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湘军文化对杨家滩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06-16   来源: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作者:刘明华

  湘军文化对杨家滩的影响

  中华数千年的文明传承产生了丰富多元的文化现象,春秋战国时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相互浸透,相互角逐,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学”,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影响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余年,然而湖南独特的地缘环境和源远流长的风土民俗以及中原南下的儒家思想使之逐渐融合和发展,形成了影响湖南乃至中国社会发展的湖湘文化。晚清湘军的崛起,又将湖湘文化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杨家滩作为湘军始源之地,形成了独特、丰富的湘军文化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湖湘文化对湘军文化的影响

  1、湖湘文化源于炎黄文化

  湖湘文化不仅源自千年,而且源于炎黄文化和前炎帝神农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湖南却一直是最可信的神农故地,湖南炎陵县鹿原陂是始祖炎帝长眠之地,具有浓厚的炎帝文化氛围。神农氏族从陕甘迁入澧阳,形成了定居农业的基本经济形态,将稻作文化发展到了规模农业。制陶工艺亦相当娴熟,以多种形式的釜、白陶、彩陶最具特色。6500年前,澧县城头山古城和稻田的发掘,证实了神农氏“日中为市”的传说记载。澧县八十当遗址发现一些台基式建筑,其中一座房基中间主体部分高出地面约40厘米,四角向外伸出呈犄角状,平面呈海星状。这种礼仪中心遗址提示人们:澧县八十当是神农时代的中心所在。第一代神农从这里出发南巡为民治病,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于茶陵。神农氏族因缔造农耕文明而被拥戴为中心氏族。整个神农时代的湖湘文化在神农氏族中心发展起来,也就浸透了神农氏族文化的精神。炎帝神农氏传八九代后,其势渐衰,受到九黎族压迫,为蚩尤所败,后联合黄帝部落打败蚩尤。尔后炎帝部落逐渐北迁,至今河南、山东一带,因其地平坦,气候较温暖,适于原始农业,遂以农耕为主,形成定居的部落集团。初都陈,即今河南淮阳;再迁鲁,都曲阜。最后一代炎帝榆罔与黄帝交战于阪泉(今山西运城或河北涿鹿两说),败于黄帝,叶落归根于其先祖寝陵附近。此后,炎、黄两族部落开始融合而为华夏民族,占据了中原地区,在黄河中下游两岸的广阔土地上逐渐创造发展起来,成为伟大的华夏文明。 炎黄集团从此进入国家产生前的酋邦时代。黄帝成为首任酋长,继续高举炎黄联盟大旗,将炎帝开创的原始文明推向新的历史阶段,从而奠定了一个世界上民族和人口最多,垂数千年稳定统一的文明古国巩固了基础。

  2、胡安国开创湖湘文化

  胡安国是两宋时期著名的经学家、理学家和政治家。胡安国早年拜程颐、程颢弟子杨时为师,研究性命之学,得程学真传。其治学理念,上承“二程”,下接谢良佐、杨时,在理学发展史上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朱熹任湖南安抚使期间,一直与朱熹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不存门户之见,抱着兼容并蓄的态度,对与程朱理学不同的陆九渊心学派、陈亮事功学派并不一概否定,而是互为取舍,提出“性天下之大本”的性本体系,兼容了二程的理本论与陆九渊的心本论以及佛家、道家的一些学术观点。胡安国官居湖南提举学士、 中书舍人兼侍读等职,因与权奸秦桧不和,曾一度退隐于湖南湘潭,定居碧泉,建碧泉书院,前后居潭三十余载,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专门从事《春秋传》著作。胡安国感于时事,志在经世济民,反对“腐儒”学风,主张“通晓时务、留心经济”,强调“践履”, 被称为湖湘学派的先驱者。他从治《春秋》到著《春秋传》30卷,所著《春秋传》成为后世科举士人必读的教科书,成为宋代理学家以义理治《春秋》的代表作。又著《资治通鉴举要补遗》100卷,《文集》15卷。著书讲学,从游弟子数十人。然后又在衡山山麓办文定书院,以讲学撰述为业,胡安国传学子侄胡寅、胡宏、胡宪,还吸引了众多湖湘士子前来就学,胡宏传学张木式,张木式传湘中门人33人。他们先后讲学于碧泉、岳麓、南岳等书院,培养大批学者,形成胡氏学派,人称“稳山之学”、“潭学”,黄宗羲称之为“湖湘学派”。从而奠定了一个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理学派别——湖湘学派。

