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孔融让梨,该不该有标准答案?
发布时间:2012-04-20   来源:新华博客  作者:随礼不吃饭


    背景:核心提示: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考试中,上海一名小学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题目时称“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大大的叉。该名学生表示,4岁的孔融不会这样做,才这样写答案,并坚信没有答错。网友认为,“言之有理”就算对,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更不能算错。(网易)

    一个讲了许多年的老故事,如今遇到新问题:孔融让梨,是现象,还是美德?从老师设计的那道题来看,让人分不清。题都分不清,教育的主导方向让几岁的孩子如何去把握?

    孔融让梨,首先是现象,然后是美德。懂得谦让恭敬,我们确实应该从孩子起就进行教育。网友认为,“言之有理”就算对,这是从出题答案本身来说的,但这样真的就对了吗?当然不是。因为让梨这个故事本身,不是让梨,而是培养一种美德。

    纠结在让不让梨中,是教育的失败。让梨事小,美德事大。教育者这一点都分不清,而是出了一个呆头呆脑的问题: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在孩子还不知道美德是苹果还是梨子的滋味之前,当然会有自己的选择。让,是不想吃;不让,是特想吃。这很正常。

    结果,孩子的答案遭遇红叉。大大的、让人沉重的红叉,给活泼好动、追求好奇的孩子会是什么影响呢?孔融让梨彰显美德,老师给叉又说明了什么?

    美德教育,身传胜于言教。喋喋不休地讲故事,满堂灌也不过四十分钟左右。但孩子大多时间在父母身边,在社会这个圈子认知事物。只有身边都是这样的故事,才能让孩子从中认知到这个“梨”让不让。

    “梨”,其实是“礼”。作为教育工作者,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老师们,如何让“礼”字贯穿在学科中并让学生们正确的接受消化掉,成为健康成长的营养,任重道远哪。

    孔融让梨,该不该有标准答案?也需要教育者之外的人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