,他们也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帮我。”梁经满沉重的说。

    如今,梁经满正在河南的一家医院接受治疗。医生告诉他,要想完全控制病情,需要8个疗程,而每个疗程的费用就要将近3万元。而至今,梁经满的医疗费就已经花了8万多元,这8万元大部分由几个姐姐家倾力支助的,其余是村里人,同学,以及其他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的。

    巨额的医疗费,成了梁经满一家最人难以言说的疼痛。梁经满的父亲梁裕友坐在长凳上,好似有什么沉重的心事,当记者问到他有什么愿望的时候,他抬起头,眼眶中噙满了泪水,激动地说:“希望大家能救救我的儿子!”一位年近古稀的父亲面对着自己生命残衰的儿子,他除了希望有人能救救他的儿子,还能说出其他的什么吗?

    记者与患者的对话实录

    记者:“你觉得什么是幸福?”

    梁经满:“昨天,我从医院回家,刚一进门,父亲、母亲就仔细地看着我,并说我治疗后的气色好多了,听到这话,我哭了。以前,总以为幸福得付出很多代价,感觉遥不可及,但现在我觉得能够看到父母得到宽慰,不要为我担心受怕,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记者:“你觉得磨难对你的生命意味着什么?”

    梁经满:“当死走到路尽头的时候,生便开始了。其实,磨难在我看来,就是死亡困境不断延续的过程。如果,没有这种困境延续的过程,人便很难体会生命本身存在的美好,有句话说向死而生,也许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记者:“你康复以后,有什么打算?”

    梁经满:“首先一定要牢记保养好身体,至于别的吃的东西不用担心,上帝给你一条命,也会给你一碗饭。其次,这一次得到这么多人的帮助,我想以后尽力去传递一些爱心,让这个世界多一份关爱、温暖。”

    记者:“此刻,你心里最想说点什么?”

    梁经满:“我最想对那些认识的朋友,或者是不认识的朋友,说一句:好好珍惜自己的身体,希望他们生活平平安安!”

    记者手记好好珍惜自己的身体,希望他们生活平平安安!”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在梁景曼的心中却是如此地珍贵。记得,作家米兰·昆德拉曾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写过这样一句话:“负担越沉重,我们的生活就越贴近大地,生命就越靠近真切和实在。”也许,梁经满的故事并不惊天动地。可是,他与病魔不断斗争的顽强精神,以及对生命不可抗拒的残酷体验,却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珍爱生命,平安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