  3、湘军的经世济世、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是湖湘文化的显著特征

  晚清湖湘文化的发展,鸦片战争前后的道光年间可以说是滥觞时期,以陶澍、汤鹏、魏源、善化二贺(贺长龄、贺熙龄)、唐鉴等人为巨擘,从而导引出以经世致用为特征的湖湘学风的兴起,为晚清湖湘文化的发展开创了先河,奠定了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的基本内涵和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趋势。湘军崛起时期,是近代湖湘文化得以弘扬和发展的时期。可以说,湘军人物对经世致用的湖湘学术的阐扬,湘军创造的湖南人文荟萃的景观,将近代湖湘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可以说是它最为辉煌的阶段。湘军文化的经世济世、敢为人先、心忧天下的学术价值取向,派生出了取笃实践的实干精神、心怀天下的爱国精神、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献身精神,继承了前辈先贤的思想遗产,并为之发扬光大,从而使湖湘文化的内涵得以丰富和弘扬,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师事唐鉴,学术较多理学色彩,但同样讲求经世之学。对汉宋之争,他颇不为意,主张兼取二者之长,并注重经世之学。咸丰元年(1851),他就决意对官制、财政、盐政、漕务、钱法、冠礼、婚礼、祭礼、兵制、兵法、刑律、舆地、河渠等14件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予以研究,稽其得失损益。左宗棠与贺熙龄有师承关系,与贺长龄、陶澍也属师友关系,受他们的影响较深,对科举制艺不感兴趣,醉心于经世之学。他认为“读书当为经世之学,科名特进身之阶耳”,所以精研《皇朝经世文编》;这就使他在太平天国兴起的“天下危累”时期,出而从幕,先后在张亮基、骆秉章幕内,赞襄军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赢得了“天下一日不可无湖南,湖南一日不可无宗棠”的极高评价。最终出幕领兵,成为晚清举足轻重的封疆大吏。罗泽南有远大的抱负,他“不忧门庭多故,而忧所学不能拔俗而入圣;不忧无术以资生,而忧无术以济天下”,尤留意经世之学。是一位志在鸿鹄的出世之士,他率先与李续宾创办团练,托人积极游说曾国藩出山,曾国藩后来称赞其为“湘军之母”。当曾国藩起而创湘军之时,他不但自己出山,且率领一批弟子共同加入。培养出李续宾、李续宜、刘腾鸿、刘腾鹤、王鑫、曾国荃、曾国华等一批经世之才,他们以后都成为湘军的骨干;李续宾师事罗泽南,“穷阴阳之变, 旁及州域形势”,未入湘军之前,就对湖南的山川地形,绘制成图,为日后湘军作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刘蓉也是湖南士子群中有影响的人物,他与曾国藩相识较早,学术倾向也基本一致,主张为学当匡世济民。他们从其先贤前辈开创的经世致用的湖湘学风中濡染出来,继承其学术传统,力图以所学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二、杨家滩的历史沿革

