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冷门农产品暴涨暴跌的逻辑
发布时间:2012-03-28   来源:农博网  作者:

    10元两根的大葱、20元/公斤的香菜、2月下旬以来全国疯涨的白菜价……冷门农产品暴涨还在继续。

    这样的片段似曾相识,犹记得,农产品涨价之声此起彼伏的2010年,大蒜、生姜、辣椒、花椒、土豆、绿豆等相继在价格“武器化”中沦陷。

    暴涨过后即为暴跌。去年一年,除上述冷门农产品创造的价格神话破灭外,大葱、白菜等多个价格暴跌版本相继上演。冷门农产品的价格涨跌消息在版面上起伏,其暴涨暴跌的原因也不可避免地被各方关注。

    当我们梳理这些案例并加以分析后发现,虽然并不能彻底排除其他因素的助推,但上述冷门农产品的暴涨暴跌逻辑中,均存在“短期恶炒”的游资身影。

    首先,炒作的对象为生活必需品的冷门农产品,选它们,是因为除了市场需求有支撑以及产品的可替代性较差外,上述农产品生产受到季节性的限制,在短期内无法大量生产,弥补由于囤积居奇所造成的市场“空白”,所以常常成为首选。

    对象一旦选中,联手布局便成为必然。这一切正如某观察人士所言,如与产地的农户签订生产包销协议,以较低的价格有效控制货源;如对于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出货节奏进行控制,造成缺货和惜售假象,推升产品价格等等。

    通过上述操作,“买涨不买跌”的需求恐慌即被挑起,价格再次被推高。利润驱使下,二级、三级炒家跟风进驻。

    这种行为不仅短期内很难捕捉,而且常常能规避相应的政策和物价部门价格监管的风险。于是,当政府价格干预大棒挥舞起来,作为始作俑者的炒家早已完成了掘金大戏,结束战斗。留下的只是不明真相、只会跟风的二、三级市场的散户以及最底层的农户们那一张张哭泣的脸。

    因此,在新一轮的冷门农产品价格暴涨再次袭来的当前,我们与其纠结于“下一步被炒的是谁?”,不如在流动性泛滥并未彻底解决的背景下,思考怎样彻底防止随后出现的价格暴跌。

(责任编辑:朱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