  杨家滩是湘中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远古时候杨家滩就是九黎蚩尤与炎帝农神文化的交汇地,是汉文化与梅山文化的交汇地,是汉民族与九黎民族的前沿碰撞地;历史上是水陆要塞、兵家争地、汉黎杂居。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在湘中建制连道县,系县治龙城所在地,隶属长沙国(郡)。后因梅山九黎民族的不断骚扰,朝廷鞭长莫及,南北朝宋国武帝刘裕年间,连道县并入湘乡县管辖。唐初高祖武德年间,有杨姓大族在此定居,始称“杨家垸”,因垸子地处涟水北岸河滩,后称“杨家滩”。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湘乡循区编都建制为集祥乡。杨家滩的地理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说:狭义专指杨家滩古城,面积2平方公里;广义的杨家滩地区为湘乡县的集祥乡,下辖锦石、清溪、纯化、崇信和敦行五都,其境域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杨家滩、枫坪、太和、常林、古楼、百亩、斗笠山、甘溪、明镜、金石、快溪、水洞底、新禾、山塘、灌湄、塘湾十六个乡镇,总面积约598平方公里。民国初年,集祥乡改为集祥镇。民国十九年(1930年),湘乡行政区划改制,杨家滩地区建制为湘乡第十区,集祥镇改为杨家滩镇。杨家滩作为湘乡、安化、邵阳交界处的交通要道,逐渐发展成为当时湘邑西南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的中心。盛时,“商贾云集,烟火万家”,有“小南京”之誉,时人称之“把把戏戏南岳山,花花绿绿杨家滩”。

  三、人文荟萃,风光秀美的杨家滩

  1、湘军始源,千将云集。

  清道光三十年(1851年),洪秀全在自己三十八岁生日(十二月初十日)的这一天,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万寿起义”,信徒两万,号称“太平军”。两个月后建国号为“太平天国”,洪秀全为“太平天王”,称清廷为“清妖”。一个国家、两个朝廷,开始了持续13年的血腥厮杀。湖南的知识分子再也不能按正常的秩序科举入仕,纷纷举办或投入团练。逐渐融入、投入到曾国藩为统帅的湘军旗下。湘军不但是一个军事集团,而且是一个政治集团、文化集团。这个集团,拥有众多的文官武将,或为国家栋梁,中枢辅臣,或为封疆大吏,镇守边陲,实现晚清时期的同治中兴。

  曾国藩率领的湖南军队称为湘军,这种大而化之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历史丰富的细节,其实湘军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最初“湘”并非指湖南,而是指特定的湖南湘乡县,曾国藩奉旨办团练之初,是罗泽南、李续宾、王鑫招募团练整训成的勇营,因此这支湘勇部队,是狭义上的湘军,是湘乡人为基础曾国藩直辖的勇营,后来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湖南各地勇营都加入了曾国藩的作战序列,湘军概念就发生了变化,“湘”不再是湘乡而是指整个湖南。

  清咸丰二年(1852年),“湘军之母”罗泽南讲学杨家滩地区,以生员身份率先与李续宾、李续宜、刘腾鸿在杨家滩组建湘勇团练,湘乡知县朱孙贻亲来杨家滩考察和指导,李续宾就是湘勇参谋长。咸丰三年(1853年)七月,罗泽南、李续宾率领杨家滩为主体的一千一百人湘乡勇队增援邻省江西,驻扎在南昌得胜门外的七里街。将湘乡勇分为两营,罗泽南所部曰玉字中营,李续宾所部曰右营,中、右营皆三百六十人饷于官,余四百人曰余勇,由李续宾募饷以食之,罗泽南不愿管这四百余勇,皆隶属于李续宾。另王鑫部曰左营,实自成一军不相统属,留在湖南。增援江西后,湘乡勇北上南昌作战第一次打出了“湘军”的旗号,湘军名由此而始。后罗泽南阵亡于武昌,其中营部属归于李续宾湘右营,至此李续宾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湘军统领。湘军转战十余年,杨家滩将士是肃湖南、复武汉、援江西、攻九江、战安庆、克金陵,继而北上,转战川陕云贵,消灭太平军余党的中坚力量。杨家滩子弟在汹涌的历史潮流中脱颖而出,湘右营、湘后营、果后营就在杨家滩崛起,在《清史列传》中,杨家滩就有刘岳昭(云贵总督)、刘连捷(安徽布政使)、周宽世(湖南提督)、刘腾鸿(道员)、刘腾鹤(道员)、李续宾(浙江布政使、巡抚)、李续宜(湖北巡抚)、萧启江(江西布政使)、萧庆衍(安徽总兵)、萧庆高(汉中总兵)、李杏春(直隶知府)等十一人列于“国史”,占湘乡籍三分之一,三大家族将领占两席(李、刘),十五位统领占七席,总督、巡抚、布政使、提督、总兵等三品以上文武大员达六十多人,六品以上达千余人。综上所述,杨家滩谓之“千将云集,湘军故里”,是湘军始源之地。这些湘军人物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英勇作战,敢为人先,靠的就是正直刚毅的血气,敢啃硬骨头的勇气,忠君爱国的儒气,最终取得了收复半壁江山的全面胜利。同时湘军精神“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舍得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湖湘人,为后世所推崇,推动和影响了近代湖南乃至中国社会的发展。

  李续宾是一位常胜将军,他领导的湘右营是当时最强大的军队之一,是这支军队的缔造者和指挥官,他的白色将旗象征着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往无前。续宾在湘军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冀齐名。李续宾胆大于身,沉默善思,武艺高强,多才多艺,且忠义豪侠,“遇敌,则以人当其脆,而已当其坚;粮仗,则予人以利,而自己取窳;分军则留强者予人,而留弱者以自隶。士卒归心,乐为之用”。湘军乃异军突起,李续宾直接统辖的人数远远超过了罗泽南的中营。湘军每营最初定编三百六十人,称为“小营”,后来改为五百人,称为“大营”。这种营制,是曾国藩与罗泽南制定的。但是,李续宾的部队从来没有采用这个营制,因为他很擅长使用“余勇”。他的右营总是由定编勇丁加上“余勇”组成,所以人数大超规定。他长期靠自己募捐或用私财来豢养一批余勇,使他在营制问题上可以有所作为,是指挥部队游刃有余的一个法宝。三河之战中,面对多于自己几十倍的太平军进攻、包围,毫无畏惧,勇气百倍,怒马当先,往来奋击,把生还的希望留给他人,李续宾对部属哀叹:“吾军兴十年,前后数百战,出队不望生还,今日必死,不愿从者自为计”。说毕,朝北方叩首,跃马入阵,力战而亡,时年四十一岁。清廷咸丰皇帝闻讯流涕,手敕曰:“惜我良将,不克令终。尚冀忠灵不昧,他年生申,甫以佐予也!”。

  李续宜谋而后定,筹画大局,勇于担当。奉令接替其兄李续宾三河军溃、精锐尽失之重担,使其重振雄风;后又挑(胡林翼疏荐)湖北巡抚之重任,受命于湘军及东南时局危难之时,后经其治理,吏治、军事、民生为之振兴,积劳成疾,卒于家中。

  刘岳昭一路军功迁升至云贵总督。转战川陕,收复云贵。“岳昭统兵十余年,转战数千里,歼除巨憝,叠克坚城。建功之地,黔蜀为多;任事之艰,云南为最”。他长期与云、贵、川少数民族打交道,利用灵活多变的作战方式,分化瓦解敌人,鉴别善恶,扬长避短,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建立功勋,为云、贵、川边陲稳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刘岳昭在著名之横江大战中损石达开四万大军,斩敌将五十,石达开被迫退回昭通东川,战略主动尽失,以致后来扼腕痛惜兵败大渡河。同治二年(1863年),刘岳昭效仿东汉名将窦宪击败匈奴登燕然山留题之举,在石门山(今高县)巨石上题刻“勒愧燕然”四字。

  刘腾鸿是个有天赋有头脑的猛将。腾鸿将湘后营,树黑帜,太平军望而生畏、望风而逃。历次战争中霸得蛮、舍得死。瑞州战役中,刘腾鸿率部对瑞州城发起猛攻,先夺太平军南门炮台,复扑东门,毁其城楼,身自督战,激战之时,身中五枪,倒地不起。次日,破城心切的刘腾鸿裹创前往,令兵勇抬着一线指挥。当攻城之战快要得胜之时,突然中炮,洞开左胁,临终语弟腾鹤曰:“城不下,无敛我!”全军皆泣,冒火登城,斩敌过半,终克瑞州。

  刘连捷大小两千余战,连战连捷,深受曾国藩器重,曾国藩赠名连捷而得名。罗泽南以刘连捷谋勇兼优,推荐给湖北巡抚胡林翼,委带副后营独当一路。后来,曾国荃部在江宁攻坚战中,太平军悍将李秀成“以劲贼六十万来援,官军不满三万,贼围数重,垒列巨炮环攻,复穴地轰官军营垒,兵士死亡枕藉,有议暂退江北避贼锋者,连捷不可,使其弟归诀父母,誓以身殉”。

  2、历史遗存,雅朴恢弘。境内宗祠寺观、堂屋小苑、石路亭碑、津渡桥梁等各类历史建筑星罗棋布,现存传统建筑30余处,保存较好的有老刘家、汲古书院、德厚堂、光远堂、存厚堂、师善堂、云桂堂、馀庆堂、静养堂、宝让堂、三德堂、勤俭堂、彭氏宗祠、岳平峰药王殿、凤凰寺、胜梅桥等建筑遗存,其中7处湘军故居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汲古书院被誉为“湘军黄埔军校”。将帅府邸气势恢弘、庭院幽深,堂内布局科学,工艺精美,雕梁画栋,美观古朴。建筑设计和制造工艺充溢着江南小镇古老文化的韵味,大多为四进七纵布局,极个别为五进七纵布局,走廊纵横交错如同迷宫,天井极具特色,占地面积达两至四万平方米;寺庙宗祠庄严古雅,香火鼎盛。 古城从明末开始初具商业稚形,至清末形成了三纵三横有一定规模的街道,面积达两平方公里。古城原有八大城门,即正东门、紫气门、庚生门、光裕门、镇南门、北门、迎恩门、中和总门。盛时商贾云集,有“花花绿绿杨家滩”之誉。此外馆藏和民间收藏的湘军历史文物达到六千余件,有的为国家二级文物(大多为打开南京进洋财之文物)。

  3、自然风光,纯美奇秀。生物资源丰富,有植物王国、天下药山之称——龙山国家森林公园,龙山为南龙腹地,全国两大药王朝圣之地。万亩竹海葱郁,名贵动植物繁多,名贵植物有黄花梨、红豆杉、楠木、丹桂、喜树;名贵动物雀鹰、褐耳鹰、松雀鹰、凤头鹰、猴面鹰、赤腹鹰、白鹇、白鹭、红腹锦鸡等18种。负氧离子极高,每立方厘米35000-70000个,是典型的天然氧吧。自然景观纯美,岳平顶海拔1513.6米,雄居48面龙山之中;国家3A级飞水漂流,途经九泷十八滩,落差150米,全程4000米,乘船飞流而下,两岸群峰巍峨,森林葱翠,竹海婆娑;仙人石瀑布,宽5米,落差154米,疑似银河落九天;将军石情人谷,全程4000米,野营溯溪,情趣盎然;石门溶洞石笋、石柱、石钟乳千奇百怪、晶莹剔透;孙水河谷生态园、春晖农业园、宇城度假村、沃林农庄,规模经营,硕果累累,风光无限;还有铁狮坪瀑布、青龙瀑布、半山瀑布、仙人石、仙人桥、观音崖、情侣溪、秀溪崖、藏金洞、老龙潭、小瑶池、一柱天、宝石残月、观音送子、七姐升天、神龟望月、双猿守门景致壮观,各具特色。集大自然奇、险、秀、幽于一体,是休闲、度假、养生、观光的理想之所。

  4、民俗风情,独特浓郁。一是民俗活动丰富。至今尚存武狮十八般武艺、文狮七十二台故事、把子龙108个故事和端阳龙舟文化;诗联、书画丰富多彩。二是传统美食众多。湘军水火席、余家井凉粉、油炸豆腐、翡翠豆芽、玉带面条、龙山野菜及湘军干粮(羊角棕子、桐叶醮耙、五香豆腐、红薯系列制品)等传统美食驰誉三湘。三是地域文化独特。龙山是“药王”孙思邈、“医圣”张仲景、“药圣”李时珍等历代神医采药、悬壶、隐居之所,孙思邈在此撰写《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现为江南著名的药王文化朝圣之地。这里名医辈出,形成了传承千年的“快溪水师”和“甘溪郎中”等医药世家。四是手工制艺犹存。铸铁、石雕、根雕、竹雕、榨油、制称、制伞、制鞋、打铁等传统手艺传承不绝。

  四、杨家滩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路及方向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发展的强大动力。但要真正让文化转变成为一个地方的软实力和硬经济,不是一蹴而就之事,需要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运作。只要我们扬长避短、丰富内涵、突出特色、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八方人脉,以四两拨千斤之力,推动杨家滩文化旅游大发展、大繁荣,是大有文章可做。因此,根据目前情况,杨家滩文化旅游以“打造长株潭城市群后花园”为开发目标,采取“由点及面、先易后难、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开发思路,按照“聚集民间眼球——赢取政府重视——吸引市场投资”为开发路线,以“历史传承、湘军风采、将帅故居、田园风光、名山秀水”为开发主题,由点及面、拉开序幕,再循序渐进、整体推进。

  1、修复湘军名将故居群。规划面积30万平米。对老刘家、德厚堂、光远堂、存厚堂、师善堂、云桂堂、静养堂、宝让堂、馀庆堂等湘军将帅故居进行修复,展示湘军名将传奇经历,让游客走进湘军历史风云之中,体验清代官宦人家生活。

  2、建设湘军文化体验园。规划面积20万平方米。按照历史原貌,修复古镇庚生门,使之成为进入古镇的第一道标志景观;以丰富的历史文化为依托,建设湘军文化广场,雕刻名将塑像,分别简介《清史列传》文臣武将的政绩战功。在杨家滩古镇竖起湘军“将”旗,与双峰曾国藩故里富厚堂“帅”旗遥相呼应;建设湘军文化传承馆及龙舟竞渡中心,内容可分自然风光、历史沿革、湘军名将、涟水风云、明清建筑、百姓家族、文坛奇葩、民俗风情等8个部分,同时配有图片简介,音像影视、原始文物、纪念珍品;以独特的民俗节目、传统美食、药王文化、传统工艺为依托,复原民俗文化街。

  3、开发飞水瀑布观光带。规划面积50万平方米。以自然山势为依托,拓宽瀑布水幕达到50米宽,落差200米的两级飞水瀑布;在瀑布上游的藏宝湖和烟竹湖修建3500米竹海和地质观光游道,建设环湖风光带和环湖诗词文化碑林;在瀑布下与飞水漂流之间的石壁上建设一条宽1.2米,长1200米的栈道观光带和露天电梯,游客可在瀑布下和电梯上观赏瀑布和龙山竹海及地质风光;以飞水瀑布山水为背景,开发建设一处实景音乐剧场。

  4、打造将军石星级休闲区。规划面积30万平方米。以将军石幽深山谷为背景,打造4公里露天溯溪情人谷;以孙思邈遗传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及本地中药材丰富的特点,建设孙思邈养生馆和药物汤池群。

  5、做大孙水河谷农业产业园。规划面积10000亩,以孙水河谷为轴心向周边村辐射,形成连片农业产业园,扩大经果林及名贵苗圃的种植,打造一条休闲、旅游、购物、观光为一体的农业产业风光带。

(作者系)

    [责任编辑:朱意志]